在開啟正題前,想先告訴大家一件可喜可賀的消息:持續幾千幾百年、年年雨季都有白蟻分飛,直到今年終於有媒體用正常的標題、正常的語調介紹這年年都準時出來亂,卻少有人正確認識牠們的奇幻物種啦~(浮誇)
特此表揚《
關鍵評論網》和中興大學都市昆蟲實驗室的努力~
回歸正題,大部分人從小到大多少都會聽過、看過「大水蟻(tōa-chúi-hiā)」、「大水螞蟻(tōa-chúi-káu-hiā)」,顧名思義,牠們就是一群會出現在雨季時期、「像螞蟻」的動物。如果你已經涉獵過相關的資料就會知道,我們說的大水蟻不是螞蟻,而是與蟑螂們更接近的昆蟲,所謂吃素的蟑螂。
或許這樣形容,許多人會更害怕,但白蟻們可是一群「很有用」的小傢伙們,牠們數量龐大、柔柔嫩嫩,而且好吃!……對,好吃!小至螞蟻、大至獼猴,一人一口大家都愛吃!
大家知道的蟑螂大多侷限於家裡的物種,但在生態系中是屬於分解者的角色,將瑣碎的物質殘渣回歸於環境,而牠們的遠親白蟻更是如此,常見的白蟻物種都是以死掉的木頭、植物纖維為食,對人類來說困擾,但在自然環境中可也是很重要,既是重要的分解者,也是大家的食物,牠們肥肥嫩嫩又沒有強韌的外骨骼,又擁有社會性昆蟲龐大的數量,只要能逮到一窩,就是一餐可以大快朵頤的高蛋白質buffet!應該可以比最近正夯的大王具足蟲更經濟實惠~
白蟻的資訊很多也很詳盡就不多說,如果無法判斷資訊來源的正確性,在臉書上搜尋《
白蟻(大水蟻)交流社團》看都市昆蟲實驗室成員的貼文準沒錯,有個專業性高,又推廣科普、公民教育的團隊真是很不錯,不然提著整袋白蟻去問做機車的飲料店(???)怎麼說都不太對......?
說到白蟻交流社團,剛開始公民科學正夯的時候有個有趣的現象,當一個團體裡的人們對一項事物(白蟻)表現出熱忱、有興趣的態度的時候,整體氛圍便會逐漸導向這件事並不那麼可怕,甚至開始自發性的分享觀察、飼養心得,發現白蟻竟然變成一件超級有趣的事情!(跟著我唸一次:白蟻hen可愛~)
像居家昆蟲這樣明明很常見,卻能讓人心驚膽戰的狀況,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教育大家更深入了解昆蟲,而是讓大家能夠理解這些昆蟲的出現理所當然,並能夠冷靜看待、淡然處置,當能夠這樣應對的人們增加的時候,他們的子女、親朋好友,和更多更多的人也能夠逐漸遠離面對居家生物集體恐懼的狀況。這也是我近年萌生的想法與目標,與你分享!
感謝你閱讀這篇主題已經逐漸發散的文章嘍~我們下次見,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