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他又再度誤把路邊的消防栓看成了一頭紅髮,又再一次為自己重複的錯誤無奈的聳聳肩膀,他想著,怎麼搞的,錯誤總是一犯再犯,他想著,他整個的人生也是,一再的重蹈覆轍。」
對泰勒這樣特別細膩的作家而言,英文版的書名和封面值得細細的推敲。重複的慢跑路線上,這個重複從大腦冒出來的錯誤認知,跳脫了他設定的精密規律的生活規則,無法用理智去理解,也無法再用任何規則去避免。而我想,這就是中文版書名所直接點名的:「麥卡的難題」。
在麥卡這個人的故事裡,平庸、普通、無聊,你很快可以做出以上總結。但是泰勒在描寫他身邊出現的人物時,卻是栩栩如生的:他吵雜凌亂的家人、突然出現的男孩,還有過往的女朋友們。他們也許有著許多缺點,但卻是活生生的、有色彩的,如果用繪畫來表達的話。而麥卡和麥卡的生活,是黑與白,甚至不存在灰階。而在這黑白與色彩的交界處,麥卡看起來像是費盡了千辛萬苦地阻擋著外界混亂的侵入,但卻又同時充滿矛盾,一如他的名片:「科技隱士」。彷彿一語道破他的慾望,與他的恐懼。
最終,麥卡為自己築起的保護牆層層疊疊,日子就像規律而沒有什麼家具的房間,不快樂也不難過。直到男孩和男孩母親的敲門。「怎麼回事,鬧到最後居然變成我的錯?你以為我...」麥卡聽到了男孩離家的原因,也聽到了女孩當初和他分手的原因。像是有光從隙縫中照進一般,城牆裡的顏色竟然產生了變化。當錯誤有了不同的解釋,如果錯誤也有部分在自己,如果錯誤可以被討論或者解決,如果結果不是那樣非黑即白...。「關於這些前女友們,麥卡想著,每一個都會從你身上拿走一些東西」,小說的開頭這樣寫著。麥卡在最後轉了彎,也許不是被她們拿走,而是當初的麥卡自己選擇割斷選擇逃走的。
就像是那個紅色的消防栓,泰勒再一次用這樣平凡的日常,在黑白的紙上灑出一道轉向的彩虹。
當生活不受控,生命溢出常軌,你如何自處?但這卻是我們每個人的日常。
當代最能溫柔洞悉世情的小說家、普立茲獎得主安‧泰勒的最新小說:
《麥卡的難題》入圍曼布克獎,被媒體譽為「封城期間的療癒之作」。
總把生活畫在一個安全框框裡的麥卡,雖有女友,但不跟人來往;每天作息固定;開車上路時,即使路上沒任何人車,他也遵守交通規則。他期待生活沒有差錯,沒有失誤,不用修正。他的人生完美。他沒有一丁點不快樂的理由。某一天,一個18歲的男孩突然出現在他家門口,自稱是他兒子……那像是麥卡原本密不透風的安全堡壘,裂開一個細縫……
安‧泰勒極擅長描繪平凡的日常,無論是寂寞、人際疏離或家庭關係,絲絲入扣,甚至那些不經意,幾近無聊的時刻,在安‧泰勒筆下,也閃現著靈動色彩。你會驚呼,安‧泰勒怎能那樣貼近每一個人的呼息,怎能那樣洞悉世情,又怎能那樣以細膩以溫柔以溫暖,撐住下墜的你我。下墜,不一定得是生命裡的巨變,有時,只是一個直直朝你衝撞過來的意外,因為,人後的很多時刻,我們都脆弱,都茫惑,也都不堪一擊。而安‧泰勒更勝一籌的是,在她溫潤的筆下,當你構築的生活安全堡壘,裂開一絲細縫,或許也不全然是壞事,只是那心的惆悵,綿長,無可消解……
【作者介紹】
安・泰勒(Anne Tyler)
1941年生於美國明尼蘇達,是家喻戶曉的文學名家。她在北卡羅萊納州首府羅利市長大。由於父母親特殊的教養觀念,她直到11歲才開始上學。19歲時,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杜克大學,並於哥倫比亞大學攻讀俄羅斯研究。
至今出版23本小說,1994年獲提名為「全球最好的英語小說家」,2012年,英國《週日泰晤士報》頒發「傑出文學獎」,表揚她終生的文學成就。代表作《意外的旅客》奪下美國國家書評獎,入圍普立茲小說獎決選,改編電影亦大獲好評;《鄉愁小館的晚餐》入圍國際筆會/福克納小說獎、美國國家書卷獎、普立茲小說獎決選。她最膾炙人口的是《鄉愁小館的晚餐》(Dinner at the Homesick Restaurant)、《意外的旅客》(The Accidental Tourist)和《生命課程》(Breathing Lessons),作品總銷量超過一千萬冊。
安.泰勒個性低調,甚少公開露面,1988年《生命課程》獲普立茲獎,她卻以正在寫作為由,婉拒採訪。2015年新作《糾纏的藍線》(Spool of Blue Thread)叫好叫座,同時入圍柑橘小說獎(後來更名為貝禮詩女性小說獎)、曼布克文學獎決選。
安.泰勒從少女時期開始發表作品,如今79歲仍筆耕不輟。她擅長書寫平凡人的生活,以細膩、樸實的筆觸洞悉世情,勾勒日常暗湧,對兩性情感世界的描寫,更是獨具洞見。她是美國藝術文學院的一員,曾擔任圖書館員,婚後定居巴爾的摩,並以此地作為大部分小說的背景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