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新聞的阿斯巴甜(Asparteme),在7/14號 經過IARC(國際癌症研究機構)、JECFA(食品添加劑委員會)協商後:
將安全攝取量訂在40mg/kg(健康成人) ;致癌風險訂在2B等級,從6月中開始就跌成弟弟的可口可樂股價馬上回拉。
40mg/kg是什麼概念,算一下給大家看,一瓶1250c.c可樂有375mg的阿斯巴甜,"健康"80公斤成人一天不要喝超過8瓶JECFA就告訴你是安全的,為什麼要強調"健康"呢,這也跟阿斯巴甜的代謝有點關係,文中科普完人工代糖跟阿斯巴甜的結構,就會有所了解了。
首先介紹2B致癌等級大概是什麼位置,以下是IARC的表訂分類:
group 1 -對人類有100%的致癌性 (ex:吸菸)
group2a -證據充分,對人類很可能有致癌性(ex:高溫煎炸過食物)
group2b -證據有限,有可能對人類致癌性(ex:阿斯巴甜)
group 3 -尚不能確定其是否對人體致癌(ex:自來水、咖啡)
group 4 -對人體基本無致癌作用
怎麼辦?這上面除了自來水,5個group很多人每天幾乎都吃一輪耶!
莫慌,這些分類都是根據文獻可靠的實驗結果分類的,正常人當然不會吃到實驗室餵老鼠的那種量(吸菸不敢說啦)。
但是IARC可是堂堂WHO下面的癌症研究機構,它說會致cancer你就會被cancel,之前把台灣還在用的除草劑-嘉磷塞列為2A致癌,就害到德國的拜耳在美國狠狠地挨告,最後訴訟失敗,只好把孟山都這家公司賤價賣給了美國停損。
現在風水輪流轉,這次換美國的可口可樂跟他下面的口香糖可能要上火架了,這是美國的錢脈之一,美國當然不會放著讓它玩,FDA、JECFA、甚至歐洲的ESFA也撩下去跟IARC協商,最後結果也就像一開始說的風平浪靜,大家一樣可以在麥當勞買到零卡可樂。
可是用在食品的代糖不管天然還是人工不是一堆嗎?為什麼偏偏要點名阿斯巴甜出來訂個2B致癌等級? 因為看美國不爽?而且其他代糖就沒有一樣問題嗎?不是說常吃代糖的話,吃甜會越吃越重?
首先先幫大家澄清一下,長期吃代糖,並不會增加腦部對醣類的依賴性。已經有確切文獻在那裏擺在那裡。
那這樣代糖不就沒事了嗎? IARC除了阿斯巴甜還有糖精分別列致癌等級2B跟3,其他的代糖都pass了耶? 是沒錯,但是代糖吃多也不是完全沒有副作用,偏偏這個副作用對那些高血糖血脂的人影響很大,那就是腸道菌叢改變。讓腸道菌叢改變 也是代糖本身的原罪-因為代糖不是一般醣類,長期食用腸道滲透壓就是會跟著改變,進而影響菌叢,然後影響菌叢讓這些文獻都指向一個實驗結果:血糖的耐受性變差。
血糖耐受性變差,胰島素分泌變動幅度變大,結果反而影響"幫助控制體重跟血糖"這個原本目標。
而阿斯巴甜之所以會被挑出來,除了上面這個代糖的原罪,還有跟它代謝後的產物-甲醇(假酒成分)也有關係,肝臟除了因為代糖的副作用增加負擔,還要額外代謝甲醇,因此所有的阿斯巴甜會致癌的文獻,都是肝細胞癌變跟纖維化。
甲醇、肝臟代謝後的甲醛、甲酸都是IARC 2B致癌物(阿斯巴甜被列2B也不是無辜的),另外一個影響更大是它們的神經抑制毒性,會導致視力模糊(視神經受損),認知障礙(腦神經受損),所以建議神經還在發育的小朋友儘量不要"常吃"含阿斯巴甜的食品(註一)。
因為上面這些文獻結果,上個月WHO也發布了指導意見,建議消費者不要使用人工代糖來控制體重。這"指導意見"直接講明,非醣類甜味劑(non-sugar sweeteners ;NSS)並無助於長期減少體脂。回顧研究還暗示,長期使用NSS可能有潛在的不良影響,例如成人的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增加。
這個指導意見當然引起了包括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歐洲食品安全管理局(EFSA)在內的主要衛生組織的反對,因為對一般人攝取量來說,是遠低於40mg/kg這個上限的(約10公升可樂),何況這還是安全攝取量。再說這些文獻實驗使用的餵食量還是上限的兩倍,任何食品添加物在這種overloading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會有不良代謝的實驗結果,所以當然也不能證明在通常攝取的劑量下,阿斯巴甜會導致人類癌症。
這些機構也舉出許多用正常攝取量實驗的文獻舉證,同時也表示IARC的文獻只能"參考",依各機構本身指南仍無須更改目前規範,馬照跑、舞照跳,謝謝您的指教。
其實6月底看到這新聞就開始一直準備資料想寫這篇的,看了一些文獻也學了一點東西,剛好寫出來給大家看一下,之後遇到有趣的新題材也會像這樣寫個科普的文章,希望有幫助到各位。
註一:FDA當然也知道阿斯巴甜代謝會產生甲醇,但是他們參考的文獻指出,甲醇至少要200mg才會對人體產生毒性,這需要一天吃到200mg/kg的阿斯巴甜劑量(安全上限40mg/kg),正常人連安全上限都不可能攝取到了,根本不會有甲醇代謝問題。但注意這是一般成年人,小孩子體重、肝臟代謝能力都遠不如成年人,加上最近研究發現腸道菌叢改變,是會影響到腦部的掌管情緒的海馬迴,所以文中才會建議避免小朋友常接觸這類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