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大歷史觀後感-(1)科技對貿易演變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開門見山的說,這本厚達500頁30萬字的書,表面講的是世界貿易從古埃及歷經到歐美現代貿易歷史演變,背後則是抓出古今執政者在政治和商業運作脈絡,閱讀過程就像幫腦袋馬殺雞一樣,非常過癮。

在下將會分三篇書中背景跟目前世界情勢相似的章節來做介紹,第一篇就如標題所說,科技演變如何改變貿易,又跟我們目前情況有什麼相似地方,進而推敲目前趨勢可能如何演變。

貼合現況的歷史

今年2023,目前5G多點拓建、各家低軌衛星剛整合完畢,AI正式開始普及尋找應用,承接快速網路的硬體從PC、筆電、手機、多了電動車跟VR眼鏡,商業雜誌甚至誇稱目前是"第四次工業革命"時期。

和目前相似的時期有沒有? 有 !但確切點並不像前幾次工業革命,而是因新式轉爐式煉鋼法使得鋼鐵品質大提升,第一次(蒸汽機)跟第二次(電力)工業革命中間銜接時期。

簡言之就是19世紀中葉,帆船轉變蒸汽鐵殼船時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雖然蒸汽機讓紡織業取代人力,但火車跟鐵軌這時剛研發出來,無法長距離運行,因為冶鐵技術仍無法做出強韌的鋼材,鐵軌容易鏽蝕變形、蒸氣鍋爐無法承受長時間高壓,更不用說做成船的蒸汽引擎跟汽輪或螺旋槳,這時候的蒸氣鐵殼船根本不能跟成熟的帆船比,外面的殼容易生鏽不說,一陣子船身螺旋槳就會長滿一堆藤壺,速度下降,燃料增加,導致載貨量因增加的燃料壓縮,進而成本上升。

因此蒸汽船是從短程貨運,隨著鋼鐵冶煉技術提升,蒸氣鍋爐燃效更高、船身越堅固,加上鐵路品質提升,可長程運至港口、運河口,配合無須看季節、風力影響出航的蒸汽動力船,進而取代無法承受蒸汽動力的木製帆船。

這轉變過程,除了上面提的冶鐵技術,外在的蘇伊士運河開通也是主要影響原因,為什麼?因為它大大縮短貿易航程,加大當時還只能用在中短程的蒸汽動力船使用率。比照現代電動車,目前也還是處於電池技術仍須提升、完全自駕自身軟硬體、環境也還沒成熟,需要"蘇伊士運河"性質的關鍵建設,目前真的要舉例的話還真沒有,馬斯克目前試蓋的特斯拉專用高速地道也只能沾到邊。

影響鉅大的附加價值

蒸汽動力船除了隨時出航、航道無須依賴風力以外,還有什麼誘因取代帆船?有!就是蒸汽機才能運作的人工冷凍設備。帆船時代冰塊是高價品,需要到乾淨的結冰淡水湖鋸冰再配送,易腐貨物如肉類都無法遠程大量貿易。

但是工業革命後,淡水湖已經被汙染無法直接食用,蒸氣驅動的人工冷凍直接讓冰塊貿易沒生意做,肉類得以以冷凍狀態遠程貿易,肉類等易腐貨物在全世界流通,價格也變便宜。

當時蒸氣船的冷凍設備,對比目前電動車,就是自駕系統跟各家車商的媒體介面了,乘客無須把注意力分給駕駛,可利用時間休息、辦公、看電影打電動,甚至椅子夠舒服的話,兩個人抱在一起成為時間管理大師也未嘗不可? 所以馬斯克為何要賣股票也要搶下Twitter這個社交平台?因為之後自家車內在媒體環境可以被少扒一層皮,甚至可以扒其他同業的皮。

貿易扁平化後的手段

回歸正題,蒸氣動力船讓全球貿易總承載量大增,各地貿易扁平化,原產地的商人被迫與其他各地商人競爭,各國是怎麼處理,然後怎麼引發戰爭,一直到今天仍然老調重彈,下一篇會用地球的老大-美國當主角,講述原本如何從英國的小弟躍升成全球的老大,然後以書中脈絡推測出目前美國對中國等競爭對手除了之前的老步數-貿易戰之外,未來會採取的手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eddy chen的沙龍
11會員
12內容數
Freddy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9/03
上一篇提到咖啡因(coffaine)讓人對氣味、食物產生增強效應,這篇要來分享近年來對咖啡因功效的研究。
Thumbnail
2023/09/03
上一篇提到咖啡因(coffaine)讓人對氣味、食物產生增強效應,這篇要來分享近年來對咖啡因功效的研究。
Thumbnail
2023/09/03
不管有沒有喝咖啡的習慣,90%的地球人,都直接與間接的從食物攝取到咖啡因。並且接受它的刺激影響外在表現,甚至飲食的喜好。
Thumbnail
2023/09/03
不管有沒有喝咖啡的習慣,90%的地球人,都直接與間接的從食物攝取到咖啡因。並且接受它的刺激影響外在表現,甚至飲食的喜好。
Thumbnail
2023/08/27
終於來到腸道菌叢這一系列最後一篇文章了,本篇跟大家填一個前面挖的坑,也順便分享給大家經濟實惠又有用的益生菌攝取方法。
Thumbnail
2023/08/27
終於來到腸道菌叢這一系列最後一篇文章了,本篇跟大家填一個前面挖的坑,也順便分享給大家經濟實惠又有用的益生菌攝取方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從1840年末開始,美國的造船廠開始建造一種新型商船 - 飛剪式快船(Clipper Ship)。這是一種三桅帆船,他的航速較傳統帆船更快,用於長距離運輸具有較高利潤的貨物,為了提高航速,它在水線以下的橫截面呈「V」形,尖銳的船身設計可以劈開海浪,細長的船體,較高的長寬比設計減少了航行阻力。
Thumbnail
從1840年末開始,美國的造船廠開始建造一種新型商船 - 飛剪式快船(Clipper Ship)。這是一種三桅帆船,他的航速較傳統帆船更快,用於長距離運輸具有較高利潤的貨物,為了提高航速,它在水線以下的橫截面呈「V」形,尖銳的船身設計可以劈開海浪,細長的船體,較高的長寬比設計減少了航行阻力。
Thumbnail
一艘獨家改裝的43,000噸散裝貨船在海上完成了為期六個月的試用,使用混合柴油發動機和高科技自動風帆,結合風帆和動力並不是一項新特長,船隻成為當今流行的大傢伙,航運時間表也變得緊湊;風帆從商業交通中逐漸消失,但風力推進從未完全消失。
Thumbnail
一艘獨家改裝的43,000噸散裝貨船在海上完成了為期六個月的試用,使用混合柴油發動機和高科技自動風帆,結合風帆和動力並不是一項新特長,船隻成為當今流行的大傢伙,航運時間表也變得緊湊;風帆從商業交通中逐漸消失,但風力推進從未完全消失。
Thumbnail
2002-2008年是最近一輪海運和造船的上行期,集運油運散裝和造船在這段時期都迎來了歷史大級別的牛市,爆發的順序是集運、油運、散裝;18年後,能不能按照這個劇本再來一次?
Thumbnail
2002-2008年是最近一輪海運和造船的上行期,集運油運散裝和造船在這段時期都迎來了歷史大級別的牛市,爆發的順序是集運、油運、散裝;18年後,能不能按照這個劇本再來一次?
Thumbnail
該電子報一周前告訴我們,根據 DNV 的數據,有 106 艘甲醇燃料船正在建造或已經下訂,其中 68 艘是貨櫃船。我將更正名稱為雙燃料船,因為沒有任何一個船東打算完全使用低硫重燃料油以外的其他物質來推動船舶。
Thumbnail
該電子報一周前告訴我們,根據 DNV 的數據,有 106 艘甲醇燃料船正在建造或已經下訂,其中 68 艘是貨櫃船。我將更正名稱為雙燃料船,因為沒有任何一個船東打算完全使用低硫重燃料油以外的其他物質來推動船舶。
Thumbnail
前言 •交通運輸產業是匯集各項資源、自古以來就存在的重要產業,大致上可以分為陸地運輸、航空運輸以及海路運輸等方式。 •其中因為國際間貿易興盛、且能夠乘載較大規模貨物,海路運輸在國際間是重要的運輸方式,包含大宗物資、民生用品等等大多倚靠船隻來輸送。 •身為海島的台灣也在航運市場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長榮(
Thumbnail
前言 •交通運輸產業是匯集各項資源、自古以來就存在的重要產業,大致上可以分為陸地運輸、航空運輸以及海路運輸等方式。 •其中因為國際間貿易興盛、且能夠乘載較大規模貨物,海路運輸在國際間是重要的運輸方式,包含大宗物資、民生用品等等大多倚靠船隻來輸送。 •身為海島的台灣也在航運市場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長榮(
Thumbnail
於是,關於貨櫃使用的標準化,以及現代貨櫃碼頭的自動化等相關基礎建設,都不是經由市場機制自動協調完成的,而是背後有一隻「看的見的手」,也就是國家角色的介入才可能竟其功。
Thumbnail
於是,關於貨櫃使用的標準化,以及現代貨櫃碼頭的自動化等相關基礎建設,都不是經由市場機制自動協調完成的,而是背後有一隻「看的見的手」,也就是國家角色的介入才可能竟其功。
Thumbnail
2021年前五個月中全球造船造櫃的規模衝上163億美元,根據Alphaliner截至6月14日的統計資料顯示,地中海航運、長榮航運、達飛海運、萬海航運等造船造櫃驚人,其中地中海航運的總運力將有機會擠下馬士基成為全球第一,長榮則有機會擠入前五名行列。
Thumbnail
2021年前五個月中全球造船造櫃的規模衝上163億美元,根據Alphaliner截至6月14日的統計資料顯示,地中海航運、長榮航運、達飛海運、萬海航運等造船造櫃驚人,其中地中海航運的總運力將有機會擠下馬士基成為全球第一,長榮則有機會擠入前五名行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