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窩的過程中,除了原先設定的需求需要滿足外,最終讓我這首購者願意購買的因素,大致可歸納成以下幾個:
一、放棄新成屋改以預售屋為目標
以周邊區域的建築狀況來看,新屋可供選擇的標的有限,條件不符需求,簡言之,就是被挑揀後剩的產品。慶幸的是,區域內推出的預售屋建案日益增多,再者考慮自己口袋深度,因此決定將目光擺在預售屋產品上,發揮想像力。
二、建物規劃設計格局要符合使用需求
未來新房子裡住的就是4口之家,硬需求有客廳、廚房、主臥、衣物間、小孩房2間、書房1間,1至3樓應各有一間浴廁,另外還要有陽台。有些建案會二次施工,於取得使用執照後再將陽台外推作為室內空間使用,我會有種像是被剝奪了享受陽光、通暢空氣的感覺,也像是住在個籠子裡,有這種情形的就敬謝不敏。另外樓梯規劃的位置也會影響整體空間的使用。不管如何,整體以舒適為主,避免有逼仄感。
三、親身感受建案基地及周遭環境
要不分早晚、不分天氣的去觀察基地內外環境,即使建案給出的意象再美觀、說建材用的品質多好、防水隔熱都會小心處理、...巴拉巴拉的,很多都是交屋時才能看到實體,但是我們當下可以確定的是,四周的環境條件。譬如出入道路狹小多彎車輛會車不便、周邊停車便利性、周遭建物型態、鄰居相處狀況、地勢高低及排水條件好不好、看看周遭排水溝狀況、看看有沒有積水惡臭、附近有沒有宮廟,距離遠近,在上風下風,這些可能產生的困擾也不會小。比較特別且個人也很看重的一點是,這塊建築基地以前的使用狀況是什麼,有看過是三合院基地改建、看過工廠旁低窪地積廢水及倒廢棄物、舊水塘填埋等。最終讓我決定購買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當看到基地由農田(住宅區)開挖整地的過程,土質漂亮,令人心安。
四、生活便利性及學區狀況
曾經,很喜歡交流道附近的建築產品樣式,最終放棄的理由是,因為生活物資採買及孩子上學均需要經過車流繁忙且大車充斥的交流道下來後的主要幹道,便利性及安全性均無法令人安心,想到能替代的、可選擇的建案所在多有,千萬別勉強自己。
五、了解建商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一案建商總是讓人心慌,沒有以往的實績,那麼便難以蒐集到對該公司真實的使用者評價。在預售屋的購買上,很難不對該公司日後的品質、交屋、售後服務及保障產生一股莫名的擔憂。所以,請銷售人員說說過去的歷史,公司的理念、現在推案狀況,未來推案有何規劃等,也是一件相對重要的事。
----------小記----------
「爸爸,下午要帶我們去哪裡玩?」大兒子跟小兒子問。「帶你們一起去賣房子的地方看看好不好?」我在車上直接回答他們。「還要再繼續看喔~很無聊ㄟ...」
小孩子看世界的方式與大人不同,但若能在共同參與中得到大家都滿意的結果,也許這棟房子能更有歸屬感,並藉由這個機會獲得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