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蓮聽到一個說法,只要是在花蓮待上一段時間的人,再訪時都會說「回」花蓮,而不是「去」花蓮。我想這種用詞上的微小差異,正好透露著一個人內心真實的感受。
雖然只在花蓮待了一個月,但我也喜歡說「回」花蓮,如此呼喊令人倍感親切,彷彿自己在出生地之外,擁有了第二個家。
為何花蓮能讓人感到如此自在?在這廣闊的空間裡,時間的流動變得柔緩,所有人事物都能靜靜地、慢慢地被包容在其中。
我是在去年七月到花蓮打工換宿,最初是打算趁著畢業與實習交接的空檔,遠離熟悉的家鄉,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放空。
打工換宿的地點是家小而溫馨的背包客棧,一樓的客廳到廚房是打通的,中間有一間獨立的和室,地板是沉穩的深褐色。牆上掛滿了老闆和客人們,及歷代小幫手的合照,停駐的臉上都盛滿笑意。客廳有一面好大的書牆,一組灰色的沙發,一台液晶電視。
我記得我和妹妹第一天到的時候,老闆媽媽做給我們吃的鮭魚煎蛋,金黃色的酥軟蛋皮包裹著滿滿的新鮮鮭魚,那滋味讓人幸福地瞇起眼。我們的工作是清掃房間及廁所、更換被套、枕頭套和床包,每天早上十一點,待客人離去之後才開始,大約做到一兩點結束。七月的花蓮非常炎熱,所以我們總是在工作結束後,吃個午餐,在客廳休息到三四點才會出門。
客廳那組灰色的沙發真的非常舒服,涼爽的粗布材質,軟硬適中的內餡,一躺就讓人深陷其中。甚至有一次還不小心在沙發上睡著,被某位客人投訴不雅觀,老闆聽到後只是碎念那位客人管得真多。
背包客棧的客人來來去去,像是流動的活水,而老闆和老闆媽媽則是駐點在這裡的魚兒或水草。無論你是初相識、常客,或是久別重逢,他們都能很自然地和你分享日常瑣事,態度親切地像你是一直住在這裡的人。
不刻意的相處模式,來去自如的空間,反而讓人感到放鬆,吸引人不斷回駐。是以本該只是作為旅途中繼站的客廳,居然營造出了家的氛圍。在這裡,我們可以熟絡地對談與關懷彼此,但在離別時也毫不傷感。
因為我們一開始就明白,彼此都只是旅途中的過客,而旅途都有結束的一天。
而每當門外傳來密碼解鎖的聲音,我都會抬頭看一眼,隱隱期盼著新客人的入住,希望又是個有趣的人。
緣起、緣滅本是常事,珍惜相聚的時光,離去時也能微笑揮手道別。沒有太多羈絆的關係有時反而最純粹,連一點私心和佔有慾都沒有,也是我在這趟旅程中的新體驗。如果把人生僅僅視為一趟較長的旅程,也能更加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