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方格子舉辦徵文比賽,開啟我第一篇的方格子文章。
對於史丹佛大學創意寫作課創始人華樂士.史泰納所說的,不論何時都不嫌晚,重點是要有持續寫作的決心。我很認同,於是邀約朋友一起投稿,所以有了這篇文章的誕生。
記得數年前讀到村上春樹的書籍,他強調寫作必須持之以恆,養成習慣,就像慢跑一樣,要深入生活裡面,不論有靈感或沒靈感都要寫,持續不停的寫。這對於一向對自己苛刻成性的我,真是非常困難。
一旦公開在網站寫作,就希望被看見,就會想要獲得掌聲,就會想要有許多回應,想要寫出引人迴響的文章,會去數看看按讚的人有誰、有幾個人,哪一篇文章最受歡迎,應該寫什麼主題………。
直到我在臉書滑到陳雪的文章。她說,她也曾經遇到低潮期,不停的寫小說和創作,但卻四處碰壁,她一度想放棄,卻又想寫自己喜歡的東西,創作本身是愉快的,但到後來總是會迷失在,想要有觀眾,想要有掌聲。那篇文章她寫得極好,雖然我已經忘記那篇臉書文章在哪裡了(臉書總是船過水無痕,很難找文章~冏)印象中我只記得她說,無論如何,莫忘初衷。這讓我思考:寫作是為了什麼?
不是為了幾個讚,也不是為了能夠獲取稿費,也不是為了引起許多人的稱讚及回應,就只是內心有一股想抒發的力量,從內心投射到外在的文字,為那些無以名狀的心情或事件,給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創作本身,就是一種樂趣,但有時候或許也會引起其他人的共鳴。於是,我加上了其他的願望,希望能夠為一些和我個性相仿的人,寫出他們的心聲。
我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每一本書、每一篇文章我都當做是一個特別的人在和我說故事。很多是日常生活不容易表達的,在文字的世界都變得無比寬廣,就像戲劇一樣,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內心戲和幻想。我在這裡認識我與其他創作者的共同點、不同處,用以來解釋生活中難解的現象及生活的煩惱。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為了贈送書籍的出版社活動,我開始投稿;為了留下紀念,我寫給曾與我一起進修的同學一封信,敘述課程中我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並與這些同學分享我投稿的文章,文章愈寫愈長,好像延伸另一個我,為我說出平常難以說出的感謝及感嘆,不用怕尷尬或是太過異想天開,這在文字的世界都可以被容納。
寫到這裡,我想起來了。原來我的寫作起點是,當時的心理師鼓勵我在諮商完可以寫一篇心得感想。這就像打開內心的水龍頭,一開始是涓涓細流,後來卻愈來愈像瀑布一樣,它的能量愈來愈豐沛。文字就像是我的安全堡壘,好像那不是我,所以我可以拋開現實的身分和個性,儘情的去認識內心的另一個我,這幫助了我把自己的心打開。
接著,我組了讀書會,用文字在LINE群組上面寫下彼此的學習紀錄,,並認識了喜歡寫作的朋友,開啟了我敢於其他人分享創作的開端。
我不敢說我有公開創作的決心,畢竟這應該算是我公開在社群上聊自己的事的第一篇文章。之前曾經私下創了臉書粉專,用詩句隱晦的表達自己的心情,卻不知為何缺少某種持續的動力,或許是臉書的觸及率及臉友的一些不滿也影響了我,我其實有點不是很喜歡臉書的設計,也不想去研究臉書的演算率,所以在這裡貢獻出我在方格子的第一篇文章。
謝謝大家閱讀到這邊,這是一篇非常長的文章,在臉書大概沒什麼觸及率吧,希望大家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