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否需要清楚 I 關於溝通的現實問題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邏輯清晰、表達完整這些原則,對於日常的溝通是重要的嗎?

我想,會出現這種討論的狀況,幾乎不會有否定的結論,但弔詭的是「有用」的事物,通常也無須被人強調。

譬如說健康,當人還年輕時,再多的前人勸戒也擋不了熬夜追劇的衝動,反而年紀到了身體出現狀況自然就懂得收斂,又或者許多被認為重要的知識,如學校教育的數學、英文等等科目,出了社會後都還了大半給老師了,等到進入職場發覺這得會,才回去惡補。

重要的東西未必是有用的,有時反而有用的東西才是重要的。

對我來說,把自己的意見想清楚、完整的表達,這是非常基本而重要的原則,但就是沒有人在屌這塊,或者說是派不上用場,像是所有社群貼文、聊天訊息的各種錯字、漏字、一句話要分十段訊息回,之類種種的現象,其實現實社會根本不在意邏輯清晰、表達完整這些溝通原則,而且還能運作得還好!?

這些只是出自個人經驗上的混為一談,本篇會分三段,討論部分狀況下看上去糟糕,卻依然管用的溝通方式。

溝通原則

老樣子,先來定義這次要討論的課題,也就是一開始提到的原則,邏輯清晰表達完整,用白話的方式說,也就是想清楚說明白

雖然在不同的情境下,這也會上升到不同的難度,比如說想清楚人生未來的方向,或是說明白為何業績無法達標的障礙,但姑且這邊就以最低的標準,也就是一句話出去,前後內容是通順的,不會突然讓人摸不著頭緒,或是缺了重要資訊需要讓對方腦補,同時用字遣詞是正確的,沒有文法、用字的錯誤。

基於我之前的文章中討論過的一維繫有意願的互動,這是不論任何情境下都值得維持的原則(雖然那時是單指網路上的交流)。

更進一步可以參考到哲學家Grice的「合作原則」,這邊我就不過多展開篇幅。

要是我方表達的內容,無法傳遞給對方完整的資訊,使得對方需要靠猜測、腦補、直覺來做反應,很大的機率會導致誤解的產生,也同時會增加溝通成本,大大減損溝通意願。

但是反過來說,要是溝通意願能維繫住,或是無視那些溝通成本,其實也不用花那麼多心力表達清楚?

至少我的生活經驗中,多的是不重視這些的人。

無效溝通?

接下來的部分,我想用兩個情境來舉例,現實生活中不重視原則卻依然溝通順暢的狀況。

通靈

工作上時常會碰到某種狀況,也許是主管或是業主,毫無來由的丟出某個想法,或是指著隨意找來的範例要求照做,而下屬要靠不充足的資訊來展開作業,通常這被稱為「通靈」。

或許是我身處設計產業,要處裡的多數都是感覺問題,即便再怎麼詳細說明,那種「顏色在深一點」、「想要簡單一點的奢華風」的需求也只會更讓人混亂,但除此之外,我認為克服這個障礙,也是成為合格專業者的必經門檻,或許甚至不侷限設計領域。

我姑且分作兩種狀況說明,當要求來自主管時,要是有那種能手把手、每個步驟仔細說明的那當真遇上貴人了,但主管也是吃人頭路,有他份內的工作,哪有空閒慢慢調教下屬,肯回答問題就已經很好了,如果作為下屬的只能等待上級指示,而無法自己主動,那只是把自己當成學生,永遠無法成熟。

另一種是當要求來自業主,這又是更實際的問題了,我們會認為業主從來不把需求說明清楚,但要是業主有那種能力,又何必來尋求專業?如果無法解決問題,作為專業者的價值何在?

在職場上,面對眼前各自的難題,我們都是第一線的處裡者,不管是需求不明要進一步確認,或是技術障礙要主管支援,都是當事人要下決定判斷,而只有從他人的看護中獨立,才能稱得上是成熟的專業者。

那要是無法主動應對要求呢,要不是菜鳥、或者是進入安靜離職狀態,這都不會是長久之計,要是沒有主動維繫交流的意願,遲早會真的辭職。

局外人

社群平台上有時會遇上一些......,看上去支離破碎的發言,像是那種一句話要分十次訊息、或是很明顯沒有選字,錯字、漏字,省略主詞受詞,搞得很容易誤解指的是自己還是什麼人,糟糕一點的就是那種每個字都認得,但合起來卻很難讓人讀懂這說了什麼的句子。

總覺得又要來老人數落年輕人的狀態,像是小時候給長輩念「字都不會寫」,結果現在看年輕人怎麼字都不會打,歸功於社群平台、手機、短影音之類的興起,年輕世代看不了長文什麼的布拉布拉,這部分我不就不多作著墨,國文能力不行的老人也是一堆,其實根本沒有會不會,就只是不重視自己發出的意見,也不尊重交流的其他人。

只是看著這種很容易誤解的話語,還可以一小群人,或根本只有他自己也能講得很開心,我就......也很開心地看戲,等著什麼時候會引爆,但有的時候也會納悶,這種對話怎麼能夠接得上?

話說有個關於一個人聰不聰明的指標,其中一項是是否具有跳躍思考的能力,也就是不需按順序推展話題,當普通人還停留在A、B、C話題時,聰明人卻可能跳到A、D、G等話題,跟不上純粹是頻率不對,而前面的或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頻率不對吧。

多數會讓我納悶的,並不是那種程度落差的頻率不對,而是那種很比較私人的話題,像是那種跟熟識好友的對話、抱怨,也因為熟識,因此並不需要刻意修飾字句,然後當這種內容出現在幾百幾千人的社團、群組、甚至在巴哈動畫瘋的彈幕層出不窮,一種把全家當自己家的粗俗感毫不掩飾。

說不上意外,或是對這種現象感到困惑,而是不在圈子中,站在一種作為局外人的視角看著對話進行,會明白自己並不想參與進這種聊天中,而參與其中的多半也是相同頻率才能聊得起來,對話的呈現本身就是一種篩選。

語言之外

先整理一下,前面說到的部分,關於缺乏整理過的訊息,通常容易讓人誤會,進而減損互相溝通的意願,但在一些情境下,這些問題卻不會妨礙溝通持續,除了像是工作場域下,會讓人有「意願」去主動延續溝通以外,缺失的訊息依然需要透過其他方式來弭平,下面就來說說這些語言之外的「通靈之術」。

表演

社會學家高夫曼在他的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提出,我們的表達行為都包含著兩種不同的信息,分別是給予與流露,當同事立了件大功時,我們會給予稱讚,但不怎誠懇的假笑卻流露出羨慕忌妒恨。

流露是語言以外的訊息,語氣、表情、肢體種種呈現,那怕一字不說,沉默的空檔本身就能說明很多事。

有些話或許不需明說,心底的想法早已表露無遺,這是溝通中的永恆矛盾,我們既可能通過極少的交流就抓住對方心底的盤算,卻也會因為錯誤的判讀對方的心思而產生誤會。

語境

以前面兩個例子的共通點,都是建立在特定情境下的對話,如果不是為了工作,我想沒有人會費心思理解業主的喜好,如果不是處在同樣頻率,局外人想參與對話也會很費力。

語言的侷限性並非是無法說清楚一件事,而是當我們面對真實的對象時,不由自主地會揣測對方的意圖,「他解釋這麼多,是以為我笨,不懂怎麼做事不成?」「也不多解釋一點,是要人怎麼做事?」真是太難了。

而當侷限在語言本身,也就代表我們沒有看見話語背後的意圖,我們在和誰對話、在什麼場合對話、彼此關係如何,這些影響我們該如何詮釋言語的含意。

公司是開來賺錢的,員工對於主管需求的理解,就應該朝向「高價值」的選項來思考,這邊的「高價值」就是左右理解的價值觀原則,看主管的認知是追求品質,或是講求效率。

這些標準通常也難以明言,而是一種像是潛規則或是文化一般的存在著,像是與多年朋友的交往,自然也會找到彼此之間的默契,沒有這默契則根本不會走到一塊。

當進入溝通雙方的語境,即便是模糊的表示,也能有理解的空間與途徑,拼湊出缺失的資訊。

給點尊重

現實世界裡,有用絕對是大於正確,那怕實際上會產生意外的機率頗高,要是能湊合著過,大多數人並不會找到正確的方向再上路,畢竟重要的事是學不完的。

既然如此,得過且過,那又何必廢話再多呢?

湊合著有用並不代表好用,想到一個類比,同樣作半導體代工,為何台積電比三星報價更高卻依然滿單,良率高嘛。

用感覺、感受、直覺、腦補、猜測多半也能有效率的解決日常大半溝通問題,但伴隨而來的不只是容易誤會,這種對自己文字不重視的態度,我也不覺得需要回報以多少認真的意見了。


參考來源:湯質看本質


👉有光的地方【Matters

36會員
97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來自那個光 的其他內容
狀況是這樣的,當我們與人進行溝通,理應雙方都可能需要進行一些調整,互相協商,最後才能達成雙方的共識,當然有的人壓根不這麼認為,那麼一旦要打交道的對象,在交流開始前就已表現得毫無轉圜餘地,還有溝通的空間嗎? 這一篇最主要想區分對於「否定」的觀點,以及該如何面對的態度。
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像是有的問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又或是回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回些什麼,問題跟回應是沒有交集的,因為最近看見的事件,就用這篇來回應這個現象。
本文資訊取自網路及個人經驗,為理性個人主觀推論,不為理論正確性保證。 一直以為討論、溝通這些,都是要建立在所謂理性之上,這是為了找到雙方對事情的共識,找到一個平衡的點,結果這次就碰壁了。 事情過後才想通癥結所在,搞懂為什麼有些討論就是在雞同鴨講?以及,為什麼在一些社群裡越來越容易讓人感受負面?
挺掃興的,還是說無奈?在留言看到這種話語的時候,有種既想說點什麼,又有為什麼要自找麻煩的感受。
雖說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類似抱怨、發洩、討拍的情緒言論,對其他人卻是毫無任何價值可言,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停止你的抱怨行為!」是針對抱怨者本身來寫,而這篇就是轉向說明,為何我們不須聽見抱怨發洩的情緒言論。
狀況是這樣的,當我們與人進行溝通,理應雙方都可能需要進行一些調整,互相協商,最後才能達成雙方的共識,當然有的人壓根不這麼認為,那麼一旦要打交道的對象,在交流開始前就已表現得毫無轉圜餘地,還有溝通的空間嗎? 這一篇最主要想區分對於「否定」的觀點,以及該如何面對的態度。
我觀察到的一些現象,像是有的問題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問什麼,又或是回答的人也不知道自己在回些什麼,問題跟回應是沒有交集的,因為最近看見的事件,就用這篇來回應這個現象。
本文資訊取自網路及個人經驗,為理性個人主觀推論,不為理論正確性保證。 一直以為討論、溝通這些,都是要建立在所謂理性之上,這是為了找到雙方對事情的共識,找到一個平衡的點,結果這次就碰壁了。 事情過後才想通癥結所在,搞懂為什麼有些討論就是在雞同鴨講?以及,為什麼在一些社群裡越來越容易讓人感受負面?
挺掃興的,還是說無奈?在留言看到這種話語的時候,有種既想說點什麼,又有為什麼要自找麻煩的感受。
雖說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但類似抱怨、發洩、討拍的情緒言論,對其他人卻是毫無任何價值可言,我以前曾經寫過一篇「停止你的抱怨行為!」是針對抱怨者本身來寫,而這篇就是轉向說明,為何我們不須聽見抱怨發洩的情緒言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上一节中,我们介绍了大型语言模型的接口非常简单,仅提供了Complete和Embedding两个接口。但这样看似简单的接口,实际上可以解决很多自然语言处理问题。例如,情感分析、文本分类、文章聚类、摘要生成、搜索等问题,都可以使用大型语言模型解决。接下来的几节课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这两个简单的API
Thumbnail
《書情話慾》摘選自菲利浦羅斯的《欺騙》一書,書中的文字萌發成情感的果樹,蕾雅瑟杜如散發著芬芳的花,長在了老作家多情的枝椏上,富含靈性的對話滋養著愛意,卻擺脫不了語畢沈默中想起偷情的罪惡感,書桌上夾著煙相依、透白色的床單下相吻,急得敞開大衣的裸身,雙腿夾著頭頸的親密,設計的問卷題目創造了直擊對方的機智
Thumbnail
肥胖者就應該遭受社會歧視語言暴力嗎? 我真的想不明白為何肥胖者尤其是女性就要理所當然的遭受社會的歧視,要遭受語言霸淩。
 衛福部前兩天公布了花費健保最多錢的疾病,洗腎又蟬聯第一名。  台灣有八萬五千個洗腎病人,以人口平均數來說,也多年居世界之冠,而單單這些必須每周定期洗腎的病人,每一年就花掉了四百二十五億多元,這可是非常龐大的錢,更重要的是,應該很多是可以不必花的,而且顯然這金額很難降下來,因為每年仍不斷增加的洗腎病
Thumbnail
        語言禁忌,顧名思義就是不能講的語言,講了可能會造孽的語言。那這些話語,為什麼要存在呢?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今天就來為各位解答一下。        首先,語言禁忌為我們人生中常會聽到的禁忌,只是各位可能不知道。語言禁忌不只在東方國家有而已,西方國家也是有一些語言禁忌,只是兩邊的語言
Thumbnail
你小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學校或家裡講話講到一半不經意的說出「幹」或著「靠」等詞的經驗然後又這們剛好的被走到你附近的老師或著家長聽到的經驗嗎?
Thumbnail
一定要會「說話」,才能溝通嗎?我是一位語言治療師,最大的目標就是:幫助每個人類都找到屬於自己的溝通方式,能與世界連結,也為自己的權益發聲。而人類怎麼「溝通」?用嘴巴說,用手機?還有呢?口語以外的溝通模式,在一門語言治療專業必修課程「輔助溝通系統」中會學習到,全名是:擴大性及替代性溝通系統,簡稱AAC
Thumbnail
無論華語作為唯一國語的支持者,或是多元母語都作為國語的支持者,其實都有同樣的觀念:語言之於民族,是整個民族文化的載體,語言之於個人,則關乎到個人如何形塑自我身分的認同。兩者對語言看法的歧見,僅是出於對自我身分認同的差別。
Thumbnail
每一種語言,都是在人類世界特有的社會條件、文化脈絡及歷史地理背景下不斷發展與演變。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上一节中,我们介绍了大型语言模型的接口非常简单,仅提供了Complete和Embedding两个接口。但这样看似简单的接口,实际上可以解决很多自然语言处理问题。例如,情感分析、文本分类、文章聚类、摘要生成、搜索等问题,都可以使用大型语言模型解决。接下来的几节课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这两个简单的API
Thumbnail
《書情話慾》摘選自菲利浦羅斯的《欺騙》一書,書中的文字萌發成情感的果樹,蕾雅瑟杜如散發著芬芳的花,長在了老作家多情的枝椏上,富含靈性的對話滋養著愛意,卻擺脫不了語畢沈默中想起偷情的罪惡感,書桌上夾著煙相依、透白色的床單下相吻,急得敞開大衣的裸身,雙腿夾著頭頸的親密,設計的問卷題目創造了直擊對方的機智
Thumbnail
肥胖者就應該遭受社會歧視語言暴力嗎? 我真的想不明白為何肥胖者尤其是女性就要理所當然的遭受社會的歧視,要遭受語言霸淩。
 衛福部前兩天公布了花費健保最多錢的疾病,洗腎又蟬聯第一名。  台灣有八萬五千個洗腎病人,以人口平均數來說,也多年居世界之冠,而單單這些必須每周定期洗腎的病人,每一年就花掉了四百二十五億多元,這可是非常龐大的錢,更重要的是,應該很多是可以不必花的,而且顯然這金額很難降下來,因為每年仍不斷增加的洗腎病
Thumbnail
        語言禁忌,顧名思義就是不能講的語言,講了可能會造孽的語言。那這些話語,為什麼要存在呢?存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今天就來為各位解答一下。        首先,語言禁忌為我們人生中常會聽到的禁忌,只是各位可能不知道。語言禁忌不只在東方國家有而已,西方國家也是有一些語言禁忌,只是兩邊的語言
Thumbnail
你小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在學校或家裡講話講到一半不經意的說出「幹」或著「靠」等詞的經驗然後又這們剛好的被走到你附近的老師或著家長聽到的經驗嗎?
Thumbnail
一定要會「說話」,才能溝通嗎?我是一位語言治療師,最大的目標就是:幫助每個人類都找到屬於自己的溝通方式,能與世界連結,也為自己的權益發聲。而人類怎麼「溝通」?用嘴巴說,用手機?還有呢?口語以外的溝通模式,在一門語言治療專業必修課程「輔助溝通系統」中會學習到,全名是:擴大性及替代性溝通系統,簡稱AAC
Thumbnail
無論華語作為唯一國語的支持者,或是多元母語都作為國語的支持者,其實都有同樣的觀念:語言之於民族,是整個民族文化的載體,語言之於個人,則關乎到個人如何形塑自我身分的認同。兩者對語言看法的歧見,僅是出於對自我身分認同的差別。
Thumbnail
每一種語言,都是在人類世界特有的社會條件、文化脈絡及歷史地理背景下不斷發展與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