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語文能力(看上去)那麼差?|侷限認知的個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不是事實,只是片面的個人觀點。

要說語文,或者說基本的認知能力上,以前、十幾二十年前的教育普及度更差,文盲更多。

所以說我在這邊想討論的,會是表面上能輕易觀察到的「港絕」。

當然最簡單的,社群媒體、上網管道的普及,整個門檻的降低,看到的群眾更加多元了。

但除去人員結構的組成,有些個人覺得相關的因素。

概念的普及

類似科普這些內容普及是何時開始的?

不知道,但這樣的二手三手資訊擴散想必需要一些時間,而現在的普及程度似乎到了,隨便誰、哪個領域、什麼事件都是懂懂瘩。

雖然不是專業出生,但隨便誰都能說嘴個一兩句,像是心理學、MBTI這種。

欸不好意思,MBTI的測驗也是需要專業知識才會有效,然後現在隨便誰都能自以為很懂。

然後因為很多、很多人在使用,因此即便是錯的用法,依然可以讓人自信充滿的用著。

懂的人想要改正還無從下手。

舊語詞的脫節

像是「這是支語嗎」系列,其中各種的冷門詞彙被挖出來。

雖然不是現今中國流行語,但是少被拿來用,因此被當成陌生,或乾脆無緣無故銃出新玩法。

要說不懂得由來,只以自己的感覺胡用,這很糟糕。

但有些詞彙、成語之類的,要說在現代用也是挺古怪了。

然後臨時想不到舉例,隨便抓一個。

現在還是有在用「八卦」,當作小道消息、名人軼事的意思,但有多少人會碰到易經五行。

其他像是有典故的成語,含意是沒錯,但是現在就已經不會有那些典故的場景。

要是寫作時無意識地使用各種脫節的典故,沒人看懂事小,整個給人誤解誤讀真是會傷心。

失去共同經驗

有些教學現場的經驗是這樣,老師使用一些「知名」的流行文化,也許是「七龍珠」、「灌籃高手」之類的內容舉例。

結果下面的學生完全沒聽過,沒看過還算了,沒聽過就很讓人傷心了。

以前在「得到」聽到的觀點「盲維」,也就是那怕在思考的時候多次檢視,但要是是在自己從未認識過的領域,根本無法認知到自己不理解。

而沒有共同經驗是這樣,即便換了一個例子能夠互通,但是不同例子的解釋力不完全一樣。

例子本身是為了傳遞知識的一種媒介,要是傳遞效力有差,有些經驗是無法傳達的,但這種不懂是難以自我發掘的。

而現在看似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社群對話,但同時要不是同一掛的,也常有畫地自限的行為,像是「懂得就懂」。

/

這篇寫的部分只是在於認知內容的影響,也僅只是個人觀點,至於其他像是輸入習慣的差異、短影音的影響......,想找是舉之不盡的。

雖然說我寫的東西都不是為了有用而寫,只不過是個人的整理再輸出。

但至少想過不同的面相,而不是把低於自己標準的對象當笨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來自那個光
40會員
106內容數
這邊的一系列文章裡,我會分享生活觀察中,各種跟其他人想法差異的內心論戰。 也許引用各種其實我不熟的理論來為思考下結論,希望能給各位帶來啟發,或各位帶給我啟發。
來自那個光的其他內容
2024/11/24
之前隨興打了一些個人想法,整理了現在一些很「虛」的觀念,事後沒幾天,又有了一些想法。 雖然說想要再次瞎雞巴亂打一氣,當我開始敲鍵盤時,才發現一些避不開的問題。 這篇基本上依舊是個人的想法整理,就不解釋太多了。
Thumbnail
2024/11/24
之前隨興打了一些個人想法,整理了現在一些很「虛」的觀念,事後沒幾天,又有了一些想法。 雖然說想要再次瞎雞巴亂打一氣,當我開始敲鍵盤時,才發現一些避不開的問題。 這篇基本上依舊是個人的想法整理,就不解釋太多了。
Thumbnail
2024/09/15
什麼是「邏輯」? 對,你知我知大家都在用,不就是那個......呃? 雖然經常被拿出來揮舞,但是要怎麼很簡單的一句話解釋清楚,意外地不容易做到,當試圖去查定義時,通常需要個一大段解釋,而且讀完之後仍然讓人一頭霧水。 直到某天我突然想通,找到了足夠具體的說法。
Thumbnail
2024/09/15
什麼是「邏輯」? 對,你知我知大家都在用,不就是那個......呃? 雖然經常被拿出來揮舞,但是要怎麼很簡單的一句話解釋清楚,意外地不容易做到,當試圖去查定義時,通常需要個一大段解釋,而且讀完之後仍然讓人一頭霧水。 直到某天我突然想通,找到了足夠具體的說法。
Thumbnail
2024/09/01
「語言本來就會動態演化」嗎? 經常在threads上看見對於字詞的討論,偶爾會看到這種說法,語言是會改變的,藉此合 理化新出現的用法詞彙。 說實在我是認同這樣的觀點,但也時不時覺得古怪,姑且抓一些點整理整理。
Thumbnail
2024/09/01
「語言本來就會動態演化」嗎? 經常在threads上看見對於字詞的討論,偶爾會看到這種說法,語言是會改變的,藉此合 理化新出現的用法詞彙。 說實在我是認同這樣的觀點,但也時不時覺得古怪,姑且抓一些點整理整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Thumbnail
做中學學中做,這句話屬實不假,我沒有很聰明但也不笨,就是理解力弱了些,不過這些並不妨礙我學習,雖然我鑽牛角尖,但也並非壞事,至少我會找到所有我能找的方法去解決我眼前的問題。 我從來沒有正規的學習過電腦的任何東西,什麼excel、word、autocad...,但就是做中學,不知不覺也都會操作使
Thumbnail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Thumbnail
不要想得太複雜,筆者當年剛開始時,寫作功力也很低,內容往往是擷取閱讀過的片段,硬是加入到文章中。類似填空,自己想了一個概念,然後找可以用的內容填進去。 年紀比較輕的族群,寫出的網文往往有這種特性,這是理所當然的,年齡跟閱讀總量一定有關,所以習慣引經據典,非得要找到大師、師傅、導師的語錄進去。
Thumbnail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Thumbnail
筆者一開始就提到,扣掉專業書刊,一般書籍有科普、導讀、百科幾種類,大致上可以解釋為,「對一般人的興趣啟發」、「引導一般人進入這門專業」、「知識的一般性介紹」。各位有沒發現,其實很少有書是表明自己是導讀書、科普書的?多數作者寫書時,不會想那麼多,大致上只會區分專業程度,以及受眾的程度。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Thumbnail
ChatGPT用久了,忽然發現自己的文字感變差了? 我的文字是生硬的,不管是個性或工作,都在背後塑造這樣的風格出來,但是我的文字感一向很強,因為我愛看書,從三年級開始讀三國演義開始,到現在讀過的書絕對是超過萬本,記得的當然不多,因為我不是一個記憶力好的人,但讀書,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Thumbnail
ChatGPT用久了,忽然發現自己的文字感變差了? 我的文字是生硬的,不管是個性或工作,都在背後塑造這樣的風格出來,但是我的文字感一向很強,因為我愛看書,從三年級開始讀三國演義開始,到現在讀過的書絕對是超過萬本,記得的當然不多,因為我不是一個記憶力好的人,但讀書,就是一件快樂的事。
Thumbnail
這幾天遇到太多說已經接觸顯化很久的人,跟我說遇到我之後他們才真正了解顯化,之前不管看多少東西嚐試多久都沒有看我的東西之後更順。 我就覺得別人因為我發達了,就會想要回饋給我。所以我根本沒有藏私的必要。我想要所有人都顯化成功,最好比我還會顯化,我這樣最輕鬆。 但很多教顯化的人潛意識並不希望自己的
Thumbnail
這幾天遇到太多說已經接觸顯化很久的人,跟我說遇到我之後他們才真正了解顯化,之前不管看多少東西嚐試多久都沒有看我的東西之後更順。 我就覺得別人因為我發達了,就會想要回饋給我。所以我根本沒有藏私的必要。我想要所有人都顯化成功,最好比我還會顯化,我這樣最輕鬆。 但很多教顯化的人潛意識並不希望自己的
Thumbnail
★學習能力、策略與表徵 【知覺集中】(反義詞-去集中化) 思維方式尚未成熟,導致思維方式不合邏輯,只憑知覺所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層面...
Thumbnail
★學習能力、策略與表徵 【知覺集中】(反義詞-去集中化) 思維方式尚未成熟,導致思維方式不合邏輯,只憑知覺所及,集中注意於事物的單一層面...
Thumbnail
真正的「精讀」,應是教學者能帶孩子進行既深且廣的文本分析,從形式分析到內容理解,最終轉回應用端,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
Thumbnail
真正的「精讀」,應是教學者能帶孩子進行既深且廣的文本分析,從形式分析到內容理解,最終轉回應用端,讓孩子可以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技能。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Thumbnail
緊接上回,中文系大專課程完結之後,我也開始在社會浮游,生活飄泊不定,閱讀習慣倒是出奇穩定,進度緩慢但持續,選書口味也差不多,仍然以小說為主。不過有別過往追求脫離現實,我反過來開始追求寫實。 主因是我發覺我理解不了現實世界怎樣運作,生活有太多議題太多疑問需要探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