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部短劇在YT紅到百萬觀看,還出了第二集,驚為天人的有趣。
劇情懶人包是這樣,講述一個跑山飆車族如何在超商大夜工作,買車、改車、把妹、搞IG,然後散盡家產搞自己不懂的重機、弄得被車商詐騙、債務追著跑,最後走投無路的故事。
雖然這只是個創作,但卻是部分飆仔的人生背景。
故事內容很有趣,但更有趣的反而是大部分人對這個故事的評價:
「這猴子活該自找的」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死一個算一個」
「這故事如果撞死人,你更不可能同情他」
可能沒什麼人會覺得飆仔在某些程度上算受害者,一個改管炸街、超速撞死人的猴子,不會是個值得同情的人,但在對錯之外,從山道猴子這個異溫故事可以發現的事其實不少。
大部分人關注飆仔的焦點都是個人責任,而不會去注意他們的人生到底遇到什麼障礙,雖然只是個故事,但這些設定也訴說了貧窮階層某些無奈的特質:
1.經濟條件較差
2.欠缺知識被割韭菜,不懂自己為何這麼衰
3.本性並不壞
每個人接收資訊的能力本來就很侷限,對於事物認知的廣度也是如此,飆仔大概也不會想被車商騙、也不想被女友劈腿、更不知道貸款違約對自己的信用跟人生會帶來多大的摧殘。
山道猴子在夜深人靜時,或許也想當個山道人類,但他們不知道,不知道為何自己這麼努力了,卻還是活得悽慘,找不到解決方法。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倒過來說其實能解釋一些事情,可恨之人亦必有可憐之處,它是事物的互為因果性。
如果今天換作是其他人,從小生存在一個經濟欠佳、卻受到各種賽車環境刺激、夢想要成為IG追焦的人,難保自己不會變成一個在山道炸街的窮猴子,不論有沒有跑山,自己沒有走歪都該感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