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台灣會計師考試結束已過去兩個星期,或許有些人開始起心動念,想發揮資本主義,來解決中會與高會兩位守門人?
然而,在全力踏入美會(AICPA)世界之前,請先停下腳步。這邊想分享個人認為重要的三個考慮因素給正在思考是否應啟程的人們:
1. 資金:你的銀行活存可自由支配金額是否>=20萬?
考美會需要大量金錢投入,已是眾所周知的一件事。從使用Becker正版教材、學歷認證、報名考試、申請准考證及申請韓國國際考場,我目前已噴了新台幣快17萬(尚未加機票與住宿費)。
回想起我自己想報考美會的決定,是在工作近一年,有天讀稅法讀累了,索性躺到床上,望著天花板發呆的時刻。當時的我想著,在日常工作的負擔下,回家後已無心力算會計題目,遑論碰上偶爾加班的情況。而面對台會挑戰,想要快速且精確地算出答案,唯一方法就是不懈的練習,提高對會計問題的熟悉度與敏捷度。然而,在繁忙的一天結束後,我實在不想將珍貴的剩餘精力花在磨練一堆數字上。
就在此時,我看了一下活存帳戶,意識到近一年的薪資儲蓄可用來解決自己的困境。因此,我開始著手制定美會抵台會的計劃。
2. 能力:英文讀、寫程度是否足夠應付考試?
財務準備就緒後,下一個考慮因素便是自我英語能力。
儘管Becker課程影片附帶簡體中文字幕,但實際考試舉目所見都是英文。考試時很容易緊張而有所失常,如果加上因語言障礙而難以理解考題,那這場戰就會凶多吉少。理解問題只是一個開始,解讀英文選項和其中的專有名詞同等重要,才能運用刪除法和猜答等考試技能。
3. 毅力:選擇考美會的動機?
在解決客觀上的財務準備和英文能力後,下一步是覺察自我主觀上為何願意投入資源及努力考美會。
相對於台會,美會的考科少,題目也不太刁鑽。然而,這並不意味只要有夠多的錢噴就能輕易考過。如果今天考美會的動機是受到同儕壓力「覺得別人都去考」,或者只是模糊地覺得「應該考一下」,我覺得在考試準備過程中,會容易受到外界誘惑和影響。與其隨波逐流,或覺得好考就去考,更重要的是在自我的充分利弊分析下做出理性決策。
個人認為如果志不在簽財報,有無會計師證書其實無大礙。但,握有這張證書確實能為職業發展帶來更廣泛的機會。此外,美國會計師證書能為我們打開走向海外職涯的大門。
對我而言,獲得會計師執照代表對大學科系所學的肯定,也是一張我想握在手中牌。然而,我清楚地知道,以我現在社會小螺絲釘的身份,讀書時間與記憶能力也不如五年前完善的情況下,要我在台會考場上快、狠、準的計算,可能四年都不足以讓我鬥贏會計大魔王。更重要的是,處在現階段更了解自己與想嘗試諸多事物的歲數,我不想將自己的生活局限於工作和考試準備之中。
在現有足夠的儲蓄支持下,再加上英文一直是我喜歡且算擅長的科目,以及在應對今年剩餘兩科不可抵免的台會經驗中,我覺得自己還算能充分利用通勤、平日早起、睡前或周末的時間唸書。因此,在今年五月底,我決定開始報考美會的旅程。
而在申請報考的複雜過程中,我很感謝身旁有經驗的朋友們,總是耐心的為我解答疑惑。同時,也要特別感謝考過美會的馬學長和Jonna學姐,在Medium和Vocus上分享了一系列的考試心得。他們的分享真的非常詳盡,讓我受益匪淺!本篇未詳細介紹美會各科,想了解這部分的人,我強烈推薦閱讀上方連結中提供的文章!
看到這裡的各位,在衡量自身財力、能力與毅力後,若仍決定義無反顧地投入考試,那就和我一起迎接下一篇的學歷認證!
末尾,想分享我很喜歡的一段話:
If people tell you that you can't do it, they're saying their own limits. Not yours.
如果真的想做某件事,就不要活在別人的嘴裡;毫不猶豫地投資自己吧!
若喜歡本篇,歡迎按讚與分享,也可留言告訴我你的想法!各位的鼓勵就是我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