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上篇:
上篇提到九族的遊樂設施,這篇要寫的則是本格的九族文化村了!
阿喵喵優! ‘aveoveoyu!
一開頭就在學貓叫?不是啦,這是鄒族問候語,因為太有趣了特別拍下來去查發音,新北市原住民族行政局樂說族語網站有錄製音檔,可以進去聽一下。
實際聽過後覺得用漢字表音還是差很多,難怪會有原住民朋友希望能將身分證姓名由漢字改為羅馬拼音,因為漢字的發音遠遠無法表現族語原音,就像拿注音去標英文發音一樣必定會失真。也許拿漢字硬套在族語表音,會有被叫錯名字的疙瘩感吧。
九族原住民部落區路上不時出現介紹各族族語、部落傳說的看板,不妨查看身週駐足停留,會有許多有趣的發現。
手繪風格加文字圖例,稍微放大看,找得到竹筒飯在哪裡嗎?「特色/表演」欄中有寫「G8竹筒飯」,但地圖中怎麼找都沒有看到代碼。
沿路上拿著地圖都沒發現,對九族的地圖繪製一頭霧水,終於在吃完午餐研究地圖時突然發現他是用座標表示!
原來地圖邊框的縱橫座標軸一直被我忽略。先看欄位內容,再依座標找到位置。這樣找得到竹筒飯了嗎?
現在非櫻花季,所以路線考慮上可以忽略地圖中央的櫻花林。如果是櫻花季去九族,可能需要另外思考動線。
如果和我們一樣上午從水沙連旁的入口進去,可以考慮逆時針路線,先玩西班牙海岸、馬雅探險、金礦山、或阿拉丁廣場等現代化的遊樂設施,來不及玩完也無妨,先挑一兩區玩即可。
每區都有用餐空間,中午用餐後順著原住民部落走上坡,沿途參觀各部落不同的特色建築,因大多數表演集中在下午(參考九族表演節目表),剛好可以沿途欣賞石音劇場樂器表演、九族廣場的娜魯灣劇場表演,有趣的是看到表演者跟我們一樣趕場,途中看到他們坐園區小車從石音劇場前往九族廣場做準備。
看完娜魯灣劇場還可以參加部落主題活動,親身體驗原民的生活智慧與文化娛樂,不妨注意特別有興趣的活動時間,穿插搭配表演節目。
逛完部落後再往山上走,出園區有銜接日月潭的日月潭纜車、園內則有九族纜車,搭九族纜車下山,飽覽山林風光。但有落雷時可能會停止運行。需留意纜車開放時間。
九族纜車下車地點在UFO幽浮歷險附近,這時再去玩上午沒玩到的設施、還想再玩的設施,或是買個伴手禮、紀念品,16:20再去文化廣場看迎賓表演,聖誕月還有聖誕老人快閃出席、夜間點燈活動,官網都有寫時間地點。
如果從觀山樓日月潭纜車的出入口入園,可以考慮順時針路線:上午先搭九族纜車下山玩遊樂設施,下午午順著山坡上山參觀部落建築、欣賞九族廣場表演,其他體驗行程自由搭配。
若對遊樂設施不感興趣或無法乘坐,光部落遊覽及步道散步就可以耗去半天、甚至仔細參觀也可以玩上整天!我們整天下來走了一萬五千步呢!
九族園區內不同客群可以有各式各樣的遊覽模式,隨你自由愜意地安排。
各部落原住民依地理環境、方便取得的建材、文化習俗不同而造出各式建築。
每間房舍前會有解說牌,說明此建築的原型取自哪個縣市、何種族何部落、什麼年代建造的,可見下過不少考察功夫。
走進屋中,聞到淡淡薰香,像是烤木的味道,應該是用來驅蟲的,部落區部份設施前也有提供防蚊液,我們冬季到那裡沒感覺到什麼蚊蟲滋擾,也許是夏天會比較容易感覺到。
房舍中會有空間配置說明:哪裡是廚房、儲藏空間、臥室等,也放置竹編、草編用具或雕像模擬該部落的生活環境。
(上圖一、二)父系社會的鄒族達邦部落認為男人可以走大門,女人只能走側門或後門。用竹欄區別成數個不同空間,內有竹床當臥室,中間搭爐火料理食材,竹架上可掛炊具等。
(上圖三)卑南部落房舍,途中的蠟像人們正在修葺屋頂。
(上圖四)布農族加年端社頭目住屋,石板屋外牆掛滿獸骨戰利品。
魯凱族架高的糧倉還有用石板設擋鼠板,足見原民的生活智慧。
每個部落的建材、建築方式、架高或陷低都有其意義,想想該部族所在地點地形、氣候、可能遇到的天災,就能夠理解該部族為何採取這樣的生活方式,與從前課本上學到的內容相結合,同時思考我們在生活上遇到的狀況該如何利用身邊的資源解決。
部落區的蠟像做得很像,將部落生活更生動地呈現出來。
(上圖一、二)鄒族達邦部落長老們聚會,仔細看看長老的水煙是什麼樣式?集會所垂降下的竹籃,乍看以為是嬰兒搖籃或是存放食物的地方,仔細一看解說......是敵首籠!原來集會所算是鄒族的軍事訓練機構,男子滿12歲就要送到這裡向長輩們學習打獵與禦敵技巧。
(上圖三)舂小米蠟像
(上圖四)沿途經過的原民石雕作品之一,還有獵山豬、與熊搏鬥等石雕作品。
(上圖五)林間步道漫步相當舒適,不少蕨類依附於樹幹上,也有看到天南星科植物附著,長得很高看不太清楚,遠遠看起來像是可以食用的千年芋吧?
「G7布農烤肉」有座位區可供休息用餐。
勇士飯包是餅皮內夾石板烤肉。個人覺得石板烤肉味道普通,竹筒飯還OK。沿著已割好的痕跡掰開竹筒飯是滿特別的體驗。
套餐飲料搭配可樂或雪碧,這點我覺得有點可惜,如果能搭配茶或原住民特色飲品應該更搭,或許是因為在遊樂園內受眾多偏好氣泡飲?
想起上次在日月潭水社的新山味餐廳吃到好吃的石板烤山豬肉,詳見:
魯凱族部落區的烘烤爐不只是擺飾,是有實際運作的。我們到的時候蕃薯已經烤好,遠遠就聞到地瓜香,冬天最適合吃香甜好吃的地瓜了!參考官網公告的出爐時間去品嚐招待遊客的心意吧!
吃完地瓜剛好在魯凱族區看到工作人員示範敲打火石,拿著石英石以尖端部份和鐵片快速摩擦,即使當天微雨濕氣重,工作人員仍熟練快速地成功點火,得到圍觀遊客的鼓掌驚嘆。
看別人做很簡單,自己卻做不到。怎麼摩擦就是抓不到要領,慘了我連生火都不會......被丟到山裡只能找野菜水果來吃。
九族還有許多其他有趣的體驗,不過有些因為目前暫停開放無法體驗。下次來會想參加巫師祈福和吹箭體驗。
由水環繞的小型劇場,坐在涼亭內或舞台正前方都能觀賞到樂器演奏。
表演前有樂器體驗活動,表演開始會介紹樂器,除了笛、鼓,我喜歡音色溫和的木琴,就是圖中女演奏者跪坐敲打的樂器。口簧琴則相當俏皮有特色,音色有一種彈跳感,是用來求偶時彈奏的。演出時一邊跟著打拍子加入他們的祭典吧!
來到九族最推薦的表演!如果不小心錯過石音劇場的樂器演奏,再怎樣也不要錯過娜魯灣劇場!
從壽星活動、各部族經典舞蹈祭典,會看到連貫的安排,台上輔以中英文電子字幕解說,不怕看不懂。
達悟族女子的甩髮舞、男子用舞蹈表現撈網捕魚的動作祈求豐收;布農族在農忙後舂小米、接連演出八部合音;排灣族貴族青年拋出竹製福球,部落青年持竹竿爭搶......
部落男女邊吹奏口簧琴邊成對跳舞;接著帶來魯凱族盛大的婚禮!看到上圖三台上的山豬娃娃了嗎?魯凱族青年背出打獵戰利品「山豬」繞場時獲得觀眾鼓掌歡迎,現場升火舉起祭典的火炬,新郎背著新娘上台加入舞蹈;賽夏族的矮靈祭莊嚴肅穆......直到各族表演結束,全體舞者高舉火炬謝幕。
看過原住民部落區的展覽演出,恐怕不能說變得有多瞭解各部族,但在現今漢人本位的環境中,面臨文化保存危機,能將受眾推廣一點是一點,能多一點展現原住民文化語言的機會都是珍貴的。
小時候的我來九族,只愛玩遊樂設施不愛看表演展覽,重遊舊地竟挖到許多有趣的東西,算是長大後有不同的體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