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台南看了翁倩玉版畫展。第一次搭Uber,第一次只買單程高鐵票,沒有事先預定的時刻表,除了台南美術館這個目的地外,沒有任何計畫,這,真的不是我的習慣作風。
繼續閱讀之前,請留意,文章中提到的練習、媒體資料或心得,純屬個人經驗,不代表適用所有情況與所有人!
時序進入初冬的十二月,家中陽台的銀杏木,歷經前幾個月的“睡眠期”,這兩天終於開始冒出新的嫩葉,彷彿提醒我,長久的等待是為了蓄積能量與接受轉變。
最近練習聆聽直覺與內心聲音的過程,透過日常大小事的驗證,雖然仍會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但也累積了不少信心跟勇氣。慢慢發現從前雜念嚴重干擾日常的情形減少了。可能是幾個月前,藉由遠端靈氣的幫助,斷斷續續地療癒著身體、能量場,每次做完,身體與情緒都感到無比平靜與安定。
或許是機緣巧合,昨天晚上,又看到一位Youtuber講顯化,嗯,老掉牙的主題,想實現夢想的我,也差點跳過它。然而,幾十分鐘的視頻,提到了一個讓我突然領悟的關鍵點:在每個當下的每個決定,都同時分裂出新的平行宇宙。所以當我決定去吃炒飯,而不是自助餐時,新的可能路徑與人事物,就會有新的故事被一直顯化到眼前。
懷著一種說不上來的勇氣,感受不到恐懼,也許還帶著一些懷疑,以及許多的第一次,從桃園前往台南。過程中,每隔一小段時間,就會感知到直覺或靈感的建議,以一種比頭腦聲音微弱且稍縱即逝的“能量”到來,不是純粹的聲音或文字,只能說是感覺。因為還帶著懷疑,所以都要每次跟宇宙確認這個“感覺”是適合我當下的嗎?
到達美術館,看到了翁倩玉的版畫,除了純粹的藝術欣賞外,多了一份“好好安心的待在當下,享受眼前的氛圍吧”的那種領悟。
特別是過程中,直覺的建議,都不是驚天動地的大行動,而是像付錢時用信用卡比較好,還是現金(忘記可以因此找開零錢);下載了幾個乘車軟體,當下要用哪一個叫車最適合(每一趟都只等幾分鐘就來了,然後都跟司機相談甚歡);兩點十三分的高鐵即將離站,要跑去追火車,還是乾脆等下一班(等待空擋剛好幫手機充電,然後悠哉的閱讀與筆記);在咖啡廳喝茶時,想趁機看最愛的上橋菜穗子小說,還是要邊做筆記(一下筆,靈感就來了);要在咖啡廳買版畫展的票,還是直接走去美術館買(後來走過去發現免費不用買票,事先沒上網查過),以往忙碌的頭腦,安靜了下來。少了邏輯判斷、預估,甚至擔心、急躁或慌張,多了安於當下,輕鬆的行動,以及那種“原來還可以這樣”,以及“原來如此”的理解出現。
「活在當下」是一句常見的話,但如何活在當下,那是個什麼樣的感覺?卻如人飲水,每人不同。慢慢地,不太會在想未來會如何?也許那個躲在黑暗角落,害怕未知的無名恐懼,永遠不會消失。未來,也不會有一個終點。但是知道自己在路上,踏實的一步步走著,一步步地生活與呼吸,與心流起舞,也許就是活在當下吧。
願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也找到屬於自己的冒險與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