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近日看到知名作家分享教育觀念:「教育是要教孩子有愛」。他分享8歲那年,開雜貨店的父親在除夕夜的夜晚,把討不回來的帳冊,放一把火燒了,放火燒帳冊的父親背影,深深烙在他8歲的心中。但到了38歲他才明白「從父親的背影,他看到了愛」。他說,如果教育沒有「教愛」,很多東西會不見。例如,教一個很會讀書、考試的孩子,最後他成為一個醫生,如果這孩子當了醫生之後,心中沒有愛時,他頂多叫做「醫生」。教育不能只教一個孩子成為「醫生」,而是要希望他能成為「華佗」才是!
我內心非常認同這位作家的看法,而他的這個觀點讓我想起阿伯說過的話,有異曲同工之妙!阿伯說:「為師者,應因材施教,恩威並施,理嚴並重,重視倫理道德,弘揚忠孝仁愛。平日裡,買一些學生喜歡的禮物、食物,來獎勵優秀的學生,請大家向他們看齊。」其實阿伯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育中,真的蠻有效的喔!
去年接到一個一年級的班級,這個班的特色是男生超級愛說髒話,其中一個學生髒話幾乎已經成為口頭禪了,完全不分場合、地點、對象,因此他樹敵不少。當他覺得周圍環境不友善或批評他時,他就駡得更兇以求自保、求不被看輕,幾乎成為惡性循環。某日,該班導師確診,我代理他們班導師三天,正巧發生一群二、三年級學生來找他「談判」,因為他出口駡了其中的成員。這孩子心中其實很害怕,但是嘴巴還是不服輸,幸好這群二、三年級有我認識的孩子在其中,最後答應由學校接手處理。但我心想,如果沒有讓他深切知道「口出惡言」之惡,他未來還是一個「麻煩製造機」。
我把這個孩子叫到辦公室來,從抽屜拿出一大把的巧克力,放在他的手心中,並告訴他:「你知道嗎?我們做人如果想要人緣好,嘴巴就是要像糖一樣甜,說髒話是罵人,只會讓你人緣越來越差,以後如果想駡髒話,就吃一顆糖,把髒話吞下去,好嗎?」他溫馴的點頭跟我說:「好!」我接著說:「習慣養成了,要改不容易,但要努力改,如果沒有糖果了,來跟我拿!」
後來,我如果上他們班的課,就會偷偷塞幾顆巧克力糖給他,他知道我在提醒他要「口甜如糖」,後來我當他的面問全班:「他最近駡髒話的次數有沒有變少啊?」全班一起回答我:「有!現在換某某某說很多髒話!」我說:「你們其他人也一樣,想駡髒話,就來跟我拿糖吃,把髒話吞進肚子裡!記得,做人要口甜如糖,多說好話,不要說不好聽的髒話!」
其實用鼓勵的方法,改變的不是只有說髒話這個壞習慣,本來這孩子的各科都只有20、30分,後來上課他不再睡覺了,願意聽課了。有一次他地理考了68分,第一次考及格,全班的班排從第19名進步到第13名,我讚美他:「你是你們班的關鍵喔,你可以把班上往下拉,也可以往上拉喔!你要看重你自己!」,這學期最後一次期末考,這班孩子告訴我:「我們導師說,這次我們的地理是全年級第五喔!」對這班孩子的轉變我感到很欣慰!
現在學生都知道我是很愛發糖果餅乾的老師,或許有些同事不苟同我的做法,覺得好像在巴結孩子聽話、巴結孩子讀書。但每一位老師的教育方式不同,我們都給予尊重。對我來說,孩子能在關愛中學習成長就是最大的收穫!感恩佛菩薩的幫忙!善哉善哉!阿彌陀佛!
(分享完畢)
宣化上人〈何謂四攝法〉:「善知識用『四攝法』來教化人。何謂四攝法?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種法容易和眾生打成一片,令眾生對於佛法發生興趣,深信佛法。一、布施:要想令人相信佛法,必須布施財和法給他,令他對你發生好感。二、愛語:就是不違背人情,不違背佛法,說些慈愛的話。三、利行:隨起身口意行,令眾生各沾法益。四、同事:對於應度的眾生,與他做同樣的工作。這四種法,是聯絡感情的方法。你能言行一致,大公無私,以身作則,見義勇為。眾生自然相信你所說的話,也就相信佛法是度生死海的寶筏。」(引用完畢)
將四攝法運用在世間各種關係,都是聯絡感情、教化人心的好辦法,一、布施:對子女、學生、長官、同事,甚至夫妻之間,都可以準備一些小禮物如糖果餅乾等,表達善意、增進互動。二、愛語:對子女、學生、下屬或伴侶表達關切或糾正錯誤時,給人留點顏面,不要當眾不留情面。給人建議時,讓人收到同理與尊重,反而更能讓人心悅誠服。三、利行:於公於私都心存善念,多為他人著想,給人方便與協助,利益他人就是利益自己。四、同事:適時地與他人同樂,偶爾帶子女去玩耍歡樂、與同事朋友之間有時聚餐或一起運動、找機會和學生一起開同樂會等等,陪他一起做喜歡的事,自然有好感情。善用四攝法,與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得人心、好人緣,自然能讓別人把你的話聽進心裡。
四攝法裡面,前面三種可以用,後面這一種,必須要有高度的智慧,要有很深的定力才可以。否則很容易,想度化眾生,反而被眾生度走了。所以「同事」要適度,不要一味地討好眾生。還是要以經為師,用佛法經典的教導來檢視自己的身口意,才不會想度眾反被眾生牽著跑。教育是教孩子有愛,不是溺愛,是慈悲的愛。做錯事適當地斥責處罰是慈悲,做得好公開讚揚是慈悲,賞罰分明、講道理、重紀律是慈悲。佛菩薩和阿伯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教育眾生,以身作則、因材施教、恩威並施、理嚴並重。教孩子有愛,不是自私佔有的愛,是教導孩子從利己者變成利人者,成為能為人著想、為人服務的付出者。慈悲教育,孩子有愛。
正所謂教學相長,如同菩薩就是在為眾生付出的菩提道上,成就無上智慧,父母和師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會開啟智慧,而孩子們也會因父母和師長良好的身教及言教,而成為替人遮風避雨的菩提大樹,慈悲待人,利人利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