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14要點教育版 12.排除樂在工作的障礙

戴明14要點教育版 12.排除樂在工作的障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意外事件發生通常表示系統運作異常,這時應積極排除障礙,但我們通常是製造更多困難。

外力入侵傷害學童,通令各校裝設電子圍籬;學生攜械傷害同學,考慮入校搜身與檢查書包......,這些「即時反應」的作法,都會讓師生更難處,進一步破壞校園互信互動系統,讓校園變得更危疑不安。

最近教育界開始談「學習生態系」,主張學校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連結人、事、時、地、物等學習要素,編織為一個互相倚賴、共同運作的複雜系統,提升學習的動機與成效。

如何張起校園的「社會安全網」?「學習生態系」確實是個解方,也就是說學校治理要有「生態工法」。

波札那的「奧卡萬戈三角洲」是世界最大的內陸三角洲,每年雨季來時,會有兩千多種生物聚集在這裡。這時有著壯碩身型的河馬因為過度擁擠,就開始往外發展,結果這支重型推土機部隊,等於是為沼澤拓出更繁複的水路,讓潤澤更普及、也因此又引來更生多生物。於是河馬又覺得擁擠,又開始往外發展.....這片面積約15,000平方公里的「伊甸園」就是這樣造成的。

本來,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校園都應該是這樣一個互相倚賴、共同運作的系統,但事實是:同學之間從小就互相競爭,而不是彼此合作;而推到老師與學生、行政與老師、機關與學校、中央與地方、國家與國家之間亦然,大家都知道彼此「唇齒相依」,但彼此又明爭暗鬥!

原因可能是,我們都過度注重「誰把球踢進去」、「誰擊出滿貫全壘打」,但很少關心是哪些球員一路把球傳過來,或者前面三個打擊者如何上壘的。因此意外事件來時,我們也習慣把焦點放在接到最後一棒的人,通常不會去管前幾棒是誰,各自該負什麼責任!

沒有系統思考,讓上級只究責出事的人和單位;於是第一線的學校也是只求「不要接到最後一棒」就好,對於「有求救訊號」的學生,通常無心、無暇也無力去想整個系統的修復,更別談什麼給他健康成長的「學習生態系」,反正趕快丟給下一棒,不要在我手上出事就好!

系統有障礙,就築造更多障礙;安全網有破洞,就讓它更撕裂;這種作法不停止,會變成大家只是在比誰的運氣差。因為當系統有問題時,各組成分子其實都有一樣的機率發生意外。許多出事的學校、班級、導師,有可能前一天還是被讚為績優的,怎會隔天就被獵巫?

「學習生態系」的基本結構是「系統」;人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兩個人、三個人、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老師與行政.......都是系統,如何讓每個系統對內對外都能互相倚賴、共同運作,讓學校像「奧卡萬戈三角洲」自然發展,是我們該努力的事。

戴明博士認為「人人天生都有自我向上的本質」,「生來都想樂在學習與樂在工作」;領導者的工作就是為他們排除困難和障礙。

也就是說,異常發生時,系統的改善重於追究個人!


avatar-img
李惠銘AMG的沙龍
86會員
10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惠銘AM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任何一所學校,任何一位師生,都是有無限可能的;雖然「設定目標」可以幫助他們快速有效地前進,卻也可能同時限縮了發展可能。 量子力學說萬物皆有「波粒二象性」,意思是任何一個物體都能有如實體粒子般的「具體存在」(像粒子);但又能同時擁有無限狀態的「可能存在」(像波),即所謂「量子疊加」。
升學成績不佳、課程品質不好,大部分的原因來自系統,想改變結果就要改變系統。 我們通常認為,老師如果能「不忘初衷」,同時肯好好努力;也就是說,大家都能正視自己的使命,同時負起責任;那麼學校就沒問題了! 所以我們常用「沒有一個落後!」、「學習者中心」、「用生命感動生命」....等等標語和口號來激勵老
「目標管理」很容易讓各門競逐自己的KPI,而忘了組織的總體利益。經過兩百年,我們現在知道:「競爭」是可以提升一些績效,但遠比不上「合作」所能創造的偉大成就。 這個道理人盡皆知,不過「穀倉效應」仍然到處可見。在學校裡,處室之間除了「各管各的」,更嚴重的是「各不管各的」。
教育不是「高危行業」,卻是「高難度」的工作;校長和老師都要在「不落人後」以及「不強出頭」之間,拿捏到剛剛好。 這種為難主要是來自於恐懼。組織如果存在恐懼,大家就不敢不向前;但又怕太向前。 鼓勵大家爭著向前,組織當然可以獲益;所以我們一直深信「競爭可以帶來進步」,但競爭同時也帶來恐懼,造成組織更
當同仁不懂「領導」,你只能「管理」他們;只有大家都懂「領導」~從組織領導到自我領導,組織才能真正「以領導取代管理」。 「領導」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並且隨著所據的理論知識不同,有著千變萬化的樣貌。從古老的「權變」、「僕人」、「空間」到最新的「量子領導」;未來預期還會有「AI領導」、「生成式領導」...
台積電會用兩個資深工程師去帶一位新進同仁,相較於同業都是用一個資深帶兩個新進,台積電的成功有其獨到之處。 學校普遍不夠重視「新人育成」,通常是一天的「新進教師研習」後就變資深,無差別地和所有同仁參加一樣的會議、負責一樣的課程研發、教學實施、命題閱卷等。
任何一所學校,任何一位師生,都是有無限可能的;雖然「設定目標」可以幫助他們快速有效地前進,卻也可能同時限縮了發展可能。 量子力學說萬物皆有「波粒二象性」,意思是任何一個物體都能有如實體粒子般的「具體存在」(像粒子);但又能同時擁有無限狀態的「可能存在」(像波),即所謂「量子疊加」。
升學成績不佳、課程品質不好,大部分的原因來自系統,想改變結果就要改變系統。 我們通常認為,老師如果能「不忘初衷」,同時肯好好努力;也就是說,大家都能正視自己的使命,同時負起責任;那麼學校就沒問題了! 所以我們常用「沒有一個落後!」、「學習者中心」、「用生命感動生命」....等等標語和口號來激勵老
「目標管理」很容易讓各門競逐自己的KPI,而忘了組織的總體利益。經過兩百年,我們現在知道:「競爭」是可以提升一些績效,但遠比不上「合作」所能創造的偉大成就。 這個道理人盡皆知,不過「穀倉效應」仍然到處可見。在學校裡,處室之間除了「各管各的」,更嚴重的是「各不管各的」。
教育不是「高危行業」,卻是「高難度」的工作;校長和老師都要在「不落人後」以及「不強出頭」之間,拿捏到剛剛好。 這種為難主要是來自於恐懼。組織如果存在恐懼,大家就不敢不向前;但又怕太向前。 鼓勵大家爭著向前,組織當然可以獲益;所以我們一直深信「競爭可以帶來進步」,但競爭同時也帶來恐懼,造成組織更
當同仁不懂「領導」,你只能「管理」他們;只有大家都懂「領導」~從組織領導到自我領導,組織才能真正「以領導取代管理」。 「領導」是一門深奧的學問,並且隨著所據的理論知識不同,有著千變萬化的樣貌。從古老的「權變」、「僕人」、「空間」到最新的「量子領導」;未來預期還會有「AI領導」、「生成式領導」...
台積電會用兩個資深工程師去帶一位新進同仁,相較於同業都是用一個資深帶兩個新進,台積電的成功有其獨到之處。 學校普遍不夠重視「新人育成」,通常是一天的「新進教師研習」後就變資深,無差別地和所有同仁參加一樣的會議、負責一樣的課程研發、教學實施、命題閱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