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學操作在影像處理中有多種應用,特別是在處理二值化影像(黑白影像)。
在影像處理應用上,基本上都由侵蝕,膨脹這兩種方法,組合搭配而成。
形態學運算是是通過使用結構元素(也稱為卷積核或內核)在圖像上滑動,對覆蓋區域進行矩陣運算,將覆蓋區域中的像素值設置為結構元素中相應位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通常用於擴大和強調二值影像中的物體。膨脹的效果是將物體的邊界擴張。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讀取二值影像
binary_image = cv2.imread('binary_image.jpg', cv2.IMREAD_GRAYSCALE)
# 定義膨脹的結構元素
kernel = np.ones((5, 5), np.uint8)
# 進行膨脹操作
dilated_image = cv2.dilate(binary_image, kernel, iterations=2)
cv2.imread('binary_image.jpg', cv2.IMREAD_GRAYSCALE)
:
1. 使用OpenCV的imread
函數讀取名為'binary_image.jpg'的影像
2. 並使用cv2.IMREAD_GRAYSCALE
將其轉換為灰度影像。
np.ones((5, 5), np.uint8)
:
1. 創建一個大小為 (5, 5) 的二維NumPy陣列,所有元素都是1,並指定數據類型為 np.uint8
2. 這個陣列被用作侵蝕操作的結構元素,它決定了侵蝕的形狀和大小。
cv2.dilate(binary_image, kernel, iterations=1)
:
1. binary_image
:要進行膨脹的影像,這裡是灰度影像。
2. kernel
:膨脹的結構元素。
3. iterations
:膨脹的迭代次數,可以控制膨脹的程度。在這裡設定為2,表示進行二次膨脹操作。
通常用於縮小和平滑二值影像中的物體。侵蝕的效果是將物體的邊界收縮。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讀取二值影像
binary_image = cv2.imread('binary_image.jpg', cv2.IMREAD_GRAYSCALE)
# 定義侵蝕的結構元素
kernel = np.ones((5, 5), np.uint8)
# 進行侵蝕操作
eroded_image = cv2.erode(binary_image, kernel, iterations=1)
cv2.erode(binary_image, kernel, iterations=1)
:
1. binary_image
:要進行侵蝕的影像,這裡是灰度影像。
2. kernel
:侵蝕的結構元素。
3. iterations
:侵蝕的迭代次數,可以控制侵蝕的程度。在這裡設定為1,表示進行一次侵蝕操作。
(Morphological Gradient)是形態學操作的一種,膨脹的圖減去侵蝕的圖,通常用於檢測物體的邊緣。它是膨脹操作和侵蝕操作的差異。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 讀取影像
image = cv2.imread('your_image.jpg', cv2.IMREAD_GRAYSCALE)
# 定義膨脹的結構元素
dilation_kernel = np.ones((5, 5), np.uint8)
# 定義侵蝕的結構元素
erosion_kernel = np.ones((5, 5), np.uint8)
# 進行膨脹操作
dilated_image = cv2.dilate(image, dilation_kernel, iterations=1)
# 進行侵蝕操作
eroded_image = cv2.erode(image, erosion_kernel, iterations=1)
# 形態學梯度運算:膨脹的結果減去侵蝕的結果
morphological_gradient = cv2.subtract(dilated_image, eroded_image)
# 顯示原始影像、膨脹結果、侵蝕結果和形態學梯度結果
cv2.imshow('Original Image', image)
cv2.imshow('Dilated Image', dilated_image)
cv2.imshow('Eroded Image', eroded_image)
cv2.imshow('Morphological Gradient', morphological_gradient)
cv2.waitKey(0)
cv2.destroyAll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