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區的成功路,是我很常走的一條路,可說是乘載了高中至今的記憶。這條路起點在桃園國小所在的市區,終點則是翻山越嶺到龜山區樹人路,然後往林口而去。有鑑於我自己的活動經驗與缺乏交通工具的考量,所以這次以成功路一、二段為「遍路」目的地,再走一次這條我自己為很熟的路。
過去的成功路,事實上有如台北中山北路一般,是通往神社的參拜大道。日本時代的成功路,沿途兩側其實有著180多對的石燈籠,形塑成一道肅穆而壯觀的景象。
此外,在參道沿途共設置了三座10公尺高的鳥居,這種鳥居是「明神鳥居」的形式,有著向兩端翹起的笠木(最上端的橫木)。如今都已被拆除。過去「第二鳥居」曾如同部分鳥居遺址,被改為中式的牌坊,又稱「忠義門」。但今已不覆存。
而在前往神社的路途,會有個跨越南崁溪流的橋樑,也是成功路二、三段的分界,這座橋當時稱為「宮前橋」,由五座橋墩支撐木造橋體,戰後成為如今的「成功橋」。
成功路的起點──桃園國小,本身也是桃園的歷史見證。日本時代稱為桃園公學校的這裡,最初位置是在旁邊文昌廟,等到1916年校舍落成,便遷入此處,可以說是全桃園最早傳授現代教育的學校。
沿著成功路開始走,經過中正路後,在中正路與民生路之間,有一排的「複合式餐飲店」藏身二、三樓的空間,或許這是其他地方也有的東西,但我覺得好像很少在外縣市看到。這類型複合式餐飲店,如「檸檬草」、「端陽邀月」等,從早上營業至夜晚,除了茶飲,幾乎什麼都有賣,包含飯麵類、點心炸物、火鍋等,幾乎都有賣,甚至還有如酥油茶這種特色料理。裡頭座位通常不少、有的店家還有包廂,對於桃園的學生來說,是過去同學間聚會回憶的地點。
繼續往前走,就會到達「東溪綠園道」的ubike站點,我常常會從虎頭山一帶騎腳踏車到這還車,再到市區覓食;或是從這裡租車,沿著小檜溪重劃區的腳踏車道回家。這個地方可以說是我日常的轉運站。
細究東溪綠園道,其實看不到溪,也沒有充足綠意,有點名不符實。回去查了一下,原來溪流已被加蓋。我個人覺得,這條溪流應該被打開,並嚴格限制機車由此出入乃至停車,才能發揮其功能,成為一處適合所有市民的生活廊帶。
繼續沿著成功路,接續的地方往往被我忽略,其實細細看,也有不少特色。如天主教桃園聖母聖心堂,外觀就是這裡較少有的教堂樣式,算是在一片老舊樓房中,比較美的存在。此外,我也看到一座有「高雄汕頭麵」泛黃舊招牌的老屋,夾身於公寓間,我不確定他的真實身份或是年代,但又是一個認真放慢腳步,才能收穫到的新發現。
繼續往前走,便會到北科復工。在此之前的一個轉角,我發現一個非常特別的「代客書法」店,以前我還真沒看過這種店,每次經過也從沒有認真的注意。而在書法店旁的成功電腦,他們的招牌疑似就由書法店所寫,覺得蠻好看的。
過了春日路,就到北科附工,但我個人還是比較習慣稱這裡「桃農」,北科附工全名有點長,叫做「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等學校」,以前是桃園農工。他們的校地十分廣闊,面積20多公頃,甚至我聽說裡面有農場;校史也很悠久,從日治時代就有。綠意盎然的這裡,猶如城市小森林,這次走過門口,我才發現他有對外開放,除了綠意,校園內似乎還有不少日式老宿舍,下次應該找機會進來看看。
走了好幾分鐘,不確定有沒有十分鐘,才終於走過北科附工,來到成功路上最顯著的地標——桃園巨蛋。
桃園很早就有巨蛋這樣的建築,據了解原本是桃農的地,後來跟桃園市府換地而成如今的巨蛋。然而,從我小時候的經驗來看,這個本來就規劃為體育空間的地方,好像不常辦什麼賽事,印象中都是什麼慈善演唱會與展覽,最多的還是家具展。
而近來巨蛋因為籃球賽事,而終於發揮了他的功效,雖然我不看籃球,但至少這地方適得其所的發展,絕對是好事。
過了巨蛋,跨越三民路,到這裡出現了分叉。一條是往龜山的長壽路,一條則是左側進入成功路三段的部分。後面的成功路,雖然我也很熟悉,卻開始逐漸進入上坡,沒有交通工具的話,繼續走下去到超過桃園神社處,會開始越來越有挑戰,所以這趟遍路,到此就畫下句點。
一條看似平凡(成功路之名全台不少)的要道,事實上他的背後有著豐沛的歷史以及沿途都存在值得細細品味的風景,走過千百遍的我,這次把腳步放得更慢,沒想到還會有些新發現。不禁讓人反思,或許,是我們總是走得太快太匆忙了,而永遠只能錯過。
關於遍路_:我們人生走過那麼多大街小巷,你是否曾仔細注意過路邊的風景與它背後的故事?敘事圈《遍路_》計畫,於2024年正式啟動,將記錄以北台灣為主的某一條道路,我個人的沿途觀察與事後的研究,希望能夠激發更多人走上路,仔細品味那些走過路過卻總是錯過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