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創早餐會,每週一次的線上聚會,由 EiMBA 校友會發起,藉由創業家們交流經驗,開啟更多的機會。此次分享者是 Simple Tech-Design 的 Belle,她與大家聊聊過去的職涯發展,以及在體驗設計領域的近期觀察。
Belle 過去專攻考古,無論是挖掘或田野調查都參與過。為了考古,曾造訪過 86 個大小城市,拜訪黃河下游到上游的各重要歷史遺址。Belle 畢業後曾經在藝術拍賣領域工作,接著,剛好有機會往策展的方向發展,後來,從事全球知名品牌的品牌形象行銷兼設計。
回頭看看過去的考古經驗,Belle 認為對於工作上非常有幫助。「因為考古訓練的關係,我們什麼古籍善本都要讀,僧遊列傳、周禮、史記等都需要涉略才能還原當時物質使用現況的面貌。因此,博物館標案時間緊湊,閱讀與吸收轉換的基本功就是念書時訓練出來的。在提案的時候,也因為擅長梳理人類物質資料,以形式分析,也就是現在常說的使用者介面,來去探究使用者行為,加上本身有商管行銷的訓練,能補充品牌行銷、組織策略管理的思維,可能就與其他設計背景的提案出現差異化。通常委案單位也多是學者背景,因此,快速閱讀讓自己成為該領域的專家,能夠用對方理解的語彙溝通,當然也有幫助。
另外,Belle 認為,近年流行的 UX、UI 也和考古有關連。「因為考古學就是利用物質作使用者情境分析,試圖去理解當代的人為什麼會將物品設計成所看到的型態,再去回推古人的生活。」所以,每當跟業主提案前,她會先了解業主的需求情境和被設計物怎麼使用,再去設計適合的樣貌,Belle 說:「這就是考古人在做設計的特色。」一些能象徵抽象價值的表徵,常常是一直累積,甚至被時代強化,所以,接軌數千年的感官認知系統去作設計,就會比較有依據。
Belle 接著提出了幾項的觀察。第一個是如何從古墓的設計來看 LV 的店面設計。Belle 分析:「人們習慣把裝飾放在視覺或感知範圍內比較接觸得到的地方。」就像是一些墓穴的門楣上,會透過繪製車馬出行圖,象徵一個分界點。如同現代的 LV 店面設計,設計師不僅將品牌 logo 放在門的附近,整體最閃亮的的部分也是在門框上。這便是利用配置關係(layout)和材質來營造視覺辨識的焦點和身體感知的邊界,更具體來說,經過木質門框跟金色鍍鈦門框,兩個所感知到的訊息應該是截然不同。
另一項觀察,則是她發現大型書店也是近年很流行的一個商業手法。透過大型書店的設計,像是光之圖書館、天空圖書館等,店家將店鋪設計成不只是販售空間,而是加入體驗與展演的元素。Belle 說:「因為店面是相對立體的空間,可以形成一種大型的感知場所讓人類去體驗, 我覺得是很棒的一種形式。」讓書籍與人互動的可能性變大,就能產生混搭的體驗感知效果。
東京新開幕的「中目黑星巴克旗艦店」也是 Belle 很推崇的一項設計。這是由隈研吾,一位當代重要的日本建築師所設計。入場需要排隊 4 到 5 個小時,但是,神奇的是,當真的入場那刻看到琳瑯滿目的紀念商品時,整體氛圍便會有試圖購買某個商品的慾望。場景行銷的魅力便是他沒有要跟你講道理,只是要讓你感受良好,然後消費者就是從現場去試圖連結一個可以說服自己購物的「what」。整個場域都在營造「讓消費者產生興趣」,想像把這商品買回去後也能享有當時在現場的情感,再以各式各樣功能的產品來幫助消費者作決定,然後就出現了消費者行為。沒有最好的產品,但有影響的聯繫才會拉緊消費者的心弦。
談到自己的公司,Belle提到設計提案,不是到了設計階段才溝通,而是在資料整理階段就可以進行溝通。每個要被展演的文物,背後的意義以及使用情境,都是可以著墨的地方,他們擅長透過理論跟研究,幫客戶整理品牌文化脈絡。
Belle:「思波的名稱是英文的 Simple ,擅長以人類感知的脈絡化繁為簡,我們挖掘的不只是古物,而是人類使用物質的文化故事,加乘累積出的感知體驗研究,幫助客戶將抽象的需求有所依歸。」
Q:請問策展這個領域要有什麼背景才能投入?
A:像我自己是考古背景,而我另外的能力是創作,所以,我不是只有研究想的部分,還可以把想的東西再畫出來;策展領域很適合各種願意跨界思考的人,因為策展本身就需要不斷整合。
Q:剛剛提到考古跟現代的UX、UI相關,可否再進一步說明?
A:對大家來說,對考古的印象應該是探險、挖出恐龍骨頭或是稀世珍品、藝術品等。但其實有學者已經糾正這個領域的名詞刻板印象,認為我們是研究古代物質文化。所以,雖然是考究過去時候的物品,再透過形式研究拆解文物的使用者介面設計,包含外型、尺寸、材質、穿孔位置等等,再來推測出與人類身體的經驗關係,一步步抽絲剝繭,找出當時的人類如何使用這項物品,以及使用者經驗所依據社會價值或是心理需求是什麼。所以,我們也很擅長看著形式(設計圖)講故事,就是因為這根本是我們核心技能。
資訊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