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含有「家庭教育」共 41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美國之所以是世界霸權,因為四大支柱,政治力,經濟力,科技力,文化力。川普勝選,Let America Great Again,副總統J. D. Vance跟妻子Usha Vance走入全世界人眼中。  J.D. Vance 在2016年出版個人回憶錄Hillbilly Elegy: A Memoi
Thumbnail
「外婆斬斷J.D.的toxic friend,即便領著福利餐,卻願意花大錢讓J.D.買高功能計算機讓他能完成學校作業。」 外婆擔任了父母的角色,外婆在女兒身上的教育失敗,在外孫的教育成功,外婆的辛苦用心終於得到回報了
拜訪好久不見的國中同學芷樺,現在重心都圍繞在可愛女兒,「媽咪,給我玩手機好嗎?」 芷樺想了一下回應:「好呀,上次叫你背的數學還記得嗎?只要背到10+10就給你玩10分鐘。」 「1+1=2、2+2=4、3+3=6......8+8=15......那個......」小朋友陷入一陣當機......
Thumbnail
本篇文章透過S的成長故事,描繪了嚴苛教育下的自信養成,並討論了現代年輕世代與傳統家庭教育觀念的衝突。S的經歷讓我們重新審視代際間的理解差距,並反思當代孩子的抗壓力與成長方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Y,又回來到觀影心得系列啦!這次要介紹的是陰兒房有關於賈許一家人的系列篇章有點小雷請各位細細品嘗! ※本篇文僅出自觀影後心得
Thumbnail
寧哥來自富裕家庭,但因家庭壓力與溝通不良,最終走上吸毒之路。經歷12年的掙扎後,他決心進入戒毒機構,成功戒毒11年並與父母恢復關係。該案例揭示了良好家庭教育對預防毒品危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溝通與關懷改變人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女性成功不在於模仿男性行為,而是採用獨特的思考方式。透過個人故事,作者分享了從父親身上學到的戰略思考,並分析男女在思考模式上的差異,呼籲女性要專注於自我成長與價值提升,成為如同太陽般的存在,進而打造出符合自己需求的生活。希望能夠推動社會對於女性形象的重新認識。
Thumbnail
男女的思考模式說的超中肯,這是傳統文化帶來的影響。雖然不易,希望越來越多人都能突破性別窠臼。
本文探討了教育體制中的問題,特別是對心理健康需求的忽視及標籤化的問題。作者回顧了自身的教育經歷,強調了教師的重要性與教育環境對孩子成長的深遠影響。真正的教育應該關注個體的完整性與獨特性,提供真正的支持,而不是依賴於藥物或歧視。最終,呼籲重新審視教育的意義,並鼓勵教師與家長關注每一位孩子的需求與發展。
Thumbnail
孩子要如何擺脫家人的過度控制?美國心理師丹·紐哈斯博士的《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及雪莉·坎貝爾的《脫家者》,跟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的《零壓力終極大全》書本,還有台灣不少親職網路文章都建議:經濟獨立、快搬出去。 但台灣現有社福體系可提供什麼協助?以我實作觀察......
Thumbnail
一個名為大人的小孩 其實在每個人心裡,都有個長不大的小孩,他是個逆柯南,外表看似大人、智慧卻低於常人,即使在父母的心中也會有逆柯南的存在。 「貶低別人以抬高自己」、「展現優越感」等行為,是一種嫉妒的扭曲表現,這很可能是他在家庭裏頭缺乏認同感的表現,長大後不平的情緒會更明顯。
Thumbnail
我是嬰兒潮後期(1960)出生的一員 遭遇奇特 因為即將邁入銀髮的“老年人口”行列 我們這一代承受著父權的單向家庭教育 必須聽話孝順認真讀書和愛國 等到這群人長大成家後 時代變了 認知不同了 對孩子寬容了 而孩子也膨脹了他們的意識 既要家庭物質的供給 也爭取個人自由的人身和獨立的精神(其實就是不想被被叼念被管控 雖然父母用心良苦) 說實話這感受很糟但無可奈何 既要承歡膝下又要“孝順”孩子 真難呀!所幸我看得開 選擇了頂客族(Dink)就是自私的想一直過“孩子般‘’的日子 瞧咱的洋名:彼得潘 不就是不想長大的小飛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