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0.家長過度控制孩子是國安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灣曾發生某位年經的鋼琴家,由於被家人強迫借錢協助家人買房,還被強迫信託財產,但因身體受傷影響演奏能力造成收入不穩,受不了財務壓力而自殺,引起不少討論。

其實這不是個案,台灣常有家長希望孩子在社會安心生存,或想遵循傳統、維護家族面子、嚮往特定生活模式,嚴格控制孩子的飲食、交友、閱讀內容,強迫孩子就讀特定學校科系,畢業後從事特定職業,領到的薪資全部上繳,隨意代為投資買房,並要求孩子早點結婚生小孩,嚴重干涉孩子的人生自主權,讓孩子不快樂。

那孩子要如何擺脫家人的過度控制?美國心理師丹·紐哈斯博士的《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及雪莉·坎貝爾的《脫家者》,跟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的《零壓力終極大全》書本,還有台灣不少親職網路文章都建議:經濟獨立、快搬出去。

但台灣現有社福體系可提供什麼協助?以我實作觀察,主要為補救性質的心理輔導,即使察覺且想擺脫家人過度控制,常面臨這些問題:

一、經濟收入:受家人過度控制影響,孩子有時不知本身適合從事哪種工作,或沒相關學經歷入行,或收入偏低怎麼辦?

二、住哪好:現有台灣租屋市場常有租金及相關費用偏高、居住品質較低情形,及現有租屋補助在戶籍、家庭成員財產、地點限制多,房東不一定接受租屋補助問題。

三、建立跟家人的界線:像是家人拚命跟蹤、連環call、濫用以孩子的名義所買財產,或亂丟孩子的物品,現有家暴防治服務、司法及金融體系對此能提供什麼協助?

四、取得所需資訊及支持資源:家人可能控制行動、接收資訊管道,孩子要如何順利取得資源並使用?如有特殊需求,能找到適合的資源使用嗎?

像是台灣知名海外職涯專家蘇盈如在《2030轉職地圖》書中提到,台灣有位被家人過度控制的重度身心障礙朋友,直到得知台北市新活力自主生活協會並請求協助,培養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自主權,順利到日本工作。

五、建立人際支持,面對他人不理解:台灣社會仍重視孝道、傳宗接代,擺脫控制真的需要勇氣,要面對不少社會壓力。

因此我們期待優化相關社福資源,在補救層面,考量被家人過度控制的人需求,設計可行的宣導及服務方式;在預防層面,改善現有家庭教育體系,讓家庭教育中心設計可行課程並積極宣導,讓家長善用以改善教養孩子方式,就業服務單位讓家長了解屬於特殊專長、群體的孩子,長大後可從事工作比想像多樣,收入不一定較低。

畢竟孩子如沒順利擺脫家人過度控制,會影響一生發展,上網抱怨、立志不婚不生小孩算輕微,嚴重的會出現社會適應不良,像是人際互動障礙、啃老、得精神疾病甚至自殺,增加醫療體系、全民健保財務負擔。

嚴重的可能造成孩子送命,損失未來的人才,像是台灣曾有家長不信任西醫,拒絕醫院治療得癌症的未成年孩子,但孩子想活下去而求助醫院,醫院跟家暴防治中心、家事法庭合作,讓孩子順利接受治療,長大後進頂尖大學就讀。

所以家長過度控制孩子,不是國安問題嗎?

※附註:
1.媒體發表版本:
https://ginchang.wordpress.com/2024/10/18/11230/

2.第一段所提案例,可參考〈 新秀鋼琴家被母借名背千萬房貸,手壞了只能開計程車賺錢…「別求孩子當你的搖錢樹」:證件千萬別給爸媽〉報導: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27/post/202408220037/

3.第二段所提常可在台灣知名網路討論區PTT及Dcard,看到網友對家人過度控制的抱怨,像是〈父母強迫中獎「逼扛房貸」  她月噴55K不敢吃飯〉報導: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924491377295.html#news-article

4.第六段所提可參考本人曾實作申請租屋補助的經驗:
https://vocus.cc/article/646fd727fd897800014a8588

5.第九段所提案例,可參考《2030轉職地圖》書中<一位障礙者的蛻變與海外職涯>案例
6.第十段所提,台灣知名網紅館長開直播,回應建議受家人過度控制的台灣年輕藝人孫安佐重視孝順為經典,此段部分內容也向華語歌手梁靜茹的《勇氣》歌詞致敬:
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4708848

7.第13段所提可參考 <我想活下去!──親權、新藥、最佳利益,一名血癌男孩抗病路的多重難題>案例:
https://kids.twreporter.org/topic/children-with-leukemia


↓看完後,你可這樣讚賞,也歡迎提供其他實質回饋↓

1.逛本人經營的Shutterstock圖庫網站,付錢下載照片: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Hant/g/ginchang

2.準備好Paypal帳戶,到這裡註冊世界知名的Shutterstock圖庫網站,在尊重其他人的權益、相關法規前提,上傳拍過覺得清楚且好看的照片,開發美元收入:
http://submit.shutterstock.com?rid=240295622

3.點選「通路王」提供的聯盟行銷連結,到這些網路購物平台採買,或買本作品所提書本,以深入親子教養、人生規劃、理財、法律、社福、心理知識,讓本人順便得到回饋金收入創造多贏:
蝦皮商城(很熱門,建議月初採買):https://pinkrose.info/2_vlO
Yahoo奇摩購物中心:https://easymall.co/2m1DC
momo購物網:https://whitehippo.net/2m1DE
金石堂書店:https://easymall.co/3E17P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居隱G-in的沙龍
51會員
612內容數
圖文工作者,從事社福工作多年並考取社工師證照,也是大眾運輸迷
張居隱G-i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1/14
分享打電話向社福單位求助時,需說明的重要事項,以提升求助效率:
Thumbnail
2025/01/14
分享打電話向社福單位求助時,需說明的重要事項,以提升求助效率:
Thumbnail
2024/12/21
2024/12/21
2024/11/04
台灣曾發生接受委託安置托育服務的保母,疑似虐待小孩送命,由於主責社工疑似沒落實訪視、造假服務紀錄而被移送法辦,引起民眾關注。 我觀察相關報導、網友分享的資料,發現這些事件背後脈絡,反映個人工作及金錢觀,跟台灣社會體系及價值觀的交互作用,值得我們反思:
Thumbnail
2024/11/04
台灣曾發生接受委託安置托育服務的保母,疑似虐待小孩送命,由於主責社工疑似沒落實訪視、造假服務紀錄而被移送法辦,引起民眾關注。 我觀察相關報導、網友分享的資料,發現這些事件背後脈絡,反映個人工作及金錢觀,跟台灣社會體系及價值觀的交互作用,值得我們反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孩子要如何擺脫家人的過度控制?美國心理師丹·紐哈斯博士的《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及雪莉·坎貝爾的《脫家者》,跟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的《零壓力終極大全》書本,還有台灣不少親職網路文章都建議:經濟獨立、快搬出去。 但台灣現有社福體系可提供什麼協助?以我實作觀察......
Thumbnail
孩子要如何擺脫家人的過度控制?美國心理師丹·紐哈斯博士的《如果我的父母是控制狂》及雪莉·坎貝爾的《脫家者》,跟日本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的《零壓力終極大全》書本,還有台灣不少親職網路文章都建議:經濟獨立、快搬出去。 但台灣現有社福體系可提供什麼協助?以我實作觀察......
Thumbnail
很多心理專業人員建議,孩子遇到這種控制慾強的家長,還是搬出去住以建立健康界限,只是部分適才適所的工作收入偏低或不穩定、加薪機會少,及租屋補助申請限制多,部分孩子擔心沒錢而不敢搬出去住;即使搬出去住,也希望多留些時間找回自我、調整身心,不急著生小孩影響生育率。 面對這種情形,您會如何優化......
Thumbnail
很多心理專業人員建議,孩子遇到這種控制慾強的家長,還是搬出去住以建立健康界限,只是部分適才適所的工作收入偏低或不穩定、加薪機會少,及租屋補助申請限制多,部分孩子擔心沒錢而不敢搬出去住;即使搬出去住,也希望多留些時間找回自我、調整身心,不急著生小孩影響生育率。 面對這種情形,您會如何優化......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是高敏一族也是玻璃心,回憶到有毒扭曲的童年可以找到線索。 從小到大都是被有毒扭曲家庭的他們硬是壓抑下長大,他們口口聲聲說為了我們未來鋪路,為了我們好等;幾乎完全不理會我們的想法、任何感受,全以他們變態扭曲想法為優先,三餐加上點心的爆打和學校的霸凌早就〔習得無注感〕,有些為了想引起他們的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是高敏一族也是玻璃心,回憶到有毒扭曲的童年可以找到線索。 從小到大都是被有毒扭曲家庭的他們硬是壓抑下長大,他們口口聲聲說為了我們未來鋪路,為了我們好等;幾乎完全不理會我們的想法、任何感受,全以他們變態扭曲想法為優先,三餐加上點心的爆打和學校的霸凌早就〔習得無注感〕,有些為了想引起他們的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打開新聞鋪天蓋地都是 父母只要對小孩有任何要求=情緒勒索 一堆批評父母的聲音就會淹沒留言區 大致就是生小孩照顧小孩是義務 因為是父母自己要生的 (小孩沒有選擇...你怎麼知道小孩沒有選擇) 自然就要無怨無悔地做牛做馬 要求小孩付出 小孩就被成受害者...好可憐
Thumbnail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打開新聞鋪天蓋地都是 父母只要對小孩有任何要求=情緒勒索 一堆批評父母的聲音就會淹沒留言區 大致就是生小孩照顧小孩是義務 因為是父母自己要生的 (小孩沒有選擇...你怎麼知道小孩沒有選擇) 自然就要無怨無悔地做牛做馬 要求小孩付出 小孩就被成受害者...好可憐
Thumbnail
「心理師,妳有看最近建中生跳樓的新聞嗎?」坐對面沙發上的女士說著,我點點頭,知道她應該是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其實兒子為什麼在高中時突然變得那麼叛逆,她心裡多少有底,她曾想和兒子溝通,但兒子回她「跟你們講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要照你們說的做?」兒子太明白跟自己的父母溝通根本沒用。
Thumbnail
「心理師,妳有看最近建中生跳樓的新聞嗎?」坐對面沙發上的女士說著,我點點頭,知道她應該是想起以前的事情了。 其實兒子為什麼在高中時突然變得那麼叛逆,她心裡多少有底,她曾想和兒子溝通,但兒子回她「跟你們講有什麼用?最後還不是要照你們說的做?」兒子太明白跟自己的父母溝通根本沒用。
Thumbnail
對於一個四歲開始就學習鋼琴的我來說,這個真實故事悲痛地令人無法呼吸! 琴鍵流瀉出的美妙音符背後,竟是慘絕人寰的地獄生活! 作者是一位法國的醫師,打從兩歲半開始學習鋼琴,因為極具音樂天份,從此練琴成為了她的夢靨,鋼琴也成為了父親控制虐待她的工具。
Thumbnail
對於一個四歲開始就學習鋼琴的我來說,這個真實故事悲痛地令人無法呼吸! 琴鍵流瀉出的美妙音符背後,竟是慘絕人寰的地獄生活! 作者是一位法國的醫師,打從兩歲半開始學習鋼琴,因為極具音樂天份,從此練琴成為了她的夢靨,鋼琴也成為了父親控制虐待她的工具。
Thumbnail
「是我們太自私,才會教出這種變態。」 2018年公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全台掀起一波針對教養的討論,該劇不僅批判升學主義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與疏離,也表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其劇本大多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例,深刻描寫一群飽受升學壓力所苦的學生產生的負面精神影響,亦呈現現代父母對
Thumbnail
「是我們太自私,才會教出這種變態。」 2018年公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在全台掀起一波針對教養的討論,該劇不僅批判升學主義造成親子之間的緊張與疏離,也表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強調孩子的自主性。其劇本大多以中產階級家庭為例,深刻描寫一群飽受升學壓力所苦的學生產生的負面精神影響,亦呈現現代父母對
Thumbnail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Thumbnail
  有句古諺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在年齡漸長的時光中,深深感受到天下不是的父母還不算稀少的。   先別急著否定,我清楚養孩子有多辛苦。   相較於美國歐洲的父母,亞洲父母較難認知「孩子是獨立個體」這件事,當然包括我的父母親,小至飲食,大致穿著、交友,甚至人生規劃,想必大家對於這類的爭執點並不陌生。
Thumbnail
壞掉的大人常常這麼說 「如果哪天我能不用擔心你就好了」 「你以為我很想管你嗎?等你哪天當媽你就知道」 「想到你的事情我就睡不著,我已經幾個月沒睡了你知道嗎!」 ......恩? 這是在念我媽傳的LINE訊息嗎 ?
Thumbnail
壞掉的大人常常這麼說 「如果哪天我能不用擔心你就好了」 「你以為我很想管你嗎?等你哪天當媽你就知道」 「想到你的事情我就睡不著,我已經幾個月沒睡了你知道嗎!」 ......恩? 這是在念我媽傳的LINE訊息嗎 ?
Thumbnail
家庭關係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課題,有人很幸運擁有幸福家庭;有的人沒有那麼幸運,本文分享一些個人的看法
Thumbnail
家庭關係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課題,有人很幸運擁有幸福家庭;有的人沒有那麼幸運,本文分享一些個人的看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