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上一篇:何謂麵包:麵包是埃及人發明的?窺看麵包的歷史發展
在上一篇文章,我們稍微簡單聊過了麵包的歷史,在接下來第二篇文章,我將介紹法國與德國對於麵包的定義。
德國所定義的麵包是?
首先我們來看德國。
在德國,對於麵包的定義,我們大致能根據德國麵包指導原則《LeitsaetzeBrot》定出兩種類別:「Brot」跟「Kleingebäck」。
Brot,簡言之就是大麵包,基本定義是:重量至少250公克以上,且成分有九成是穀物(比如燕麥、大麥)或穀物製品(比如小麥粉、黑麥粉),麵團所含油脂與糖類必須在一成以下。
Kleingebäck,則是重量條件為250公克以下,成分有九成是穀物或穀物製品、油脂與糖類必須在一成以下的小型麵包。這種麵包也被稱作Brötchen,是德國人在早餐時會食用的麵包;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德國地區不同,對於Kleingebäck的稱呼也多有差異;比如在柏林部分區域稱呼Schrippe,德國南部如巴伐利亞邦、薩克森邦則稱作Semmel;之所以存在地域差異,有一說在於德國是以各自具有主權的多個邦國所組成的聯邦國家,由於各邦維持政治獨立的時間長,也因此保留了地區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色。
在製作麵包時,若使用亞麻籽、芝麻、葵花籽、堅果等堅果種子製作,並依種子名稱作為品項名稱的麵包,每100kg麵粉必須加入相對應8kg的種子或堅果。指導原則也特別提到,罌粟籽麵包、罌粟籽小麵包、芝麻小麵包和葵花籽小麵包,只要在麵包外皮有清晰可見的種子即可。
不論是Brot還是Kleingebäck,但凡麵團內的油糖成分超過上述標準,則會被歸類為Feine Backwaren(精緻烘焙食品,比如Croissant可頌、Rosinenschnecke葡萄蝸牛捲)。在這裡,它們不會被當作是麵包,而是糕點類食品──由此可見,德國人不光是在重量上就以兩種名詞嚴格區分不同形式的「麵包」,一旦加入過多糖分與油脂,它就必須被明確被歸類為成分豐富、口味鮮明的Feine Backwaren,這是建立在德國人的麵包食用習慣基礎上,以健康、無負擔為訴求的飲食標準。
Backwaren則是烘焙食品的統稱,也就是上述這三種類型的食品,只要是用穀物、穀類製品製作、並透過烤箱烘烤者,都屬於Backwaren──若以台灣人的標準來看,也許Backwaren是真正貼近我們所定義「麵包」的詞彙。不過在德國,Backwaren還包含了餅乾、蛋糕、糕點類食品,因此明確細分之後又有些不同。
那麼法國人又怎麼定義麵包?
在法國,麵包叫作「pain」。pain最基本的定義,其實與我們對麵包的理解無異:由小麥麵粉,水,鹽巴以及酵母揉合後烘烤的食物,即為pain。
有意思的是,由法國知名麵包店Poilane的Apollonia Poilane以及其父親Lionel Poilane所共同著作《普瓦蘭麵包之書》,就將中式的饅頭、包子,印度的烤餅以及墨西哥的玉米麵包等一類食品都稱作pain。因此我個人認為在法國人的認知裡,任何「使用粉類製品製作而成的食物」都符合「pain」的概念。
然而若單純只是用單一詞彙的角度來看待法國麵包,並無法看得足夠全面──
以下內容為premium限定!
歡迎付費成為premium會員,閱讀本文章!
〈關於Moonrogu〉
嗨,我是Moonrogu!一位奇幻小說家,你可以叫我村長。從2018年加入方格子並持續寫作至今,已累積數百篇極短篇小說創作以及三篇長篇奇幻小說的連載;而除了小說,我也寫我的寫作觀點,並發展成付費專題「奇幻寫作事」。如果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透過追蹤、訂閱,隨時follow最新的文章資訊!另外,誠摯邀請加入vocus Premium,閱讀我的Premium限定創作!
經營出版專題:
拍手五下,輕鬆支持我繼續創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