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wen Ogien《道德可以建立嗎?:在麵包香裡學哲學,法國最受歡迎的19堂道德實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自選推薦書

我們應當是什麼?應該如何過生活?或是面對兩難時,要怎抉擇。要解釋這應當真不簡單。

道德哲學分為三個層次:

  1. 應用倫理學(applied ethics):媒體上有關倫理道德的探討。
  2. 規範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探討何謂對錯的一般理論。
  3. 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道德主張的整體地位。

探討倫理學通常不能侷限於其中一個層次。 (Baggini,2008:73-76)

Ruwen Ogien在此為我們提供了一條路徑,採用直覺與推理規則,對道德進行批判性的檢視。直覺就是單純覺得什麼是具備道德,可能因為社會和個人而有差異,包含與生俱來或後天習得。

須要推理規則來判讀的道德問題相當多,道德哲學中有三個主要的理論

  1. 義務論(deontology):我們的行動受到某些絕對的約束,這世上有我們永遠不應該做的事。代表思想家Immanuel Kant。
  2. 後果論:合乎道德不是盲目遵從這些約束,而是看重整體,讓世界上產生最多的善或最少的惡。如果必須擺脫所謂的道德約束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那就這麼去做,或至少試著去做。代表思想家John Stuart Mill。
  3. 德性倫理學:道德唯一重要的事,就是人格的完善,做個好人,個性要好,慷慨,仁慈,勇敢等等,其餘的像是遵守偉大的原則,或為最大多數人謀最大福利之類的都在其次。在德行倫理學中,道德並不指涉與他人的關係,同時也有對自我的關切,代表思想家Aristotle。
raw-image

Ogien舉例:只要我們看見溺水的兒童,就會試圖就他。不做任何把他救上來的舉動真是駭人聽聞。對這些直接的,發自內心的,視為天經地義的判斷,哲學家稱為道德直覺。但有些道德比較複雜,藉由思想的關連,也就是道德推理的基本規則,把直覺與直覺連在一起。

因此Peter Singer反對畜牧工業從不退讓並因為這項抗爭而聞名,他說:「在對抗世界饑荒這方面,你們什麼也不願意給,就算有,也是少之又少,任由許多國家的兒童失去生命。你們的所作所為駭人聽聞,就像眼睜睜看著池塘中溺水的兒童,任他們自生自滅」。

這也帶出了一條規則:必須用相似的方法處理相似的事件(差別待遇不公平)。當然我們還可以再想一想,這個相似性是意味著絕對同一性,還是充分同一性,不過這些都不損害這條規則的重要性,這條假設性規則要求我們,若且為若,我們有理由認為某些事件在相關方面是相似的,那麼就要用相似的方法處理。

另一條規則為應該蘊含能夠,很多類似的問題都要求其中主詞應該與能夠必須經過詳細說明,這開啟不少難題。

最後為不能因為事情是怎樣,就說它應該怎麼樣,不能因為大家都這麼做,或大家都說這麼做是好的,所以這麼做就是好的,或這麼做就成了我們的道德義務。否則,所有道德批評都沒有存在的必要,只需要搬出俗話說或人人都有的成見就夠了。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道德實驗哲學提出五類經驗資料,可以為道德反思做出貢獻:

  1. 對個人與大眾的道德直覺進行調查研究。
  2. 對個人與大眾的道德推理進行調查研究。
  3. 就人性的慷慨與殘酷進行實驗研究。
  4. 就兒童的道德發展進行心理研究。
  5. 與道德體系多樣性有關的人類學報告。

Ogien在書中舉出19個道德實驗,當中有著名的Philippa Foot電車問題,Robert Nozick的經驗機器,Stanley Milgram的電擊實驗,來探討許多不同的道德問題。

題目列表

  • 01 緊急狀況
  • 02 池塘中溺水的兒童
  • 03 失去理性的移植手術
  • 04 面對脫序的人群
  • 05 殺人電車
  • 06 絕對無辜的亂倫
  • 07 沒有道德感的人
  • 08 享受人生的機器
  • 09 生命即使短暫平庸也比沒出生要好?
  • 10 我寧願自己沒出生
  • 11 為了讓動物自由必須把牠們除掉?
  • 12 效益怪物
  • 13 有人把小提琴家綁在你身上
  • 14 衛生部長是科學怪人
  • 15 沒有我自己的器官,我是誰?
  • 16 如果性行為是自由的?
  • 17 有意行善要比有意作惡來得難
  • 18 就算未來全都白紙黑字寫下來了,我們仍然是自由的
  • 19 惡人與聖人

其實作者的結論也不錯,讓讀者多思考嘛,至於結論,這裡就先不提了(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康康的沙龍
46會員
42內容數
康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7/13
《La chambre Claire 》 Roland Barthes 1980 這裡的修女和士兵如果離開照片的脈絡,他們明顯有某種共有的屬性;但在照片中卻像是兩種不同的要素(屬於不同質)同時出現,巴特也認為就是這種二元性展現了吸引力。
Thumbnail
2022/07/13
《La chambre Claire 》 Roland Barthes 1980 這裡的修女和士兵如果離開照片的脈絡,他們明顯有某種共有的屬性;但在照片中卻像是兩種不同的要素(屬於不同質)同時出現,巴特也認為就是這種二元性展現了吸引力。
Thumbnail
2021/07/31
國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   國族寓言是指特定的歷史、政治和文化時機下,將個人經驗和國族寓言構連的意義生產形式。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的「處於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Third-World Literature in the Era of Mul
Thumbnail
2021/07/31
國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   國族寓言是指特定的歷史、政治和文化時機下,將個人經驗和國族寓言構連的意義生產形式。詹明信(Fredric Jameson)的「處於跨國資本主義時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學」(Third-World Literature in the Era of Mul
Thumbnail
2021/06/29
《The Most Good You Can Do: How Effective Altruism Is Changing Ideas About Living Ethically 》 Peter Singer 2016 如果生命只剩一個禮拜可以活,你會做什麼呢?   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花錢買喜
Thumbnail
2021/06/29
《The Most Good You Can Do: How Effective Altruism Is Changing Ideas About Living Ethically 》 Peter Singer 2016 如果生命只剩一個禮拜可以活,你會做什麼呢?   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花錢買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道德不只是強加在我們身上,我們「應當做什麼」的命令而已;道德是我們願意承認:在世界中的事物有一個豐富的層面,即使這些事物無法滿足我們的欲望,無法讓我們藉之達成我們的目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承認它們本身是有價值的,並且可能是值得我們去追求、保護的。
Thumbnail
道德不只是強加在我們身上,我們「應當做什麼」的命令而已;道德是我們願意承認:在世界中的事物有一個豐富的層面,即使這些事物無法滿足我們的欲望,無法讓我們藉之達成我們的目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承認它們本身是有價值的,並且可能是值得我們去追求、保護的。
Thumbnail
在法哲學相關的難題中,最為令人頭痛就是法律和道德的關係了。大家一定都聽過一個說法:「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這種說法相當普及,有許多人都相信「遵守法律,就是守住了道德的底線」。然而,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話(如圖一),那就代表所有法律都根據道德原則來制定;反之,如果答案為否定,則代表道德原則全然
Thumbnail
在法哲學相關的難題中,最為令人頭痛就是法律和道德的關係了。大家一定都聽過一個說法:「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這種說法相當普及,有許多人都相信「遵守法律,就是守住了道德的底線」。然而,如果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話(如圖一),那就代表所有法律都根據道德原則來制定;反之,如果答案為否定,則代表道德原則全然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二章 第三節
Thumbnail
《求真答問—得自史學家的哲學啟示》第二章 第三節
Thumbnail
本書是由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的哲學課集結成的書籍。透過「正義」這個概念,介紹了三大核心概念「福祉」、「自由」及「美德」。 儘管是本教科書,但結合了大量時事的舉例說明,讓哲學各個派別大比拚,枯燥的哲學瞬間變得生動有力,是本非常適合入門的哲學書。讓我們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可以有多一點思考的方向。
Thumbnail
本書是由哈佛大學—桑德爾教授的哲學課集結成的書籍。透過「正義」這個概念,介紹了三大核心概念「福祉」、「自由」及「美德」。 儘管是本教科書,但結合了大量時事的舉例說明,讓哲學各個派別大比拚,枯燥的哲學瞬間變得生動有力,是本非常適合入門的哲學書。讓我們在面對人生選擇的時候,可以有多一點思考的方向。
Thumbnail
我們覺得道德是只有人類會在意的議題, 恕不知,動物也有道德感。 我們覺得真正的道德規範是靠理性思考出來的, 但實際上我們在判斷時是感性多過理性。 不過至少當我看到一個行為時,我能分辨它符不符合道德。對吧? 對嗎?
Thumbnail
我們覺得道德是只有人類會在意的議題, 恕不知,動物也有道德感。 我們覺得真正的道德規範是靠理性思考出來的, 但實際上我們在判斷時是感性多過理性。 不過至少當我看到一個行為時,我能分辨它符不符合道德。對吧? 對嗎?
Thumbnail
Eric Ward on Unsplash 道德要是真能思考,那我們的道德感不會這麼「薄弱」。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貪圖方便的時候,想說每一個人都差不多,為何我的道德感要更加「堅強」?為何我的道德感要更加有道德?當要選擇救人時,只能選擇最親愛的人時,這之類的老問題是問我們總該要放手一個?可是當我們要選擇
Thumbnail
Eric Ward on Unsplash 道德要是真能思考,那我們的道德感不會這麼「薄弱」。相信每一個人都有貪圖方便的時候,想說每一個人都差不多,為何我的道德感要更加「堅強」?為何我的道德感要更加有道德?當要選擇救人時,只能選擇最親愛的人時,這之類的老問題是問我們總該要放手一個?可是當我們要選擇
Thumbnail
適用於自己的定律或想法,並不一定適用於他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皆有各自不同的觀點和表述,以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待人,但別人不一定能認同你所謂「希望被對待的方式」…
Thumbnail
適用於自己的定律或想法,並不一定適用於他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皆有各自不同的觀點和表述,以自己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待人,但別人不一定能認同你所謂「希望被對待的方式」…
Thumbnail
今天在「報導者」讀到一篇題為《【哲學蟲洞】亂世靠「直覺」?學術研究告訴我們的二三事》的文章,講述了「直覺」這個概念在過去20年引起了哲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等範疇的關注,並探討了學術界在過去20年對「直覺」的研究成果。
Thumbnail
今天在「報導者」讀到一篇題為《【哲學蟲洞】亂世靠「直覺」?學術研究告訴我們的二三事》的文章,講述了「直覺」這個概念在過去20年引起了哲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等範疇的關注,並探討了學術界在過去20年對「直覺」的研究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