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四季食材

2公開內容
1私密內容

當季的食材與食譜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付費限定
avatar-avatar
nipa
發佈於四季食材
十一月底就結結實實地展開白蘿蔔大餐。 從小條、大條、略有瑕疵的,都有因為尺寸、狀況不同各有煮食方法,而成為從初冬延續到春天的白蘿蔔滋味。 這次收的蘿蔔許多都很小條
Thumbnail
農家的鮮味,好實在的生活。謝謝nipa分享,我看得都覺得肚子也餓了,哈哈。❤️
avatar-avatar
nipa
發佈於四季食材
洛神花因其耐旱特性,成為臺灣南部小農熱愛種植的作物之一。除了傳統的洛神花茶外,今年聖誕節從BBC卡通影片裡,學到了聖露西亞島的洛神花食譜,洛神花汁加上柳丁汁、香料,加上糖熱熱的喝,瑰麗如紅寶石,充滿一種聖誕紅酒的魅力,為什麼洛神花也會遍佈西非、加勒比海、南美洲,成為一種跨文化的飲料呢?
Thumbnail
好應景的洛神花飲文,nipa細細介紹著它的遷徙,添加不同地方的味道,形成不同版本的家鄉味,但還是自種的喝起來最有風味。❤️ 文章有文青風,又兼顧格友的味蕾,呵呵。我家也還有一些水果濃縮飲,要趁還新鮮多拿出來泡。祝nipa新年快樂呦!❤️
avatar-avatar
nipa
發佈於四季食材
說到麻豆這個小鎮給我的風雅印象,跟柚子脫不了關係。荷蘭人時期麻豆是西拉雅大社,食物森林環繞的家屋習慣,據載「嘉木森然,屋宇完潔」,在屋舍與居住周邊地週邊,遍植果樹、檳榔、蔬菜、竹木,更有所謂檳榔宅- 一畝檳榔一草堂的園宅住居形式,有寬闊的生活空間,「中為室,四旁列種果木,次第井井,環植莿竹」。
Thumbnail
看了洛神花,也順道回追了柚子。原來麻豆除了是柚子的大產地,也演化出麻豆園宅,甚至生活文化風格(我也希望是真的)。想像中,應該是植株多於房舍,鄰里們互相幫忙採收,生活富庶了,教育自然提升,也就蹦出文化風格了。讚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