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pa

nipa

41 位追蹤者
40會員
31內容數
Nipa從事寫作、教學,Yuren是農夫,在台南佳里長期種米、雜糧、管理果樹。2019年起兩個人並在七股經營一個小型農場,用再生式農業的思維去實踐。這裡是農耕日誌、他們對農業的一些觀察、碎碎念,還有從一小塊土地出發,開展的食物、生態、社群生活!
由新到舊
農場管理之路:從卷宗夾到智慧農業app,什麼是適合生態小農的方式?大多數的農場都有一個卷宗夾,裡面收集著田地資訊、作物種植紀錄、帳單....,這個卷宗夾的存在,是農場歷年來彌足珍貴的資產,可以說,未來農場要移交(給後世)或是轉手,這也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呈現了散佈在土地上所有看不見的瑣瑣碎碎動作,相關性、順序,與氣候之間的關係,週而復始,形成韻律。
Thumbnail
2024-05-13
5
自然農法大學校自然農法大學校是日本大仁農場的教育部門,主要提供自然農法基礎技術、營農技術學習,以及短期研修和週末學程。文章介紹了自然農法的核心價值和培訓內容,以及成年人參與農業學習的需求。
Thumbnail
2024-05-03
8
大仁農場--桃花源裡的自然農法研究農場大仁農場位在伊豆半島的北部,持續進行岡田茂吉先生在1935所推行的自然農法。本文中敘述了自然農法的核心價值和實踐方法,以及園區永續發展的概念。
Thumbnail
2024-05-03
5
自然農法的飲食- 美味如何改變世界呢?美味的食物具有改變世界的力量,MOA基金會在推動循環連結食物的生產者、療院、美術館、農場、研究單位,倡導自然農法,培訓食育推行員,並提供時尚的自然食餐廳和商店,以及整合醫療的療院。文章介紹了MOA在日本的具體實踐和努力。
Thumbnail
2024-04-23
5
三島市市民農園- 健康城市的有機農園, 讓一般人也可實現菜園夢想三島市佐野市民農園12年的歷史,在可眺望富士山山景的坡地上,有80多個小型園圃供個人耕作,提供有機方式栽種自己喜歡的蔬菜、花卉、作物。最長租期五年,參與者聚焦社會面、心理面的交流,與農藝技工學習並參與推廣活動。城市首長推動有機市民農園,是一種預防醫療、促進健康人際互動、活化地方產業文化的方式。
Thumbnail
2024-04-18
3
春天的農場合羽版春分在有些文化裡是一年的開始,過年後忙忙亂亂的日子,一直敷衍著新年還沒有真正來,今天3月21日,終於拖無可再拖,今年開始啦~ 新年會做合羽版,這種由紙切割成不同形狀的版畫,可以自己設計圖案,點印或套疊顏色,製作成新年卡。已經有兩三年,我們家的合羽版都是inspired by 農場圖案。有一年是草莓
Thumbnail
2024-03-21
7
問問卡拉太太怎麼說吧!美國鄉村生活百科大全(Encyclopedia of Country Living) 介紹(下)卡拉在養育五個孩子的同時,耗時四年完成《鄉村生活大百科全書》的第一版,並持續更新。這本書記載了她對種植、養動物的知識,並在廣泛的社群互動後編織成書。以一個人的熱情,這本書成為了一項重大的里程碑,提供了有關回歸土地、永續生活的寶貴資源及訊息。
Thumbnail
2024-02-14
4
問問卡拉太太怎麼說吧!美國鄉村生活百科大全(Encyclopedia of Country Living) 介紹(上)Carla Emery的鄉村生活指南書籍提供了豐富的自給自足生活知識和技巧,對追求簡單、更貼近自然生活的人們提供詳盡、逐步的指南。文章介紹了Carla Emery的鄉村生活指南及其在回歸土地、永續生活風潮中的重要性,以及美國的homesteading文化的由來和發展過程。
Thumbnail
2024-02-13
5
洋蔥種植的管理過程- 土壤結皮、除草洋蔥種植是要有一定的信念,從小小細細的洋蔥幼苗種下,經過120天後會長成蔥葉粗壯、鱗莖飽滿的洋蔥,這變化委實不可思議,其實也需要過程中充分的水份、適當的管理。 兩個禮拜前(1/3日)移植的洋蔥苗看來沒有很好,或是這區的土壤不佳,有黃葉現象,新葉也沒有抽長生長,所以今天再度鬆土、除草。
Thumbnail
2024-01-20
7
如何種玉米與大豆- 整地、開溝、覆土、鎮壓四步驟種植玉米、大豆這樣的雜糧作物有四步驟:整地、開溝、覆土、鎮壓。 一行玉米(禾本科)、一行大豆(豆科)交替種植,稱為禾豆混植,為什麼要禾豆混植呢?因為在嘉南平原常見的玉米作物,包括食用的甜玉米、糯玉米,或是給動物吃的飼料玉米,對土壤的需肥量很高....
Thumbnail
2024-01-15
5
泥巴二人的沙龍介紹槺榔又稱台灣海棗,是從冰河時期留下來的原生植物,分布在台灣濱海一帶,能承受貧脊土壤、耐鹽抗旱,頭頂著尖刺葉形結穗如檳榔豆,高大筆直的槺榔樹突出於沙丘地表,至今西部沿海仍有許多村落以槺榔命名。 即使是一個小地方,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本主題即以台南七股槺榔,一個位於曾文溪河口北岸的農場為出發的生活故事。
Thumbnail
2024-01-11
8
冬 | 來一頓白蘿蔔大餐十一月底就結結實實地展開白蘿蔔大餐。 從小條、大條、略有瑕疵的,都有因為尺寸、狀況不同各有煮食方法,而成為從初冬延續到春天的白蘿蔔滋味。 這次收的蘿蔔許多都很小條
Thumbnail
2024-01-09
5
敲芝麻也許你在車行經過田間,看到三角錐狀樹立起來尖尖在日曬的枝葉,那是在曬芝麻黑芝麻主要在善化、安定、西港、佳里、七股、將軍一帶生產,往北到朴子,南到恆春,是八月中到十一、二的一種特用油料作物。 你知道芝麻怎麼採收嗎?地產芝麻有什麼特色嗎?
Thumbnail
2024-01-08
6
飲料|冬 | 聖露西亞的聖誕節洛神花飲料洛神花因其耐旱特性,成為臺灣南部小農熱愛種植的作物之一。除了傳統的洛神花茶外,今年聖誕節從BBC卡通影片裡,學到了聖露西亞島的洛神花食譜,洛神花汁加上柳丁汁、香料,加上糖熱熱的喝,瑰麗如紅寶石,充滿一種聖誕紅酒的魅力,為什麼洛神花也會遍佈西非、加勒比海、南美洲,成為一種跨文化的飲料呢?
Thumbnail
2023-12-27
4
初耕記2經過前一年初耕豐收的新鮮和喜悅,奇妙的,在下一年(2022年秋冬)要種植時,竟沒有想像中興奮,而有一種懶洋洋提不起勁的感覺。 也許小農會面對這樣的情形,投入的時間和精神不斷增加,還是會質疑自己:我為什麼要耕作?
Thumbnail
2023-12-19
8
種馬鈴薯、紅蘿蔔- 如何作高畦 冬季蔬菜已經到了種植季尾端的尾端,雖然較主要的馬鈴薯和紅蘿蔔已經用機具種在朋友的田裡,但因為這兩樣作物過去兩年在農場有很好的收成,為了不失去手感,今年還是留了一畦半的空間,練習小面積的種植經驗。
Thumbnail
2023-12-09
22
秋水旁的農莊多年前我剛從美國碩士畢業,那個暑假,我面臨要回台灣接受一份穩定的工作,或是待在美國的抉擇。在學校的兩年使我油盡燈枯,過度用腦的結果,我質疑理性思維的限制,被系統、體制把持的公共政策使人感到疏離,我覺得離自己的性靈層面非常遙遠,需要一段喘息的時間。 說老實話我之前跟農業真是一點淵源也沒有.....
Thumbnail
2023-12-07
9
種菜像縫紉- 進進退退間圖案漸漸成形覺得種菜很像縫紉,之前學縫紉,真正在車縫的時間很短,但之前的前置準備很多,要有一個空間把布攤開,選布、配件、量裁,當這些準備慢慢都做了,之後在縫紉機上縫紉的時間其實很短。 覺得種菜也有異曲同工之妙,花了好幾次工序:除草、整地、濕潤土壤、準備菜苗或種子......,真正要種植時,其實只要一下子
Thumbnail
2023-12-01
7
要改良土壤用肥料嗎?種植自己吃的蔬菜這是我們的經驗:一般人如果有田,多半都會面臨土壤狀況不盡理想,在平地的低窪積易水,土壤很黏板結,在山坡上的土壤經淋洗偏酸性,填土、改土好像是容易的解套辦法,或者因為「土壤不夠肥沃」,就輕易的下了許多有機肥,真的需要這樣嗎?
Thumbnail
2023-12-01
27
面對雜草茫無頭緒?除草的步驟除草說來簡單,但面對一片長滿草的田,往往會有不知如何下手之感。 以前不知道的時候,會拿著鋤頭高高舉起深深挖下,這樣出蠻力不多久就累了..
Thumbnail
2023-11-24
6
被罵的才是好的學習經驗菜園的輪廓一點一點出來,漫長的夏末菜畦一直被湮沒在荒煙蔓草中,這幾個禮拜已經開始追著除草,趁著天冷下來之前要趕快準備好種植。 才剛除完草,果然又被罵了...
Thumbnail
2023-11-17
4
什麼是你的農夫哲學?農夫會怎麼管理病蟲害,噴藥還是不噴藥?那條線如何去拿捏?而你在農耕管理時所做的決策判斷的依據,就形成了每個農夫自有一套的農夫哲學。
Thumbnail
2023-04-13
2
臭香的番薯、樟樹的清香完了,整鍋的蕃薯為什麼會有臭香味?原來是細小的蟻象蟲造成的,小小的蟻象在甘藷上啃噬如斑點的小孔,特別在久旱不雨時蟲害特別厲害。去年拿朋友友善種植的蕃薯,才第一次知道有「臭香」這種事,整袋多多少少有幾顆會有臭香,要靠鼻子聞,挑出來。這不是說朋友種的有臭香不好,倒是要問:為什麼一般買的甘藷都不會有臭香呢
Thumbnail
2023-04-13
2
清明學習- 給農場一點愛今年久旱,到了清明雨還沒有紛紛,春天之際植物正在萌動,學的要點是: 夏天要吃的菜春天要趕快種好 春天就是要開始學除草,建立攻防 善用覆蓋作物 留花給益蟲 這週堅持,多去田裡一點,維持常去田裡的習慣,把自己的愛給田裡,摸索"給植物一些關愛"... 是什麼意思。
Thumbnail
2023-04-08
2
農夫選食 | 柚子說到麻豆這個小鎮給我的風雅印象,跟柚子脫不了關係。荷蘭人時期麻豆是西拉雅大社,食物森林環繞的家屋習慣,據載「嘉木森然,屋宇完潔」,在屋舍與居住周邊地週邊,遍植果樹、檳榔、蔬菜、竹木,更有所謂檳榔宅- 一畝檳榔一草堂的園宅住居形式,有寬闊的生活空間,「中為室,四旁列種果木,次第井井,環植莿竹」。
Thumbnail
2022-12-30
3
種自己吃的菜- 福和自然田園「自然農法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觀察自然的現象,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郁仁說:「是台灣的自然農法資料多來自日本,兩者屬於不同的緯度、氣候條件,許多方法不能套用。」對比旁邊菜田一片平整光禿、單一作物的種植方式,福和自然田園的界內密集與多元的種植,顯得像個立體的小綠洲,綠意盎然、充滿生機。
Thumbnail
2022-12-30
4
在地、新鮮與當季:由新一代廚師啟動的加州餐飲革命十多年前留學結束,我在舊金山居住工作了一年,在高低起伏的街道、海風吹拂的陽光中,跟每年千萬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一樣,探索這個迷人城市的北加州生活魅力。 很難不去注意當地蓬勃興盛的綠色飲食運動...
Thumbnail
2022-12-28
19
「十畝有餘」- 經濟海嘯中如何逃離城市以小型家庭農場安身立命?百年前的美國經典我一向對美國(以及澳洲等地)在二十世紀初以來的回歸土地運動有興趣(Back-to-the-land movement),許多書籍啟發了歷史上一波波的離開城市、尋歸田野的風潮,促使人做出不同的生涯選擇。
Thumbnail
2022-12-28
4
醞釀與蟄伏許久的緣起「每個人都想要找個好山好水的地方務農,但是不是我們到那個地方以後,又因為人為的耕作方法使那裡的環境變差呢?」先生說。 「那為什麼不是我們在一塊已經退化、地力變差的土地,透過我們的耕作來修復環境?」
Thumbnail
2022-12-28
7
初耕記我換上雨鞋,想著今天要做什麼。先生說:「到了田裡不要急著工作,先去觀察園子看整體。」腳踩進田裡,白鷺鷥從草叢裡飛出來..
Thumbnail
2022-12-2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