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我在柬埔寨

48公開內容

我在柬埔寨生活工作 和鄉下的高棉人一起食衣住行育樂 用我的人生和青春 寫下我所認識的柬埔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高棉人的生活裡,少不了〝阿價〞。 〝阿價〞是宗教事務人員,柬埔寨限定、別無分號。對高棉人來說,〝阿價〞之於村民百姓,就好像基督徒心目中的主任牧師或當家長老。 村民只要有需要,第一件事就是找〝阿價〞,然後〝阿價〞就會接手執行所有該做、交代所有該辦的,所有事情辦完了,如果有人致上謝禮,〝阿價〞只會笑
跟高棉人一起工作生活,不用多久就會聽到他們說〝ខ្លួនទីពឹងខ្លួន〞(自己靠自己);而且慢慢還會發現,其實聽到的頻率還滿高的。 更有意思的是,高棉人說〝ខ្លួនទីពឹងខ្លួន〞(自己靠自己)的時候,很少是心平氣和、不疾不徐,多半是情緒飽滿、所懷萬端,差別只在內隱和外顯的程度。這些
〝រវល់〞(忙) 這個字在柬埔寨很實用,也很好用,高棉人常用;入列居家必備、民生必需,送禮自用兩相宜的生活關鍵字。 忙!不忙!你說了算。 高棉文化不主張打臉,人際溝通避免正面衝突、也不興直接拒絕,類屬高語境 (high context)的間接否定。雖然不到〝讀空氣〞的地步,拐彎抹角的遣詞用字已
不乏其人久仰大名〝吳哥窟〞,卻不知是何方神聖、在世界哪個角落;當然,也有人認識柬埔寨,正因為〝吳哥窟〞。 如果顧名思義,〝吳哥窟〞就是一個名叫〝吳哥〞的窟囉?如果〝吳哥窟〞不是個〝窟〞,又是甚麼呢?不管是不是個窟,〝吳哥窟〞跟一位姓吳的哥哥有甚麼關係?如果跟姓吳的哥哥沒有關係,那麼〝吳哥〞到底是誰
柬埔寨觀光業發展複雜,始於英國旅行者Thomas Cook,逐漸擴展至文化觀光、娛樂觀光、生態觀光和志工觀光等領域。觀光對柬埔寨的影響和成效雖逐步凸顯,但亦伴隨著文化、經濟和環境問題。本文探討柬埔寨觀光發展、當地居民觀點和觀光業對當地影響等議題。
彼此認識的柬埔寨人,見到面、排名近乎第一的問候語是:「從哪來?មកពីណា? 」「去哪裡?ទៅណា?」 緊接著下一個問題就是:「ជីះអ្វីមក?騎甚麼來?」「ជីះអ្វីទៅ?騎甚麼去?」其實是要問「怎麼來?怎麼去?」從這種應酬味十足的開場白、理所當然的問候語,就看得出來—柬埔寨人真是不愛走路
柬埔寨辦婚事,不太由當事人張揚「我要結婚了」,多半是新人的父母具名發請帖、敲鑼打鼓:「ខ្ញុំការកូន 我婚孩子」,也就是「我的孩子要結婚了」。 婚事一般由女方主導,場地許可的話,婚禮會在新娘家舉行,新人婚後也約定成俗住到女方家,沒有“入贅”的觀念。婚前男方要付一筆雙方協議的“母奶錢”給女方,
អង្គការ音譯“翁嘎”,原意「組織」。廿一世紀的អង្គការ,泛指「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 អង្គការក្រៅរដ្ឋាភិបាល;廿世紀的អង្គការ,則是紅高棉政權時期最高領導的專有代名詞。 非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進入柬埔寨,以UNTA
「កុំអោយគេមើលងាយ។ 不要讓人家看不起!」在柬埔寨鄉下地方,天天聽到這話,有時一天聽好幾遍!有人動輒掛在嘴邊!這話一出口,很少心平氣和,多少帶著情緒,而且多半是負面情緒。 “看不起”會怎樣? “看不起”會不會怎樣,要看情況,尤其要看地方。在柬埔寨,人人自言「ខ្ញុំអត់ចេះមើលង
曾經聽柬埔寨老人家忿忿不平數落兒孫是"紅色高棉投胎轉世"!高棉人一聽就懂,這表示他們子孫的不肖指數,到了人神共憤、天怒人怨的地步。在柬埔寨,「紅色高棉」ខ្មែរក្រហម這個字,不隨便用,是個重棒出擊的形容詞,保證引人側目。 字源 柬埔寨共產黨 1960年九月改名"高棉勞動黨" 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