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走進幾個風格迥異的展覽,未曾想到,「鑰匙」這樣一個平凡的物件,竟能在藝術作品中一次次出現,並深深觸動我的內心。尤其是在歷史博物館的《他者.他方:常玉與旅法藝術家的巴黎跫音》特展中,一位過去我不甚熟悉的藝術家——藤田嗣治,讓我意外展開對「鑰匙」意象的思考。
藤田嗣治:懸掛的鑰匙,未知的邀請
在《他者·他方》特展中,藤田嗣治的自畫像令人印象深刻。畫面左上方,一把鑰匙靜靜懸掛著,似乎與畫面格格不入,卻牢牢抓住了我的目光。
那是一把怎樣的鑰匙?為何它不在畫家的手中,而是懸浮於空間?它像是在等待,又像輕聲呼喚:「來吧,拿起我,去開啟那扇未曾探索的門。」
站在畫前,我感受到強烈的吸引力。那把鑰匙彷彿與我的視線交會,延伸出無數的可能性。或許,它象徵藤田嗣治在東西文化之間尋找身份的過程;或許,它暗示了每個人內心深處未解的秘密。
我們的內心或許都有這樣一把鑰匙,靜靜地等待著我們發現與使用。
小野洋子:玻璃鑰匙,自由的象徵
台北藝術博覽會上,小野洋子的作品《開啟天空的鑰匙》再度讓我被「鑰匙」意象吸引。
四把玻璃鑰匙輕盈透明,彷彿稍不注意就會破碎。它們懸浮在作品的空間中,如同一種不受拘束的精神象徵。標題中的「天空」用了複數形式,暗示人生無限的可能性與未達的夢想。
站在這件作品前,我的思緒回到了《Imagine》——小野洋子與約翰·藍儂合作的經典歌曲。這四把鑰匙似乎延續了那首歌的精神,輕聲說著:
「解鎖自己,打開內心深處的窗,擁抱自由與夢想。」
許雨仁:留白的空間,內心的對話
今年九月參觀許雨仁的「溺浮沉洄」回顧展,雖然作品中未直接描繪鑰匙,但那充滿留白的畫面,彷彿隱藏著一把「無形的鑰匙」,等待我用心去觸摸。
那些空白,像未完成的句子,讓我用自己的經歷填滿;而畫面中經常出現的「四」,則讓我聯想到自然的秩序與哲學的象徵。
在東方文化中,「四」與「死」諧音,常被認為不吉利;但在印度哲學裡,它象徵轉生與輪迴,是生命循環的一部分。
站在許雨仁的作品前,我感受到靜默中的放鬆,那些留白提醒我:每個終點,都是新的起點。
鑰匙:開啟更多風景的勇氣
回顧這三場展覽,藤田嗣治的懸掛鑰匙、小野洋子的玻璃夢想,以及許雨仁的無形對話,都在提醒我:藝術是一把通往內心深處的鑰匙。
它們告訴我,鑰匙可能是一段經歷、一個轉折,甚至是某個瞬間。只要願意拿起這把鑰匙,每扇門背後,都可能藏著更美好的風景。
你呢?
是否也曾發現內心的那把鑰匙?是否願意解鎖更多未知的風景?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我們一同探索心靈的可能性。
版權聲明:
本文及照片版權屬於作者本人所有,歡迎分享原始鏈接,但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複製、改編或用於其他任何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