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捉與封存

含有「碳捕捉與封存」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文介紹2025年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發展報告,涵蓋碳捕捉技術(化學吸收法、物理吸收/吸附與膜分離法、鈣循環/直接碳酸化、氧燃燒/整合循環、其他捕獲技術)、碳運輸技術(壓縮與泵送、管線與船運)、碳儲存與監測技術(地下儲存基礎設施、地質儲存與數位監測)等面向,並列舉各技術關鍵案例與成熟度(TRL)。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CCS#BECCS#氣候行動
碳捕捉與封存正從小規模邁向全球部署,預計到2030年全球處理容量將成長四倍,年捕碳量達4.3億公噸。在各國政策與資金加持下,CCS 已逐漸擴展至水泥、鋼鐵、氫能與發電等領域。然而建置時程長、成本高與發展不均等挑戰仍待克服。儘管 CCS 預期僅能涵蓋全球減碳目標6%,其在難以去碳化產業的作用無可取代。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CCS#BECCS#DAC
全球建材巨擘 Holcim 於希臘啟動耗資 4 億歐元的 OLYMPUS 計畫,預計至 2029 年每年生產 200 萬噸近零碳水泥。該計畫結合多種先進碳捕捉技術,年減碳可達 100 萬噸,不僅支援 EU 淨零路徑與 Clean Industrial Deal,更創造逾千個工作機會。
Thumbnail
含 AI 應用內容
#水泥#希臘#Holcim
Northern Lights 雖實現工業規模碳封存,卻因高昂運輸成本、系統複雜與脆弱性而備受質疑。即使挪威政府補貼 80% 資本支出,船運每噸成本仍達 €30,僅年運 150 萬噸。在缺乏管線網絡、客戶不穩、替代方案崛起下,整體模式恐僅為昂貴的過渡性解方。
Thumbnail
挪威 Northern Lights 為歐洲首座跨國碳封存專案,示範船運與離岸封存技術整合。然而,其高昂成本、海運依賴、擴張困難與單點注入設計,使其難以成為歐洲 CCS 大規模擴展的通用模型。即便有國家補助撐腰,每噸封存成本仍超過 €20,排放方需自負捕捉、液化與運輸費用。
Thumbnail
美國 CCUS(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發展正面臨財務、監管與公眾接受度等挑戰。儘管《通膨削減法案》(IRA)提高了稅收抵免額度並刺激項目增長,但注入井與管道建設的許可延宕、投資不確定性及公眾疑慮仍阻礙進展。相關專家建議調整稅收抵免政策、延長適用期限及簡化許可程序,以促進更多項目落地。
Thumbnail
隨著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碳移除市場可能將經歷重大轉變。文章探討川普政府可能對碳管理產業帶來的挑戰,尤其是在通脹削減法案的影響下,能源政策的調整和碳捕捉技術的發展。儘管美國減碳進程可能減緩,但這也給予其他國家如歐盟的市場份額增加機會。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的投資前景,以及即將面臨的政策變動均為主要關注點。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碳捕捉與封存(CCS)之主要概念與爭議,並以加拿大即將推出的全球最大CCS專案爲參考。CCS技術最常見用於原油與天然氣開採地區,可搭配碳封存與開採過程得到額外經濟收益。反對方所持觀點為擴大使用化石燃料將惡化氣候變遷現象。支持者則認為減量效益實質存在,有助於淨零過程的過度。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