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責

含有「罪責」共 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天下雜誌〈「大齡小偷」5年增40% 失智長輩偷竊怎麼辦?會被起訴嗎?〉報導中訪談摘要,以及對於其他領域意見、犯罪統計,關於刑事司法程序的補充: 1.對於警察犯罪統計數據的補充說明;2. 「大齡小偷」不等於人人都有失智症;3.偵查法定原則;4.失智症患者的症狀不一而足;5. 司法精神鑑定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本系列於2022年原刊載於鳴人堂專欄。因該專欄停止營運,因此全系列共五篇文章整理刊登於此。 專題前言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的案件,往往在我國媒體以各種聳動標題與誇大內容的報導之下,成為眾矢之的而引起輿論恐慌,「精神疾病」也因之被汙名化,監護處分要件與期限之修法亦成為媒體與輿論關注的議題。
Thumbnail
每次當社會事件發生時,或有關司法鑑定的新聞發生時,總會有質疑司法鑑定的聲音,以及歧視、仇恨這些病人的言論。其中涉及的法規為刑法第19條。本文以為,社會上對此爭議的原因有一大部分為對制度的不瞭解與不信任。因此想藉此篇文章讓更多人知道制度設計究竟為何。本文為求推廣,故盡量不提及刑法上之任何專業詞彙。
Thumbnail
看完整篇,我只有一個想法還好你沒有拿去給那些受害者家屬看…
除了「思覺失調症」會成為判斷行為人罪責有無之外,值得關注的還有犯罪心理學中的「病態人格」(與「反社會性人格障礙」類似,但不同),它與思覺失調症不同,它是一種人格障礙,並不是精神疾病。「病態人格」是因為生理上大腦結構的特殊(大腦中的杏仁核體積大小較為一般正常人的18%)而天生就欠缺良心與同理心,病態人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所謂「罪責」,是指一個人可以被譴責的能力,由於每個人對於辨別是非的能力與控制自我的能力都不同,所以若當一個人在辨別是非及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時,就可以減輕或免除其刑責。而罪責層次可區分為「責任能力」、「不法意識」與「期待可能性」三個部分,不過既然都是因為無法期待行為人遵守行為規範,那麼其實基本概念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光看到標題就覺得好像很難很難的樣子!?請放心!我們還是會盡量以白話文的方式讓大家真的能夠搞懂一連串的犯罪檢驗流程的!大家都知道在刑法分則的部分規定了一堆罪名,這麼多的罪可能是為了保護國家法益、社會法益或個人法益而規定,當有人一旦侵害到前面的法益時,我們就要出動刑法去制裁犯罪的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