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剝離

含有「主動脈剝離」共 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有位六十多歲的男士,幾年前做健檢的時發現腹主動脈瘤,不過沒有持續追蹤。最近患者在上班的時候,突然腹部劇痛,而被送到急診室已經休克,檢查發現是主動脈瘤破裂。」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主動脈瘤是因為主動脈病變,而在承受血流壓力後逐漸膨大。膨大的主動脈瘤就像不定時炸彈
Thumbnail
數月前聽聞昔日同僚仲欽因主動脈剝離而驟然離世,令人不勝噓噓。他,46年次,退休2年多;「是一個態度謙卑、工作認真的同事」,是大多數與他共事人的評價。 與他數十年的職場相處,相濡以沫,互相幫補,除了公務之外,倒也無更深的互動。但聽聞他的突然離世,心裡仍難免有幾分的帳然,一個善良、有態度的人,悄悄的走
急診室的高效處置依賴快速而準確的診斷,影像學與實驗室檢查是其中的核心工具。透過這些檢查,急診團隊能迅速了解患者病情,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1. 影像學檢查:急診診斷的第一步 常用影像學工具與適應症 X光檢查(Radiography) 適應症:胸痛或呼吸困難(如疑似肺炎、氣胸)。骨折或關節脫
Thumbnail
一位教育工作者因長期工作壓力引發主動脈剝離,在生死邊緣掙扎。透過這次經歷,他重新思考人生意義,學習放下執著,找到工作與健康的平衡。文章分享他在加護病房的省思,以及透過佛法智慧重新定義生命的歷程,給所有為理想打拼者一份啟發。
這是一個64歲主動脈剝離的女性,在那一天突然昏倒之前,他只是一個尋常的女人,做著30幾年的會計工作。
Thumbnail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新式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 一、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病因與影響 🔴 主動脈瓣閉鎖不全 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會導致血液逆流回左心室。 🔵 病因: 主動脈根部擴張、先天性二尖瓣、膠原血管疾病、心內膜炎、主動脈剝離和外傷。 🔵 影響: 長期未治療會導致心肌功能障礙、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位在加護病房工作的護理人員的真實經歷,描述了她在救護過程中遇到的病人及其家庭的故事。文章突顯了病人的勇氣與樂觀,即使在重病中,依然關心他人,展現了生命的珍貴與人性的美好。這些故事讓作者深刻體會到珍惜每一刻的重要性,並反映了醫療人員的情感付出。適合對醫療、護理或人性故事感興趣的讀者。
「那是一位60多歲的男士,在8年前曾經爆發劇烈胸痛,送到急診室後,發現是A型主動脈剝離。」陳紹緯醫師指出,「當時緊急安排開胸手術,切除損壞的主動脈,並用人工血管重建升主動脈與主動脈弓。術後患者順利恢復,平安出院。」 後來患者再次被送進急診室,是因為發生新的B型主動脈剝離。
Thumbnail
店裡突然覺得好冷,坐在美髮椅上的客人師姊一邊摸著店狗小花,一邊平鋪直述講著近來遇到殯葬業的生意。 「最近很多人主動脈剝離走掉,都是年輕人,打了三劑還是四劑疫苗,加上本身菸酒還是再碰毒品,上個月一個40歲左右爸爸,在國道上突然覺的心臟停止,還知道煞車停路邊,最後倒臥在副駕中走掉,他太太帶著兩個幼子一
Thumbnail
「醫師,我爸剛剛在家突然說肚子很痛,然後就倒在地上。」家屬焦急地說明事發經過。70多歲的老先生虛弱地躺在急診推床上,顯得很不舒服。 「現在的血壓68/40mmHg!」護理師大聲回報數據。 老先生的腹部劇痛、明顯鼓脹,血壓又很低,代表可能有大量內出血的狀況。陳紹緯醫師指出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