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四點五十分,在環境教育研習會場上,我剛從講師手中接過麥克風,準備結束第一天的課程。話音未落,一陣劇烈的胸痛突如其來,彷彿有人用鐵鉗緊緊扭住我的心臟,讓我幾乎喘不過氣。
「主動脈剝離」、「死亡率相當高」、「請家屬做好心理準備」...耳邊傳來的醫護人員對話,讓我驚覺這次或許真的與生死交關。被推進加護病房時,我的腦海仍在盤算著:「不行!學校正籌備六十周年校慶,永續發展教育計畫剛起步,下週還有縣音樂比賽,我不能倒下!」
在現今教育環境中,校長的角色早已不只是學校領導者。少子化浪潮下,學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家長選擇權提高帶來的辦學績效壓力、上級交辦的各項活動、某些家長無理的要求、學生因家庭或社會因素造成的行為問題...。這些壓力像無形的重擔,日積月累地壓在教育工作者的肩上。
我曾以為,這些都是必經之路。直到那天的突發狀況,生命給了我一記重重的警鐘。
在那個彷彿進入平行宇宙的加護病房裡,一邊是「南無阿彌陀佛」的誦經聲,一邊是病人痛苦的呻吟。透過氧氣罩的霧氣,我看著穿梭的醫護人員,第一次有了靜下來思考的時間。
回首這段歷程,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安排。2020年初確診高血壓時,我仍抱持著「等退休後再說」的心態。即使在中西醫的調理下,血壓始終居高不下,我仍然相信:壓力是推動進步的動力。於是,我持續在學校推動各項計畫,同時在縣府承擔更多職責。直到這次,生命用最直接的方式,迫使我不得不停下腳步。
「你腦中只有工作,不懂照顧自己。」妻子的責備言猶在耳。
「校長,您總是在做綠葉工作,為什麼不能多為自己著想?」乾女兒的話語讓我深思。
看著因我病情而憂心忡忡的年邁父親,我內心充滿愧疚。
在加護病房的日子裡,我逐漸明白:健康不只是為了延長壽命,更是為了能夠繼續照顧所愛的人、追求所信的理想。過去,我總認為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經營學校是為了讓老師發揮所長、讓孩子有效學習。但現在我懂了,若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好好掌握,遑論照顧他人?
出院後,我重新審視了對健康的理解。不再是隨意翻閱的保健知識,而是真正落實在生活中的習慣。「吃得健康、睡得飽、常運動」這些老生常談,終於轉化為具體的行動:
這些改變不只幫助我減重10公斤,更重要的是讓身心找到了平衡。
經歷過病痛,讓我對「苦集滅道」四聖諦有了更深的體會。病苦讓我明白,人生的困境往往是最好的老師。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教會我放下執著;維摩詰所說的「無盡燈法門」,啟發我生命的價值在於傳遞光明。
這段經歷不只是個人的轉變,更堅定了我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的決心。因為我深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在於:
在經歷這次生命的轉折後,我更能體會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各種挑戰。如果你也正在教育第一線奮鬥,或是面臨工作與健康的抉擇,請記住:
特別感謝詹麗足校長的即時救助,感謝縣音樂比賽的夥伴們,感謝台大雲林分院的醫護團隊,更要感謝一路相伴的家人。這次經歷讓我明白:唯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持續為教育奉獻心力,也才能給家人真正的安心。在那個瀕臨死亡的當下,我深刻體會到佛法所說的「無常」。生命可以在轉瞬間改變,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每一個當下,活出智慧與慈悲。這不僅是對自己的承諾,也是對生命最好的回應。
讓我們一起在這個空間,探索更多生命的智慧。在未來的文章中,我將持續分享:
願我們在這裡,一起找回內在的平靜,活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