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好難,心好累」——我也曾這麼想過。
直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病痛,讓我真正停下腳步,重新審視生命的意義。
摘要
一場環境教育研習的結尾,胸口的劇痛讓我直奔加護病房。當耳邊響起「死亡率很高」時,我才明白——如果不能先守住自己的生命,再多的理想也只是空談。這是我重啟人生的故事。
生命的警鐘:一場毫無預警的襲擊
那天下午四點五十分,我正在環境教育研習的講堂上,準備用麥克風結束第一天的課程。
話還沒說完,一股撕裂般的劇痛從胸口炸開——彷彿有人用鐵鉗緊緊扭住我的心臟,讓我幾乎喘不過氣。
耳邊傳來醫護人員急促的對話:
「主動脈剝離。」
「死亡率很高。」 「請家屬做好心理準備。」
被推進加護病房的途中,我腦中還在想——
「不行!學校的六十周年校慶正籌備中,永續發展教育才剛起步,下週還有縣音樂比賽…我不能倒下!」
教育現場的無形壓力
現代的校長,早已不只是行政領導者。
少子化的浪潮、家長選擇權提高、上級繁重交辦、學生因家庭與社會因素衍生的問題……這些看不見的壓力,像沙袋一個個掛在肩上,日積月累。
我曾以為這是教育路上的必經之程。
直到那天,生命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訴我——停下來,聽一聽自己的心跳。
生死之間的靜與思
加護病房,像是另一個時空。
一邊是「南無阿彌陀佛」的低誦,一邊是病人壓抑不住的呻吟。透過氧氣罩的霧氣,我看著忙碌的醫護人員,第一次,有了完整的靜心時間。
回想過去——
2020年被診斷高血壓時,我對自己說:「等退休後再處理吧。」 即便中西醫並行調理,血壓仍高居不下,我卻仍相信:「壓力是推動進步的燃料。」 於是我繼續衝刺,直到這一刻,才被迫按下人生的暫停鍵。
愛的提醒
「你腦中只有工作,不懂照顧自己。」——妻子的話,直指我的盲點。
「校長,您總是在做綠葉,為什麼不能多為自己著想?」——乾女兒的關心,讓我沉默。 而看到年邁父親因我的病情愁容滿面,更讓我心底泛起愧疚。
那時我終於明白:
健康,不只是為了自己活久一點,而是為了能守護所愛之人、完成所信之事。
重新定義健康
出院後,我不再把養生當作可有可無的小知識,而是落實在日常的行動:
- 建立規律飲食,重視食材選擇
- 用正念練習改善睡眠品質
- 從超慢跑開始,穩定運動習慣
短短幾個月,我減重10公斤,更找回了身心的平衡與安定。
佛法的光明智慧
病痛讓我更懂得《四聖諦》的真意——苦,不只是磨難,也是老師。
《金剛經》提醒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學會放下執著; 《維摩詰經》的「無盡燈法門」啟發我——生命的價值,在於傳遞光明。
新的起點:永續之路
這場經歷不只是病後重生,更是使命的再確認:
- 幫助他人覺察生命的價值
- 培養面對挑戰的智慧
- 推動永續發展教育
我希望未來的自己,不只是教育工作者,更是能為他人點燈的人。
給同路人的話
如果你也在教育第一線奮戰,或在人生的路口面臨取捨,請記住:
- 照顧自己,就是對他人負責
- 適度放下,是為了走得更遠
- 健康的身心,才能持續奉獻
感謝與承諾
謝謝當時即刻伸援的詹麗足校長、在縣音樂比賽中支持我的夥伴、台大雲林分院的醫護團隊,還有一路陪伴的家人。
在瀕死的那一刻,我深刻體會到——生命無常,而活著的每一刻,都是恩典。
未來,我會在這裡繼續分享:
- 如何在教育工作中找到平衡
- 運用佛法智慧面對挑戰
- 推動永續發展教育的經驗
- 建立健康生活的具體方法
願我們在覺醒的路上,彼此照亮,同行到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