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含有「個人資料」共 2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隨著個資保護意識的提升,政府及企業皆需重視個資保護法規。2023年起,各產業的個資安全維護管理辦法陸續正式頒布,要求企業從風險評估到應變程序全面加強個資保護措施。 本文將以數位經濟產業為例,介紹相關辦法的核心要點與企業應該如何實施相關要求,以避免高額罰款及法律風險,確保企業的合規與穩健發展。
Thumbnail
最近除了奧運,最大的新聞要數內地網證網號的徵求意見。雖然目前說是自願性質,但最後各大網站要求網證網號,讓人不辦就無法上網是意料之中的事了。我也不知道哪天就到我的頭上,現在盡量發聲吧。
Thumbnail
政府的酷東西『MyData』平台,可以查到你這輩子出國的紀錄。 個人化資料自主運用(MyData) | 首頁 (nat.gov.tw) 以下平台介紹: 「個人化資料自主運用(MyData)平臺」(下稱本平臺),以「民眾自主同意、資料安全取得」為核心理念,提供多元個人化資料下載及服務申辦
Thumbnail
有價創作者 作為有價創作者,建立線上個人品牌並與讀者互動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時也需要注意自我保護,以確保網路安全和隱私。現代的網路社會越來越發達,很多訊息在不注意的時候就會洩漏。所以作為創作者必須要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以防止被人陷害而無法自救。 隱私設置: 仔細檢查並調整部落格和社交媒體平台的隱私
Thumbnail
謝謝分享,請問數位浮水商標是用app做到的嗎?
付費限定
一月在《法官的日常》簽書會時,有讀者現場問我怎麼預防詐騙?第一,我說現在詐騙集團真的很會蒐集個資,我前陣子接到詐騙電話,詐騙集團連我用什麼電信與刷哪張信用卡都知道。在這樣情況下,平常就是保護好自己的個資,甚至有必要對沒有保護好個資的企業要求賠償....
Thumbnail
前幾天看完《原子習慣》這本書,此書一再強調習慣的重要,也說明如何戒除壞習慣與建立好習慣。午休整理案件資料,看到之前一位因詐騙來找我與一位因契約爭議來找我的當事人。
Thumbnail
詐騙集團有一些非常惡劣,會針對受騙過的人,再三去騙。沒有好習慣,身邊沒有人幫忙看著,就容易反覆受害。
前幾天正好遇到一個大哥,親切地和我分享某知名醫師住在哪個社區,本於職業病,我心裡的個資法警鈴大響,一邊傻笑一邊想著:「快別繼續說下去啊大哥~~~」 個人資料的定義很廣,只要是可以透過直接或間接方式識別、拼湊出特定個人的資料,都算是個資。所以像這次司機大哥直接和我分享了乘客的姓名和住址⋯⋯
Thumbnail
2023上半年,你可以看到一堆AI「鬼故事」,包括AI孫燕姿翻唱他人歌曲、AI德瑞克(Drake)與AI威肯(The Weekend)合唱新歌<Heart on my Sleeve>等事件,造成全球空前劇烈的關注,當然也衍生諸多討論與爭議。若我們把AI應用從「音樂」升至「聲音」的維度中討論,遇
Thumbnail
avatar-avatar
老鳳
前陣子看了Netflix上的Spotify故事,其實把時間倒退十幾年,當時的普羅大眾也沒辦法接受心血結晶可以免費凝縮到電子載體上。故事中純免費、沒有談定任何授權的海盜灣走不過更大的擴展版圖,光是被告就走不下去。而Spotify當時除了建構緩衝足夠低的技術之外,滿大一環就是在處理跟各唱片公司的合約問題。雖然倚靠著大量訂閱用戶與大量免費用戶,但時至今日,很大的盈餘都得交給授權方。而十多年後的現在,聆聽音樂多數的我們都是使用串流音樂,或許十年後,會把AI歌手/再製/重製/協作這種事情認為是日常,但我認為AI系的仿造專輯應該只是短暫地資訊流量,畢竟單純只是用聲音讓某一個AI去協作不同種歌,對於不是狂粉受眾來說,也只是龐大串流中的背景值而已。試想看看現今的人們光短影音都已經缺乏時間去收看了,新的背景值就算增加,也不一定會真的在乎。現在的人們更享受的是更「有機」的東西,就像是跑AI繪圖,一開始覺得有趣,久了看到那種圖也像是長輩早安圖一樣,因為氾濫、製造起來的保持著許多「無機過程」,慢慢稀缺性也降低。我們問的下一題應該是,當我們認為某一個人在網路背後以一種橫空出世,擁有著極佳的創作能力、有機生命、無論是哪一種創作都充滿個性、個性、故事、深度。但這個人卻是純AI自動生成,而我們將如何單純看到這個個體,我們還要以「AI」此名稱稱呼這個個體嗎?還是我們要稱呼他T-1000?我們還要以尋常的價值觀去定義這件事嗎?或許我用「純AI自動生成」可能也不是對的詞彙,我們或許有一天可能要開始接受AI自我意識這件事,「AI只是工具,或許是暫時的一件事情。」
有鑑於自己作為台北醫學大學醫療及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的一般生,雖然休學中,但還是要同步地增加自己生出論文、完成學位的的可能性,因此開始來定期選編醫策會上的一些生技醫療相關新聞。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