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文學

含有「報導文學」共 11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以的921大地震為題,在20年後訪問當年倖存的孩子以及協助他們的社工與兒福聯盟成員。文中提供具體時空背景、引用客觀真實數據、專家社工見解、當事者的心路歷程分享,既為本篇文章的真實性提供立論基礎,同時也透過敘述結構的安排與文學的筆法,提升報導的故事性,讓文章更為引人入勝、深入人心。
對場外者來說,重要的事情彷彿都在那個清晨決定了,追究的是誰被殺了、多少人被殺了、是誰下令動的手。對倖存者來說,數年前初次登陸的旅行見聞、五月聚攏的烏雲密佈、事發後的震盪與拉扯、流亡者之於故鄉的自由與虛無,全是不可分割的,往肉裡長成自己的一部分。
Thumbnail
4/5未燒書
寫心雪Ree-avatar-img
3 天前
誰能賦予真實是「立體多邊形」的形狀呢? 大概就是Claydee了 我喜歡🖐🏻
Claydee-avatar-img
發文者
2 天前
寫心雪Ree 「立體多邊形」是化用之前一位姊姊敘述人際關係的形容詞,覺得用在這裡很貼切,謝謝妳也喜歡呀!
我依然還是不怎麼喜歡小說,依然還是喜歡散文、還是喜歡報導文學。過去我都搞不清楚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小說,因為我覺得小說很「無聊」,但很多人都會用「精彩」來評價小說、推薦小說,這對我來說內心也產生了一些矛盾感。
Thumbnail
「要是想真正寫出『報導文學』,還是需要現場親力親為地考察吧?面對真實的事件,以像是攝影師的角度去『記錄』下來吧?」那一剎那,我心中閃過無限多組問號。這傢伙看似沒有準備地接受訪談,但實際上已經把我的底細給確認完畢了吧,不然不可能直接將問題重點導引到核心之處。
Thumbnail
宇牛-avatar-img
2025/06/09
新坑!
老鳳-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9
宇牛 這是舊坑新宣傳,其實是炒冷飯XD
2025年端午節前,作者參與謝哲青老師於鳳山靜思堂舉辦的《尋找生命的願景》講座,並記錄下講座內容與心得。講座中,謝哲青老師分享自身童年、旅途經歷及文化認同,內容觸動人心。作者以細膩筆觸描寫講座氛圍及自身感悟,並藉此反思文化傳承與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Thumbnail
李英華-avatar-img
2025/06/01
他最後說:「本來以為世界是家,後來發現,家才是世界。」 ** 的確,浪遊世界的人,最後最想抵達的地方是「原來的家」。
零下六十八度是什麼感覺? 首先,零下二十度時,光是呼吸就會痛;在零下二十至四十度之間時,若將香蕉當槌子使用,有可能將釘子打進去;到負四十度時,熱水會在一瞬間變成雪。
Thumbnail
有的時候以日本人的角度來寫台灣,有的時候則是向台灣介紹日本。讓人蠻失望的兩本書。
Thumbnail
父親因車禍受重傷,隨後逐漸衰弱,記憶和身體功能減退,最終在睡夢中離世。母親面對巨大的照顧壓力,依靠照服員的協助來改善生活品質,卻無法預測父親的突然離去,令全家陷入深深的悲痛與失落之中。
在宿舍裡,拾貳與前任在狹窄空間中探索彼此的愛慾,偷偷享受激情與禁忌。隨著關係的發展,性行為變得頻繁,但也面臨挑戰與挫折,最終成為難以忘懷的回憶。
拾貳在家庭中承擔責任,面對父母的困境與情緒問題,深感焦慮與壓力。他努力尋找自我救贖,學會承擔與放手,最終決心以負責的態度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