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

含有「封建」共 2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古時候,國家是國王的,人民必須順從,國家才能穩定,因此從娘胎裡就教孩子心性順服,出生開始孝順父母、長幼有序,長大就習慣順從官員跟貴族,遵守階級制度,於是忠君孝親當順民是最好的品格。   現代民主國家,需要公民參與公眾事務,需要人人尊重自由與平等。胡適是最早拋棄孝順的中國人之一,他的詩〈我的兒子〉
圓瑩-avatar-img
2025/08/18
沒想到前輩整理成一篇文章。 我的瑜伽老師也提醒我要先照顧好自己,才去找母親。那些三姑六婆,也不要經常聚會。一來聚會浪費生命,二來她們常會說一些自以為對的說話,但又不見得是對的,多聽無益。
李四郎-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18
圓瑩 確實 照顧好自己就很棒了
沒事走走-avatar-img
2025/06/29
這裡的閱讀者,是她想傳遞想法的人;這裡的文字流動,是她願意參與的語境,雖是如此也甘之如飴。
被人常用的「次文化」一詞他深以為不妥,認為不同的文化之間只存在於規模的大小之別,不應該有主次之分。必須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文化與文化之間才得以互相理解、尊重與包容!也曾經聽另一位老師說過:「不同的文化只應有異同之分,不該有優劣之別」。此後我除了偶爾方便之需,也盡量不去用「次文化」的這個說法。
儒家思想就是最好控制人民的阿~~~~~春秋那時的百家爭鳴才是中華文化最黃金的時刻
乙二-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18
跳鼠飛行日記 我是平凡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他老婆的哥哥。 跟一般隋唐人的傳記不一樣,無忌哥哥不是上追三代,直接從「皇族分支」說起。 「其先出自後魏獻文帝第三兄。初為拓拔氏,宣力魏室,功最居多,世襲大人之號,後更跋氏,為宗室之長,改姓長孫氏。」 長孫,是從北魏皇室中分離出來的「宗室之長」。
Thumbnail
  兩個明顯,且每個人都碰到過的概念是「乖」和「孝」。這兩者都很難被翻譯為英文,前者有「服從」的意思,但又不完全如此。它要求的甚至比服從還要多,幾乎是「靈巧地揣摩上意,做出令上位者滿意的行為」。「孝」也不能等同於「對家中長輩的敬重」,它同樣是建基在儒家文化,某種意義上就是「成人也需要做到的乖」。
  日常並不等同於某種「正常」或「通常」狀態。在一個降雨機率不那麼高的地方,「雨停了」是回歸日常(主角看向天空,一道象徵美好生活的彩虹);但在降雨機率高的地方,我們卻不會覺得晴天是某種對日常的打斷。我們依然期待放晴,彷彿它能夠為我們帶來某種解放。
我不再是誰家的兒媳,或誰的夫人,誰的情人。 傳說,皎潔的月光下,總是有一位蒙面人穿梭於京城的大街小巷,鋤強扶弱,拯救那些世道之下的可憐人……誰可想,這位傳說中的美談,白日裡竟然是一位足不出戶、整日苦苦哀悼亡夫的左相家寡婦。15年前的一場陰謀,將這位雙面寡婦與年輕有為的從事官交織在一起……。
Thumbnail
卡諾莎的瑪蒂達,是令他的同代人也感到驚訝和敬佩的女子。對於性別特質僵化的那個年代,找不到適當形容詞的人們不約而同以古代的詞彙"virago"稱呼她,意思是「有陽剛特質的女性」、悍婦,然而有些人是為了稱讚她、有些人則是為了貶抑她。為什麼有這樣的分歧?在標籤之下,瑪蒂達實際的人生又是怎麼回事?
Thumbnail
書寫中世紀女性的故事,是懷心數年的想望,最近才開始比較認真地整理資料,以書寫計畫的名義略作紀錄,希望有朝真能整合成更完整的作品。最初的起心動念來自於這幾年更大量接觸到的歷史資訊,發現除了聖女貞德以外,中世紀其實還有許多出類拔萃、行跡獨特的女性人物和傳奇,他們以超出我有限想像力的方式回應了艱困的情況。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