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乖」、什麼是「害」?--中文裡的「本質化」與「道德化」積習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什麼是「乖」、什麼是「害」?--中文裡的「本質化」與「道德化」積習〉2024-07-27

 

  中文世界有沒有哲學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一方面來說,我們可以在佛教思想與道教思想中梳理出一些形上學概念,儒家思想裡也有倫理學的一些說法。但從現代哲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很難在那些「東方」經典裡面找到系統或論證。

 

  當然,這並不是在說那些思想都是胡說八道。而是,它們的書寫方式和成書目的都與對西方哲學傳統而言典型的那種哲學不太一樣。那些東方「哲人」沒有用系統的方式談論,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想要(也沒有需要)這麼做。

 

  用一種相對簡化的方式來說,東方的經典不怎麼進行抽象與進步式的思考,而幾乎總是帶著較強的實用與保守性格。這也使得它們沒辦法嚴格地區分出形上學和倫理學,並且「應然」與「實然」經常是混為一談的。

 

 

  譬如儒家思想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它是在說不同階級地位的人應該要有符合那些階級地位的樣子,但這不只是一個關於道德行為的倫理學宣稱,也是一個關於這些地位的人應該「是什麼」的本質論宣稱。它並不是用「理由」來討論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而是用「禮樂」去直接做出行為規定。

 

  雖然西方思想中也有很多從聖經而來的教條化思想,但他們都需要經過一定程度的轉化、論證與思辯才能通過哲學的「審查」。東方思想卻藉由儒家「聖賢」(在這個框架下,釋迦摩尼、老子、乃至於千年之後共產主義領袖的言論也都被作為「聖賢」的話來理解)與封建官僚體系的結合,將本該被理解為「風俗習慣」的種種規範變成了理所當然的固化階級關係。在這個基礎上,許多抽象概念都被早早地加上了價值判斷,也影響了我們日常的語言使用和思考。

 

 

  兩個明顯,且每個人都碰到過的概念是「乖」和「孝」。這兩者都很難被翻譯為英文,前者有「服從」的意思,但又不完全如此。它要求的甚至比服從還要多,幾乎是「靈巧地揣摩上意,做出令上位者滿意的行為」。

 

  令人更不適的是,它通常首先被用在小孩身上,也就是說這個詞彙預設了一個鮮明的上下關係:所謂的「輩分」、所謂的「長幼有序」。在這個基礎上,孩童被認為應該要「乖」,應該要活成那種特定的、人見人愛的模範生樣子。

 

  「孝」也不能等同於「對家中長輩的敬重」,它同樣是建基在儒家文化,某種意義上就是「成人也需要做到的乖」。在這兩者中,行為被直接連結到某種道德結論,而不需要經過理由。你應該要這麼做的原因就是「子子」,為子的人要做為子的事。所以過去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因為當人成為了父母,他便可以無條件地要求子女服侍。

 

  同樣的,很多如今的上位者或許真的如其所言「我以前也是這樣苦過來」,但他的腦筋不會是「我不希望其他人受我當時受過的苦」,而是底下的人就是應該服從,而一旦到了我所處的這個位置,我就本質地有權可以叫別人照我的意思做事。

 

  這可以是某種特有的哲學觀點,但由於這些觀點在漫長的歷史裡面並沒有被思辨地挑戰,而是被自然化成一種「社會關係的本質」。所以當其他選項進到過去屬於儒家文化圈的地區,改變就會受到更多保守力量的牽制,尤其,這種保守力量已經深入語言。

 

 

  同時,中文裡的「因果」也比英文中的「導致」或「起因」有著更多其他的意涵。由於這個詞彙當中的佛教因素,我們在思考事情的因果關係時,會更有那種「什麼因就會導致什麼果」的一一對應,並且這種對應還經常伴隨著如「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道德判斷。

 

  我們更發展出了「誰『害』的?」這樣的語言。即便是一個沒有人格的對象--譬如颱風,它也可以「害」飛機延誤、「害」公司經濟損失。這種語言慣習使得人們沒辦法抽象或中立地看待一件事情的發生導致另一件事情的發生,而必須要給在表達前因後果時直接給它一個價值判斷。這也加深了人們善惡二元的思考慣性。

 

  譬如當有人說到颱風帶來的雨量為水庫補充了多少儲水時,會有不明事理的人罵說「所以你要說颱風是好的嗎?」,彷彿颱風一旦造成損害,它就是「邪惡的天災」,不能有任何的「功勞」。而如果它沒有造成任何災害,讓我們「賺到假日」還補充水庫,它就是一個好的、「乖的」颱風,它才可以被稱讚。

 

  這也從語言層面就讓我們在事件發生時,更容易把話題導成「追究責任」而非「探究成因」。這使得人們不必也不願追根究柢,只要找到了「兇手」,盡速把它處理掉。就像看到發霉的地方,削掉了就可以吃,裡頭是否有菌絲不重要,反正眼不見為淨。

 

 

  在這樣的社會與這樣的文化積習之中,想要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地直接導入其他國家與文化數百年逐漸發展出來的觀念是困難的。我們若想要推動一些改變,或許有很多很基本的差異需要回到語言與思想傳統裡面重新去梳理。





延伸閱讀:

〈對「去中國化」的擔憂:一段來自天朝時代的激昂演說〉

〈Deus ex Mechanicus:活在科技黑箱中的我們〉

〈Year of ”Loong”:是正名,還是去英文化?〉

〈斷機杼:我們能如何具實踐意義地理解「性善」與「性惡」問題〉

〈關於「憤世嫉俗」--超譯一下韓愈〉

〈Influencer/影響人的人〉

avatar-img
86會員
76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關於自然狀態與戰爭狀態,洛克給出了一套和霍布斯截然不同的說法。他認為自然狀態是一種每個人平等的狀態,也認為在這個狀態中沒有人享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權力。但有別於霍布斯認為這種狀態下人將無可比免地彼此戰爭,洛克強調了這種狀態裡,人的自由與理性能力。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我們的文化裡面有一些十分令人厭惡的事情,其中一個是理所當然與無處不在的男性凝視。在奧運即將舉行之際,除了台灣選手的消息、眾星雲集的美國籃球隊之外,我還看見了一些新聞台搭配著無聊的雙關語整理了所謂的「奧運嬌點」--那些外貌或身材被認為是「看點」的女性運動員。
  同時,霍布斯也指出,他並非要控訴人性,也沒有誇大這種人與人的爭鬥與不信任。但即便在和平時期,他也希望讀者思考這些問題:為什麼一個人外出旅行時會帶上武器與旅伴、為什麼返回家中要栓上門閂、甚至在家中,也會將擺放貴重物品的箱子上鎖。明明已經知道存在有法律和公權力,他為什麼會做這些行為?
  而這件事的邏輯中包含了一個未明言的前提:每個人「本來應該」要去上班上課,並且不被允許根據個人的判斷,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應不應該為了避免這一風險而對行程做出調整。所以我們才需要一個來自政府的統一聲音,去告訴大大小小的行號經營者,你應該讓你的員工休息,來避免對國家造成不必要的損耗。
  我們可以從兄妹房屋裡那些僅存的黑人牛仔電影中看見導演對這件事情的暗示。而在那場戲裡,哥哥也終於說出了他沉潛多時最想說的話:「我們要做的事,他們不能抹除」。人們會再次蜂擁而來,就像他們把電影的歷史搶走、把黑人牛仔搶走、把馬匹換成駱駝,但這一次,我們會向消抹說「不!」,我們會被歷史記住。
  關於自然狀態與戰爭狀態,洛克給出了一套和霍布斯截然不同的說法。他認為自然狀態是一種每個人平等的狀態,也認為在這個狀態中沒有人享有比其他人更多的權力。但有別於霍布斯認為這種狀態下人將無可比免地彼此戰爭,洛克強調了這種狀態裡,人的自由與理性能力。
  相反的,他們所捍衛的那些言論,卻是長年以來都被大眾所允許的歧視與冒犯言論。極端來說,這些歧視與冒犯言論的發言者的確也應該享有言論自由。但問題是,這些貶抑與傷害特定群體的言論,往往會創造或加強一些不友善的環境,並讓一部分的群體因此失去言論自由、甚至人身自由與安全都可能受到影響。
  我們的文化裡面有一些十分令人厭惡的事情,其中一個是理所當然與無處不在的男性凝視。在奧運即將舉行之際,除了台灣選手的消息、眾星雲集的美國籃球隊之外,我還看見了一些新聞台搭配著無聊的雙關語整理了所謂的「奧運嬌點」--那些外貌或身材被認為是「看點」的女性運動員。
  同時,霍布斯也指出,他並非要控訴人性,也沒有誇大這種人與人的爭鬥與不信任。但即便在和平時期,他也希望讀者思考這些問題:為什麼一個人外出旅行時會帶上武器與旅伴、為什麼返回家中要栓上門閂、甚至在家中,也會將擺放貴重物品的箱子上鎖。明明已經知道存在有法律和公權力,他為什麼會做這些行為?
  而這件事的邏輯中包含了一個未明言的前提:每個人「本來應該」要去上班上課,並且不被允許根據個人的判斷,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應不應該為了避免這一風險而對行程做出調整。所以我們才需要一個來自政府的統一聲音,去告訴大大小小的行號經營者,你應該讓你的員工休息,來避免對國家造成不必要的損耗。
  我們可以從兄妹房屋裡那些僅存的黑人牛仔電影中看見導演對這件事情的暗示。而在那場戲裡,哥哥也終於說出了他沉潛多時最想說的話:「我們要做的事,他們不能抹除」。人們會再次蜂擁而來,就像他們把電影的歷史搶走、把黑人牛仔搶走、把馬匹換成駱駝,但這一次,我們會向消抹說「不!」,我們會被歷史記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真愛父母,假愛心用,善是團結,惡在比較。 幼小心靈,自尊萌發,真假善惡,理應分辨。 快樂探險,源於生活,學習自己,警惕嗔恚。 生氣勃勃,愛有認知,生氣時刻,心愛受損。 孩子有了自尊心,必需要有真假善惡思考,這樣可以保存內在的美。
Thumbnail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對於人、事、物的不同看法,而此種看法,大多是後天養成的,乃至「習性」取代了「本性」。於是,人間便分出了善惡、是非、美醜、好壞、尊卑等等的不同立場。「習性」既成,代表「認知」已然深化,深化後的認知又會形成「固執」,一旦固執到了極點,即便與外界觀感不符,也很難有所改變。
Thumbnail
自我課題在爆發的人我沒有義務善後,這跟幾歲、你行不行沒有關聯。
Thumbnail
積功德方法|什麼是孝順? 孝順的意思 「孝」是報答父母之恩德的名詞。父母待我有恩,我當時時刻刻想要報恩;父母待我有德,我當時時刻刻感念父母的德;父母待我有情有義,我當拿著情義去還報父母。但求良心上,毫無缺欠,就是「孝」。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於父母心懷感恩,懂得回報恩情,方能無愧於天地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對於親情,小心呵護唯恐摔碎 對於母親,不敢稍移目光只為討好 對於女兒,盡力的教養便自以為適職 ........................................ 如此這般的規矩,或說是具有高尚的教養 但是卻讓親情一詞,顯得荒謬不已
Thumbnail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小在華人的生活中,「溫馴」和「聽話」在教室內被視為非常重要的品德。然而,這些可能成為無形的枷鎖。在華人文化中,「公務員」也是許多中階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工作。對於冒險型的活動,許多家長可能會避免或減少其失敗風險。然而,如何在冒險與安全之間取得平衡?如果思考太多,就不敢邁出一步,或者陷入自我想像,無法
真愛父母,假愛心用,善是團結,惡在比較。 幼小心靈,自尊萌發,真假善惡,理應分辨。 快樂探險,源於生活,學習自己,警惕嗔恚。 生氣勃勃,愛有認知,生氣時刻,心愛受損。 孩子有了自尊心,必需要有真假善惡思考,這樣可以保存內在的美。
Thumbnail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對於人、事、物的不同看法,而此種看法,大多是後天養成的,乃至「習性」取代了「本性」。於是,人間便分出了善惡、是非、美醜、好壞、尊卑等等的不同立場。「習性」既成,代表「認知」已然深化,深化後的認知又會形成「固執」,一旦固執到了極點,即便與外界觀感不符,也很難有所改變。
Thumbnail
自我課題在爆發的人我沒有義務善後,這跟幾歲、你行不行沒有關聯。
Thumbnail
積功德方法|什麼是孝順? 孝順的意思 「孝」是報答父母之恩德的名詞。父母待我有恩,我當時時刻刻想要報恩;父母待我有德,我當時時刻刻感念父母的德;父母待我有情有義,我當拿著情義去還報父母。但求良心上,毫無缺欠,就是「孝」。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於父母心懷感恩,懂得回報恩情,方能無愧於天地
Thumbnail
我們人人都要尊重倫理道德,從家庭教育開始,進而影響社會風氣穩定,那真正的孝順又是什麼呢? 孝順的意義 佛教孝道分為「世間的孝」和「出世間的孝」、通常世俗社會的人們對孝順父母的是世間的孝,大多以物質如飲食、衣服、湯藥、臥具、金錢等,盡自己的能力供養父母身體所需.使生活安隱,精神順暢,冬夏晨昏,誠心
Thumbnail
對於親情,小心呵護唯恐摔碎 對於母親,不敢稍移目光只為討好 對於女兒,盡力的教養便自以為適職 ........................................ 如此這般的規矩,或說是具有高尚的教養 但是卻讓親情一詞,顯得荒謬不已
Thumbnail
世界上有那麼多和自己想法相左的人事物,尊重與道德這類問題也變得很難以單一價值去解釋。但讀過這些理論與實踐之後,讓我思索了很多:在覺察了自己,並且明白對話的重要性之後,品德教育還可以怎麼延伸,與什麼議題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