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評論

含有「展覽評論」共 5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Thumbnail
3/5諸神與眾生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Thumbnail
5/5四月望雨
很難得,能夠看到來自亞洲這麼多藝術家,不同媒材的雕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藝術與 #物 之間的關係,甚至直搗物的本質命題。最終,每件作品都在物件(作品)之所以存在,與人類、世界,環境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這週和女性友人一起去看在松菸展出的國家地理女性經典影像展,看到世界不同女性展現愉悅、美、愛、力量、智慧與希望,覺得很感動,所以特別紀錄我的觀展心得在方格子這裡,以茲紀念,提醒自己未來在2025年不要忘記看展的感動......
Thumbnail
延續之前寫過的《尋書香》、《讀冊聲》,上個月去看了台南四百好書展的第三檔展覽—《拾光味》,最後一檔是以味覺的方式,喚起觀展者對台南的味蕾記憶,進而與精選的好書相遇,感受富有人文人情的各種滋味!
Thumbnail
《曼德拉記憶》是警世的鐘聲。在政治極化逐漸嚴重的2024年,邱子晏的作品以簡潔、精確且有趣的形式,重新闡釋歷史建構的可能性,以曼德拉效應為引,並以鄭添文的回憶作為主軸,進而延伸到現在臺灣社會中潛在的陰謀論危機。
Thumbnail
4/52024 臺北美術獎
前些日子去看了台南四百好書展的第二檔展覽《讀冊聲》,是一個以聽覺的方式,讓觀展者細細感受台南的視聽模樣,進而與精選好書相遇的展覽,我覺得這種以隨機為主軸的看展方式很特別,因此想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謝謝分享!充滿五感體驗!非常有創意的展覽!!
前些日子去看了2024台灣設計展,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參加台灣設計展,剛好今年辦在台南,所以就去走走看看!原本以為設計展是展出許多藝術家的設計作品,沒想到比較像是這座城市各產業的設計發表會,對於一個在地居民來說挺特別的,因此想來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看起來很精彩!👍很多人在自己的產業專業上努力發光發熱,真棒!👏👏👏謝謝貝拉的介紹!😊
〈大腦交響曲〉和〈光子〉皆以柔和的影像,轉換人們對悲劇的視點。不再運作的記憶與只能遠望的朦朧裡,零碎的時間積累起的苦慟,被藝術家輕輕拭去,留下不屬於任何人的腦、不屬於任何地方的吉光片羽。輕盈得幾乎要錯失的溫柔中,潛藏著巨大的生命孤寂,交織的點形塑出的記憶,尚未以任何形式儲存下來。
Thumbnail
4/5所有令人屏息的─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
Bluerider Art 敦仁 | 威利・希伯:巴洛克珍珠 希伯表示:「我的作品始終是自由且獨立的物體,不需要敘事性地去做解釋。」 以自由獨立的物體為特點,透過材質和光線的變化,展現出豐富的色彩和深度,讓觀者在不同角度中感受到多樣的視覺體驗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