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的讀冊生活

含有「弘的讀冊生活」共 1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今早,我找到一本八年前年少無知時參加「天國文化特會」贈送的書籍,隨意翻了翻,決定節錄幾段文字跟大家分享,畢竟這是影響我中學時代甚鉅的信仰價值呢!(以下文長)
Thumbnail
有趣的是,布魯格曼在《安息有時》的中間篇章,談論起排他主義,我原先無法理解,後來才恍然大悟。
Thumbnail
所以安息日是猶太教和基督教共同的習俗吧?最近在看羅馬帝國衰亡史基督教興起的章節,還不是很能分辨這兩個宗教的不同
Hiroshi LIM-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7/28
您提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猶太教守安息日是無庸置疑的宗教禮儀,他們的安息日是禮拜五的日落到禮拜六的日落。但基督教到底有沒有守安息日的教義,則有不同的詮釋與做法。 事實上,當代的基督教(包含新教及舊教[aka天主教會])大部分是守「主日」,也就是禮拜天,一周從這一天開始。而主日的意義在於紀念耶穌基督復活,通常基督徒也會以這天作為「安息」。但有些教派是嚴格遵守禮拜六作為安息日的,就比較接近猶太教的做法,例如基督復臨安息日會。 不過隨著社會演進複雜與多元,有些比較自由的詮釋是不一定限制在哪一天,都能夠選擇來「守安息」。因此,不太能說基督教有直接守安息日的要求,但某個程度上將安息日做了不同意義的詮釋與實踐,像《安息有時》的作者就是呼籲基督宗教徒應該要重新思考安息日對自身或群體信仰的意義所在。 至於猶太教與基督教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前者仍在等待彌賽亞的降臨,但後者認為耶穌就是彌賽亞;而前者的經典只有聖經舊約部分(稱為塔納赫)及塔木德(猶太律法傳統等),後者則是舊約及新約聖經。 以上簡單整理,希望有幫助到您~
宛如親身搭上列車般,一幕幕地看著主角(們)陸續登場,彼此交談、互動,有時也會在某站下車。
Thumbnail
皓清-avatar-img
2021/07/03
喜歡電車風景,可能現在貼近生活,下一秒就變成親近自然,那風光真美好。 感謝推薦,旅行文學最吸引我的便是到站時分的離別,總是讓人不捨。
Hiroshi LIM-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7/05
謝謝您的回應,電車窗外一瞬即逝的風景,有時卻會印象深刻,這也是吸引人的魔力之一吧。
重讀著湯姆.賴特的《朝聖之路》,我回想著,自己應該是在那個時刻走入曠野了,又或者,是被帶進曠野的,那是極為隱密與私密的體驗。
Thumbnail
我想,回到Harvey Cox的論述,若讀者同意他所說的,勢必能夠帶給身處台灣的我們,再思一位「宗教徒」在現代公民社會中,該以甚麼樣的態度來生活。
Thumbnail
就算你沒看過這本《明天,我要和昨天的妳約會》,大概也會被這書名給吸引,並且,直覺地反應道「咦?難道這個故事與時間有關嗎?」
Thumbnail
MaxJames-avatar-img
2020/08/31
電影和小說都很喜歡,很棒的分享!!
Hiroshi LIM-avatar-img
發文者
2020/09/06
抱歉到現在才回覆您。自己深知文筆還需要再多加磨練,但謝謝您的回饋!
書中介紹了十個「關鍵詞」,每個關鍵詞的章節都收錄好幾句的廣告文案,雖名為關鍵詞,但我覺得更像一篇篇小主題,透露出日本社會在後三一一時代的轉變與再萌生。
Thumbnail
我想,這篇書摘沒什麼好書寫的,因為李登輝自己寫完了。
Thumbnail
我想這就是為何某市市長會說很無聊的原因,因為他只有被動吸收文句,而沒有從中理解到海明威想傳遞的東西。
Thumbnail
子穎-avatar-img
2021/11/22
大學時我有一位同學告訴我,他拿到一本書會先翻最後一頁,如果結局不喜歡他就不看。我第一次碰到這種人令我有些傻眼。 而我,在多年的東看西看後,即使書來不及看完,我也能自己腦補出一個屬於我自己的結尾。 有時,人生不像一本書那樣,從頭到尾都有些明顯的發展脈絡。有時,我很欣賞書裡頭所建構的世界觀,讓我隨意倘佯在其中。就如同開車在路上閒逛,沿路欣賞風景也不壞。 感謝分享唷!
身為一位基督徒,在復活節主日氛圍中,發這篇書摘實在有點怪。不過我大概只有禮拜天有辦法好好坐下來看書,也只好這樣了。最近正在閱讀這本《伊斯蘭大歷史》,才發現到自己從來沒有認真了解過伊斯蘭教,對他們的認識幾乎是零,非常震驚。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