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閱讀是需要努力不無聊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閱讀的時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昏昏入睡,主要看你的閱讀目標是什麼。如果你的閱讀目標是獲得利益—不論是心靈或精神上的成長—你就得保持清醒。這也意味著在閱讀時要盡可能地保持主動,同時還要做一番努力—而這番努力是會有回饋的。

好的書,小說或非小說,都值得這樣用心閱讀。把一本好書當作是鎮靜劑,完全是極度浪費。不論睡著,還是花了好幾小時的時間想要從書中獲得利益—主要想要理解這本書—最後卻一路胡思亂想,都絕對無法達成你原來的目標。
莫提默.艾德勒(Adler, M.J.)、查理.范多倫(Doren, C.V.)(2016)。如何閱讀一本書(How To Read A Book) (郝明義、朱衣譯)。新北市:臺灣商務。(原著出版年:1972)。頁53。
我記得自己高中時就曾看過《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舊版,超薄、超小本,所以當我看到新版的書時,嚇了一跳,整個變成可以拿來砸人的厚度。但也成為一個玩笑:到底該如何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

是看過後說無聊,還是下意識說無聊?

《老人與海》封面
Image from|Wikimedia

下筆此刻,大家都在吵某市市長與《老人與海》的關係,但個人認為這番言論若是他閱讀後的心得,其實沒什麼好吵的(不過亦有論者指出他身為市長這麼說,就與推廣閱讀的初衷背道而馳,所以這麼說話其實不太對;為避免離題我在此先暫且擱置)。
相反地,如果他沒看過《老人與海》卻脫口而出「我覺得很無聊」,那我就覺得很麻煩了。因為我彷彿看到台灣社會意識的濃縮,在這個理工至上價值觀充斥的大環境下,不是《老人與海》真的太無聊,而是感性成分較多的人文、藝術或文學作品從一開始就不被看重。
這也不是新聞了,我想起某猴大的眾多「仇文組的理工知識分子」,一想到這些各種貶低與看輕人文社科領域的屁孩們(對不起,我就是要說屁孩,這還算客氣的,各位不會想知道他們在網路上用什麼詞彙形容我們文組生),將在未來的二十年間成為台灣社會的棟梁就不禁冷汗直流,打著「文組無用」、「科學治理」之類的口號,總感覺既視感十足。
抱歉,這個世界遠比你們想像的還要複雜。有些事物不是手術刀或科學公式就能解決的,任何的社會處境都有其脈絡需要梳理。

滑著螢幕使思考已死

再者,某市市長另一句話也是令人深思,他說自己花最多時間看YouTube,讀書時間很少,我覺得這才是大問題。我昨日去市立圖書總館處理書籍逾期事宜,經過資料查詢區時,走過一格格的位置,不分年紀老少,電腦螢幕上全是眼花撩亂的網紅;搭車回家時,每個人都對著掌上的螢幕滑呀滑,無一例外。
是的,我們生活在一個極度缺乏閱讀的國家,根據《聯合報》去(2019)年的調查,約有四成的民眾一整年(2018)都沒看過書,而其中這個群體最近一次看書平均是7年前。另外,根據公共圖書館統計系統的數據,國人去年每人借閱量平均才3.49本書。
雖然這些數字都不能當作臺灣閱讀力的唯一指標,但我們如果花最多時間在看YouTube,只會讓那些被包裝、篩選過的資訊侵蝕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最近一直覺得,與其看一堆來路不明的網路影片,不如花同樣的時間去觀賞Netflix的自製影劇還來得有意義些。如同《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提到的,吸收資訊與理解資訊完全是兩碼子事,我們不能止於被動的吸收資訊,而沒有主動的啟發自身。
我想這就是為何某市市長會說很無聊的原因,因為他只有被動吸收文句,而沒有從中理解到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想傳遞的東西。

結語:勝利者需要努力不無聊地閱讀

我不是要戰文理,我們彼此的頭腦帶給這個世界不同的觀點,自己很幸運認識許多理工組背景的優秀青年,他們都有豐富且獨特的價值;而我也不是反對YouTuber,看影片也確實是快速吸收知識的方法,況且許多版主是相當認真在傳遞某些事物。
但世界的組成與運作是結構性的、具時間性的,同時也是複雜的且有溫度的,當我們喪失了深度理解與思考的能力,便會將視角扁平化、過度概化,那麼就也只能以一種輕率的態度說出「看過程幹什麼,浪費時間!」
《老人與海》若沒有故事的鋪陳,結局就毫無意義。沒有深刻的理解,就算直接翻到最後一頁看結局,看似勝利,卻是「一無所獲」。
老實說,我不覺得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過程很有趣,但我還是會繼續看下去。因為問題在,我們有沒有練習保持清醒,並且付出心力主動閱讀,讓每本好書都在自己的生命中變得「不無聊」?

 Su-Hong
 於臺灣.高雄.灣仔內
 2020.07.17 21:16 完稿
avatar-img
46會員
82內容數
自我書寫的練習未曾斷過。微研究。御宅談。摘書摘。聞聖樂。論島嶼。還有,寫日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冊弘,寫日常 的其他內容
身為一位基督徒,在復活節主日氛圍中,發這篇書摘實在有點怪。不過我大概只有禮拜天有辦法好好坐下來看書,也只好這樣了。最近正在閱讀這本《伊斯蘭大歷史》,才發現到自己從來沒有認真了解過伊斯蘭教,對他們的認識幾乎是零,非常震驚。
我並不是想要追求幸福, 也不是想要什麼不變的承諾。 我只是,想前往更遙遠的地方。
身為一位基督徒,在復活節主日氛圍中,發這篇書摘實在有點怪。不過我大概只有禮拜天有辦法好好坐下來看書,也只好這樣了。最近正在閱讀這本《伊斯蘭大歷史》,才發現到自己從來沒有認真了解過伊斯蘭教,對他們的認識幾乎是零,非常震驚。
我並不是想要追求幸福, 也不是想要什麼不變的承諾。 我只是,想前往更遙遠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我們為甚麼要閱讀?》一書,是由日本商學院講師兼作家荒木博行所寫的。他在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他在二零一八年出版了《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從此「閱讀」
Thumbnail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筆者為何覺得,抱持著目的去閱讀,不見得是好事?因為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極具意義。 但這樣說,好像讓人有一種,閱讀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畢竟沒有目標。嗯,或許換一個方式說,若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我們努力為了權勢富貴,不也是虛的?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最近正在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朽》,必須先招認,我沒耐心讀小說冗長鋪陳的內容,在閱讀小說時,不喜歡拖泥帶水的情節,我總想抄捷徑,快速看完故事梗概,(向來喜歡讀詩,愛其短短的句子包含巨量訊息,多棒!) 前陣子聽了李惠貞和譯者尉遲秀談論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他們的討論引起我的興趣,以前從沒耐心讀完昆
我好像是個沒什麼耐心花兩個小時看一部電影,卻願意用十個小時讀一本好書。 大概是在20多歲的時候吧,我意識到讀書是一個CP值很高的投資,“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但閱讀可以提高認知思維。
Thumbnail
當今這個世界,知識爆炸性成長,海量的書籍迎面而來,不是你可不可以讀,而是該怎麼選擇讀,怎麼下定决心讀了。 我也是讀書爲業的人,深知讀書絶非特定人物的權力,確實是「不問貴賤貧富老 少」人人可讀;確實是「觀書一卷,則增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
Thumbnail
網路文章因為SEO考量,字數會控制在2000 字左右,內容過於零碎,包含的「知識點」有限,只算是片段的資訊。也許適合作為聊天、談話的主題或刺激想法的引子,但不足以構築成完整的知識。書籍的架構與篇幅加上完整的脈絡敘述與作者觀點,才能夠把片段的資訊相互連結,導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與產生進一步的洞察。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正如本文所述,「懷疑」是閱讀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讀者不是無條件對於作者的想法照單全收,而是提出嶄新的「問題」,然後進行腦力激盪。 《我們為甚麼要閱讀?》一書,是由日本商學院講師兼作家荒木博行所寫的。他在學校負責線上課程規劃,以及論述經營戰略。他在二零一八年出版了《一目了然的商業書圖鑑》,從此「閱讀」
Thumbnail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真正有價值的是知識和智慧。閱讀是一個深度思考的過程,思考速度決定了閱讀速度。有效的閱讀是帶著問題去思考,閱讀的本質在於解決問題。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思維和行動。說書或書評不能取代我們自己的閱讀,應該將說書或書評當作選書的工具。
Thumbnail
筆者為何覺得,抱持著目的去閱讀,不見得是好事?因為閱讀的過程,本身就極具意義。 但這樣說,好像讓人有一種,閱讀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畢竟沒有目標。嗯,或許換一個方式說,若一切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那我們努力為了權勢富貴,不也是虛的?
Thumbnail
各種精簡過的懶人包影音或文章,已經被精心設計,當你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得出「結論」時,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也是現今將知識分子的觀點包裝成商機如此活躍的原因。本書探討作者對如何正確閱讀一本書的技巧及看法,指出大部分的人的閱讀程度其實只有小學畢業,若缺乏正確閱讀的認知及技巧,是難以體驗閱讀樂趣的。
Thumbnail
最近正在讀米蘭.昆德拉的小說《不朽》,必須先招認,我沒耐心讀小說冗長鋪陳的內容,在閱讀小說時,不喜歡拖泥帶水的情節,我總想抄捷徑,快速看完故事梗概,(向來喜歡讀詩,愛其短短的句子包含巨量訊息,多棒!) 前陣子聽了李惠貞和譯者尉遲秀談論米蘭昆德拉的作品,他們的討論引起我的興趣,以前從沒耐心讀完昆
我好像是個沒什麼耐心花兩個小時看一部電影,卻願意用十個小時讀一本好書。 大概是在20多歲的時候吧,我意識到讀書是一個CP值很高的投資,“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但閱讀可以提高認知思維。
Thumbnail
當今這個世界,知識爆炸性成長,海量的書籍迎面而來,不是你可不可以讀,而是該怎麼選擇讀,怎麼下定决心讀了。 我也是讀書爲業的人,深知讀書絶非特定人物的權力,確實是「不問貴賤貧富老 少」人人可讀;確實是「觀書一卷,則增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
Thumbnail
網路文章因為SEO考量,字數會控制在2000 字左右,內容過於零碎,包含的「知識點」有限,只算是片段的資訊。也許適合作為聊天、談話的主題或刺激想法的引子,但不足以構築成完整的知識。書籍的架構與篇幅加上完整的脈絡敘述與作者觀點,才能夠把片段的資訊相互連結,導出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關聯,與產生進一步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