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含有「數據」共 1976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引言:當經驗不再是優勢,中年職場人該如何突圍? 職場環境不斷變動,許多中年人開始意識到,過去仰賴的經驗與年資,已經無法確保職位的穩定。 現今企業更傾向於雇用能夠解決問題並帶來實際成果的專業人士,而非單純擁有長期經驗的求職者。同時企業對於中年員工的要求逐步從「經歷」轉向「適應變革與創造價值」的能力
Thumbnail
引言:當人類智慧遇上人工智慧 過去十年,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讓「機器能否取代人類」的辯論愈演愈烈。然而,更值得關注的或許不是「取代」,而是「合作」。AI模型從語言生成、數據分析到影像辨識各有專長,若人類能與這些工具互補協作,不僅能加速科研突破,更能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
昨天的台股,還是在微漲中度過,台股加權指數幾乎快回到年前的23,500點。昨天的美股的四大指數,則是同步下跌。而且跌幅都有將近 1% 以上。主要的原因為昨天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美國 1 月分的非農就業新增 14.3 萬人,創 3 個月新低,遠低市場預期的 16.9 萬人。一月的月失業率意外降至 4.
Thumbnail
透過資料獲取與EMS系統,找出人為可優化的節能空間。文章介紹如何利用EDC可攜式SCADA系統採集能源數據,並結合EMS工具分析負載管理、功率因數和異常能耗,以制定有效的節能策略,例如錯峰用電、待機管理優化等,最終實現5%到15%的節能成效。此階段節能措施投資成本低,但效益顯著。
Thumbnail
為什麼「不動如山」的投資人,總能打敗市場上的「聰明人」? 大家好,我是股市基友! 有沒有發現,很多人每天盯著盤面、看著數據,卻總是賺不到錢? 而那些「什麼都不做」的投資人,反而能穩穩累積財富。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今天,股市基友就來和大家聊聊投資中最重要的秘密:性格比聰明更重要,慢比快更有效
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AI 鮮少能一次性產出令人滿意的作品。理想的 AI 寫作流程,是需要在“生成->修改->生成->修改”的反覆迭代中逐步完善。試圖透過指令式的回饋要求其調整寫作重點,很難達成令人滿意的結果。針對 AI 生成的文稿,寫作者需要進行細緻的修改潤飾,提升內容的準確性、可讀性...
已經離開台灣機車產業兩年,對該產業的關注度沒有以往積極,因此本次「2024預測方式與數據回顧」為最後一次檢討,而且不再修正預測參數。 純粹用個人關注台灣總經與機車產業的Sense作簡單預估:2025年機車掛牌總數落在60–68萬。
Thumbnail
付費限定
加入免費👉Discord群組/TG Channel接收市場要聞、產業動態和更新通知。
Thumbnail
「我最討厭讀書了!」櫻木花道一邊拍著籃球,一邊大聲抱怨,「但如果AI可以幫我打籃球,那就另當別論了!」 這天,在實踐大學高雄校區資訊管理系的課堂上,教授拋出一個問題:「AI真的能幫助籃球訓練嗎?如果是,該怎麼管理它?」櫻木花道一聽,立刻豎起耳朵,心想:「這不就跟學長赤木剛憲每天逼我投籃一樣嗎?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