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
含有「死刑」共 201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Glueglue的沙龍
2024/11/28
懷念郭琇琮
郭琇琮於1950年11月28日逝世,這一天同時是他的生日。他不僅是一位醫生,還積極投入公共衛生與民族認同的運動。在日治臺灣,他以反抗帝國主義而著稱,並於戰後組織臺灣學生聯盟。但隨著時間推移,他面臨著信念的幻滅與矛盾,最終成為臺灣歷史中重要的一員。
#
郭琇琮
#
二二八事件
#
白色恐怖
3
留言
謝立婷隨寫人生沙龍街
2024/11/28
題目:道德經第六十五章─不以智治國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 這一章是不要以機智治國,要以樸實治國,人民之所以難以控制,是得到太多的機智,取巧行為,取巧是國家的禍害,放棄
#
業績
#
教育
#
職場
5
留言
子不語怪・力・亂・神
2024/11/25
【天火系列】鏽鐵騎士[0.0 序]
酷熱陽光照耀在刑場上,陳血像黃土的瘀痕。赤裸上身的沙民在圍觀,身上帶有奴隸刺青,喧鬧與紛亂。汗水,還有彷彿戰場發酵三天的血腥味,纏繞着所有人的鼻頭。 吸什麼進去,吐什麼出來,人們口裏自然也說不出什麼好話來。 「殺掉他,騎士都是罪人!」
#
騎士
#
奴隸
#
法官
10
5
飛鳥與魚
2
噢噢!出現了!
謝立婷隨寫人生沙龍街
2024/11/22
題目:道德經第六十二章─道之為寶
原文: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這一篇章是說到是萬物的主宰,善良之人的寶物,不善良的人可被他保護,美好的言語可以讓人尊
#
抱怨
#
善惡
#
道德
8
留言
來自天堂的黃金鼠🐭
2024/11/21
閱113憲判字第8號後有感與死刑存廢議題之思維辯證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By來自天堂的黃金鼠 序:西元2024年既民國113年10月9日夜,余於床上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遂起至書桌前,閱判決助眠。閱至死刑案之判決後,深閱後有感,故作成此文,以正視聽,抒發己見。
#
法律
#
死刑
#
生命
1
留言
露西醬,今天學習了嗎?
2024/11/17
【書評】站在第一線看死刑,讀《死前七天》後再論死刑存廢
死刑存廢問題引發廣泛的法律與倫理討論。支持者認為死刑是維持社會安全與正義的手段,而反對者則質疑其違反基本人權並存在誤判的風險。本文探討瑞典記者Carina Bergfeldt所著的《死前七天》,從不同案例理解死刑對社會的影響,以此引導讀者反思死刑存廢的複雜性
#
死刑存廢
#
閱讀書評
#
死刑犯
3
留言
阿雀的創作窩
2024/11/15
《虛無的十字架》東野圭吾 —— 當兇手不想贖罪時(含劇透)
東野圭吾以虛無的十字架來比喻死刑,認為死刑是無力的。即使判處死刑,犯人也不見得會反省自己的罪行。有些犯人甚至把這視為漫長司法程序的終結和解脫。至於對被害者遺族而言,死刑不過是一種減輕痛苦的手段。自己所愛的家人被人殘忍地殺害,為甚麼犯人仍然活著呢?然而,即使犯人被判死刑,痛苦也不會消失。
#
小說
#
文學小說
#
文學
6
2
飛鳥與魚
3
與其說《虛無的十字架》是推理小説,倒不如說是社會小說。雖然推理成分不高,但包含各種各樣關於死刑的觀點。要是對日本的司法制度有興趣或是想探討道德問題,不妨看看這一本。 —來自阿雀發佈於阿雀的創作窩 https://vocus.cc/article/6736eed3fd89780001510505 是的,他的作品諸多在討論道德和死刑。另推這本,有興趣可以看看
謝立婷隨寫人生沙龍街
2024/11/08
題目:道德經第五十八章─禍福倚伏
原文: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這一篇說的是政令寬厚,人民純樸,政令嚴苛,人民狡詰。災害福氣相倚相依,沒有一定標準,矯枉過正也會
#
教唆殺人
#
死刑
#
司法
7
留言
謝立婷隨寫人生沙龍街
2024/11/05
題目:道德經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
這篇文章討論以正道治國的理念,強調道德教育對於社會安定及犯罪率降低的重要性。作者提到,當社會缺乏道德教育,導致青少年不理解行為後果,犯罪問題隨之增加。而死刑的存廢問題也反映出法律的複雜性與社會問題的根源。為了改善現狀,需要重建道德教育,培養同理心與自我約束能力,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
犯罪
#
死刑
#
自然
4
留言
《旅程》
2024/11/05
為何要提高判死刑的標準呢?
...顯示更多
#
台灣
#
教育
#
台灣人
1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