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含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共 1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這裡一向不太批評國片,因為一方面個人也算是個相關從業人員深知這行不容易;再者,在301條款後,台灣電影只能撿好萊塢吃剩的。但《餘燼》根本就是平庸的邪惡之在台代表作,實在讓人忍不住說上兩句。
Thumbnail
(原文於2015年在《映畫手民》刊登) 早前《筆記電影會》舉行了電影《小畢的故事》的放映會,《小畢的故事》(以下簡稱為《小》片)乃為「台灣新電影」早期名作之一,講述一名男孩成長的歷程。 這樣的簡介,看似普通,不過,放諸於當時台灣社會變遷,卻會對《小》片有更多的聯想。1979年,台灣發生「美麗島事
Thumbnail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 #電影台詞 小明: 「我就跟這個世界一樣,這個世界是不會變的!你以為你是誰啊!」  你以為你是誰?對著鏡子問裡面的那個人。鏡子裡的人,也同樣問我這句話。  不能改變的難道就坐視不管嗎?何不說是,我跟這個世界一樣,是不停的改變的呢?
Thumbnail
「為什麼人們總是害怕改變和創新?其實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天都跟過去的一天不一樣,可是我們照樣每天早上起床,不會因為害怕這是新的一天而不起來。可是我們為什麼害怕改變、害怕新的嘗試?」—《一一》
Thumbnail
付費限定
這本書是我多年前在網路平台上購買的旅遊簡介,雖然是政府出版品 ,卻沒有一絲一毫的政治色彩,相對的多了許多歷史的見證意義,喜歡的不妨收藏起來!而讓牯嶺街一夕成名的正是國內的知名導演楊德昌,以自己最熟悉的台北街頭巷弄為背景,自己周邊的真人.真事為故事主線,楊大導演的聲望與日俱增。 城東
Thumbnail
報告,還有更之前的中華路上的光華商場、未地下化前的台鐵鐵道,台北後火車站的老街商圈等等,都值得一提。
標題殺人。但不先直面自己的弱點,哪找得出改進良方?多數的觀眾都會發現,台劇常出現演員講台詞的尷尬感。我想這可以拆成三部分來看:
Thumbnail
之前一直覺得很多臺劇的演員都給人一種「輕飄飄」的感覺 但總是說不上來怪在哪 今天看完這篇文章 才終於得到解答!
李康生與陳昭榮演的是九零年代青年的不安躁動、無由的煩悶與無所適從,多年後反覆觀賞,猶能隔著屏幕,感覺到房室的陰溼幽暗,嗅聞及汗水、體液、與雨水混雜的霉氣;並窺見人物眼下的湧動情意,蔡明亮拍空虛卻不乏內容;拍百無聊賴卻不使人打哈欠,一切感官是穿越屏幕與時空的,再現於每一個「青少年」的孤獨與叛逆中。
Thumbnail
1996年,張震十九歲,出了《一走了之》這張專輯, 面貌清秀的他看來像是仍困在《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那個懵懂少年小四的陰影之下... 常好奇出生就頂著上一代光環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究竟要接受多少看似特殊禮遇其實是超齡磨難的不合理境遇...
Thumbnail
付費限定
今天是楊德昌導演逝世十四週年,對於他,已無須談論太多,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看那些電影,去看他鏡頭下的臺灣,以及臺灣的種種具象的、抽象的、冰冷的、紛亂的人事物,推一本書《再見楊德昌》,然後,推他所有的作品 ——「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We are luckily unlucky.)」
Thumbnail
楊德昌逝世於2007年6月29日,至今已近15年。我個人深愛著楊德昌的電影,近年來中影陸續將其作品數位修復,今天的我們可以重新在螢幕上觀看,其實是非常令人感動的事。陳昇在楊德昌逝世十年時,寫下這首歌,我想他的心情也一樣是複雜的吧。人的生命終將結束,但幸好他留下了經典的作品。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