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惡水中的青春躁鬱 ──《青少年哪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青少年哪吒》
Rebels of the Neon God (1992), 蔡明亮
「我所有的人物大約都是在做同樣的事情,那就是一種對他們自我的探索。這種探索真的得脫掉衣服,擺脫自己。在《青少年哪吒》裡,我所要表達的,就是那個時候我的感覺:我感覺到自己不快樂,但我不知道為什麼。」
——蔡明亮
前幾日於蔡明亮的生日重溫其處女作,將近三十年後,《青少年哪吒》中的台北街頭早已物是人非,電玩機台的網吧不再;人手一支的手機代替了佇立街上的電話亭⋯⋯ 但不同世代都市人對自我的探索卻未曾停息,人們找不到出口的不快與憂鬱仍無源地從地下滲出,淹沒生活,總有那些時刻淚水與憤怒噴湧,卻尋不著源頭,也無從阻堵。
李康生與陳昭榮演的是九零年代青年的不安躁動、無由的煩悶與無所適從,多年後反覆觀賞,猶能隔著屏幕,感覺到房室的陰溼幽暗,嗅聞及汗水、體液、與雨水混雜的霉氣;並窺見人物眼下的湧動情意,蔡明亮拍空虛卻不乏內容;拍百無聊賴卻不使人打哈欠,一切感官是穿越屏幕與時空的,再現於每一個「青少年」的孤獨與叛逆中。
作為蔡明亮處女作,《青》中並未形成如今我們熟知的「蔡明亮」式凝視,長鏡頭表現亦未成熟,但私以為如此偶爾切換視角(客觀到主觀)與方向的凝視,是如此符合這群青少年的躁動不定,我們時而純然的「觀察」他們作為一個個客體,時而進入其內心,成為主體,「感受」個體與社會的關係,此處少有純然恆常的凝視,更多的是不斷變幻、無以捉摸的情緒,逸散空氣中。
◆◇◆

⟢ 文學至電影的惡水 ⟣

電影中各式水的意象鮮明,阿澤房間中積及腳踝的污水,無處宣洩,亦無可阻擋,從廚房蔓延至房間,啤酒罐、煙蒂、拖鞋零落飄蕩,他們一個個拖著腳步踏過污水,無意暢通水管,或汲水清理房室,他們如此與混亂共生,躺臥或佇立於污濁中,那既是對環境的無奈,也隱隱顯現某種帶意志的消沈頹靡,一種無所適從的不快樂。
《創世紀》中上帝創造萬物之前,世界是充滿惡水與混亂的(welter and waste),水在世界原初是被想像成混濁失序的惡之存在。而艾略特《荒原》中則將潮濕的水與死亡、性慾宣洩與暴力等連結,指涉著人們在水中載浮載沉,即如在荒原中、死亡邊緣的生命,等待重生。這些意象巧妙地在蔡明亮的《青》中體現,從排水孔不斷向上冒出的污水即是惡水,是青年們失序徬徨的生活,滂沱大雨中充滿著無意義的暴力惡行與慾望挑逗;於是小康、阿澤、阿彬、與阿桂都成了荒原中無處可逃的人們,正如片末佇於水中相擁的兩人,他們想離開這裡,但卻不知道走往何處,哪裡也去不了。
阿澤屋中的積水深至能在光線下折射出粼粼波紋,灑在門邊的青少年們身上,好似某種殘存的光與希冀,他們在被全然淹沒前,相互依偎仍有片刻的溫存;如在雨夜中偷偷行惡後,尚有一種無法言喻,躍動癲狂的欣喜。愁慘青年的前身,還是神祇「哪吒」,反叛不羈,瘋癲力抗,大抵還是在消極的抗拒著,抗拒蔡明亮所言那「不知道為什麼的不快樂」,這就是《青》所拍出的「不知所以」的叛逆青年的一種態度吧。
阿澤家中的積水
◆◇◆

⟢ 從《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到《青少年哪吒》⟣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發行於1991年,《青少年哪吒》的前一年,兩者均處理了青少年犯上、作亂的問題,卻以截然不同的意境、故事、與敘事切入。若說《牯嶺街》掀開了為時代塵埃覆蓋的社會暗瘡,重現了那血腥中的「陽光夏日」(英文片名:A Brighter Summer Day);那麼《青少年哪吒》則將鏡頭由時代與歷史聚焦至其中的個體上,重塑那個陰暗潮濕,污水流淌的台北街頭。
《牯嶺街》最末,小四在獄中服刑,一年又過去了,日月流浪著回到了一個陽光燦爛的夏日午後,廣播報起大學入學名單,張媽媽晾著衣服,拿起小四的建中校服,她面朝陽光,卻在楊德昌的鏡頭下背光,只剩灰暗的背影,盛夏光年,他們卻始終背光,陰溼無助。因而我時常感覺,《青》是《牯嶺街》少年們延續的生活樣態,也是他們於「陽光燦爛的夏日」中的「背光面」,那即使訴諸暴力、即使事情看似「落幕」,少年們心中卻仍從未被真正回應與理解的疙瘩。《青》的細膩、赤裸,與不假修飾彷彿重新將少年的瘡疤劃開,如片中小康以圓規插入蟑螂的腹中那樣令人不適、令人抗拒,卻能使人聚焦重審。
《牯嶺街》拍出一代青年立足時代的集體焦慮,《青》則呈現了他們立足生活的個體悵惘與叛逆。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最末小四母親(張媽媽)曬衣服畫面
◆◇◆

⟢ 從《四百擊》到《青少年哪吒》⟣

「我後來發現他(楚浮)好像跟他的世界也不搭,他很私慾地在講他自己的青春經歷與情感;他有時也改編小說,但總是很『張愛玲式』地私密的、情緒的。我也不知不覺就變成這樣一個人,覺得自己和楚浮氣味相投。」
楚浮 的《四百擊》是蔡明亮提及過深刻的電影記憶,因而不難感覺到《青少年哪吒》受《四百擊》啟發和影響之處,主角不和睦的家庭關係;眼裡閃爍著不合年齡的早熟;生活中無來由的憤怒惹來的惡行;消極反抗著現實的離席(翹課)⋯⋯最終都將他們引向一種更巨大的奔逃,《青》中小康與阿澤騎著摩托車在街頭四處遊蕩;《四百擊》中Antoine則離開感化所,跑向海灘。這些都是蔡明亮所謂「張愛玲式」私密的、情緒的表徵,一種看似荒唐,無意義,卻蘊含著青春的躁鬱、與逐漸茁壯而鼓動著的青少年自我意識,私慾的同時,也體現了一種普世,卻鮮少被理解和表現的成長經驗。
從巴黎街頭到台北街頭,青年們遊蕩與狂奔,一日日煩悶,一日日悲憤。
《四百擊》中海灘上奔跑的 Antoine
《青少年哪吒》中騎著摩托車在台北街頭 遊蕩的阿澤、阿桂、與阿彬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6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atheri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它讓我想起很小的時候,因為喜歡聽人說故事,而開始愛上電影、影像故事的感覺。 一部真實、自由、帶幽默和浪漫,卻同時犀利而殘酷地反映現實的電影,它的迷人之處不在劇情架構,凌駕於其上的,反而是真實的生活樣態和社會狀況。
它讓我想起很小的時候,因為喜歡聽人說故事,而開始愛上電影、影像故事的感覺。 一部真實、自由、帶幽默和浪漫,卻同時犀利而殘酷地反映現實的電影,它的迷人之處不在劇情架構,凌駕於其上的,反而是真實的生活樣態和社會狀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心裡的太陽》新導演奧山大史向觀眾展現了「新事物中的新氣味」,影像裡獨有的清新氣息源自溜冰場上反射的光線,也是男孩凝視著溜冰女孩的視線,炯炯有神好似映射出多種的色彩,對於缺乏運動細胞的小男主角拓也來說,他被小櫻溜冰練習的模樣所吸引。如同課堂上朗誦的字句,該如何在這份新鮮事物中得到幸福?幸運的是荒川
要寫幼慈學從辣仔良的故事來做借鏡也可以看出一些東西來。首先辣仔良可以說是幼慈和幼惡參半,他可以說成是一個充滿慾望的小孩,他想來人間表達什麼?次先是他的童年軌跡完全錯誤,這段時期是學習的要點,而他完全天馬行空的過日子,這樣就無法完成學業並且做大事。那麼他的競爭思想從哪裏來,這是每一個人都逃不掉的。
Thumbnail
藉由純粹的影像紀錄,讓軀體在時間的來回擺盪中,自顧自地成長自己的故事,《日子》無一不是這樣透著日常生活的力量以及對情緒、感受的真實描繪。日常的沉默與靜止都在目光注視下醞釀出動人的情感,無聲勝有聲的成就影像最原始的魔力,每幀平凡的瞬間,都悄悄地鑽入我們積了灰的思緒深處,重組我們對電影、對藝術的想像。
Thumbnail
由何藍逗、蔡凡熙主演的淒美愛情電影,故事以台灣為拍攝背景。因為一卷錄音帶,失聯多年的男友林漢聰再次闖進趙心卉的生活中,帶著觀眾一同回到他們相遇的高中時代。在高雄與新竹的南北距離之下,在那只能用錄音機留下聲音的年代,面對一切的衝突與隔閡,甚至是學長陳孝名的出現,更是這段愛情裡的一大考驗。
Thumbnail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在20世紀70年代的臺北大稻埕,一位名叫阿政的少年在狹窄的巷弄中面對著種種挑戰。儘管受到身體行動的限制,卻擁有著豐富的內在世界和自身的堅韌和樂觀。本文描述了他與同學的交往、尋求清涼的冰果室和那位曾經欺負過他的少年之間的故事。藉由這些人物的互動,本文展現了善良、信仰和力量。
Thumbnail
本片基調讓人想起去年Disney+上架的《沒有季節的城市》,同樣以311災情為引子,然而實際上核心是描寫一群人因各種原因而群居在一起,互相扶持,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只不過一個是活人的聚落,一個是死人的聚落。本片的主角群大多是死人,所以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柴米油鹽等生存問題而困居於災民安置地,而是死有餘憾
Thumbnail
去北師美術館看「蔡明亮的日子」,展場的文字是手寫在展牆或斑駁的紙面上,空間中散佈著一些擺飾、舊椅子,和幾幅他畫李康生、亞儂和椅子的油畫。走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他的電影,以及一些感動的地方。
Thumbnail
繼《來美術館郊遊》與《無無眠》,2023年蔡明亮導演再次走入北師美術館,有別於前兩檔作為「在美術館裡重新打造另一電影場景」的展覽,《蔡明亮的日子》更像是引領觀眾翻閱導演的私人日記,親身瀏覽何謂生活即電影、如此密不可分的創作歷程⋯⋯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心裡的太陽》新導演奧山大史向觀眾展現了「新事物中的新氣味」,影像裡獨有的清新氣息源自溜冰場上反射的光線,也是男孩凝視著溜冰女孩的視線,炯炯有神好似映射出多種的色彩,對於缺乏運動細胞的小男主角拓也來說,他被小櫻溜冰練習的模樣所吸引。如同課堂上朗誦的字句,該如何在這份新鮮事物中得到幸福?幸運的是荒川
要寫幼慈學從辣仔良的故事來做借鏡也可以看出一些東西來。首先辣仔良可以說是幼慈和幼惡參半,他可以說成是一個充滿慾望的小孩,他想來人間表達什麼?次先是他的童年軌跡完全錯誤,這段時期是學習的要點,而他完全天馬行空的過日子,這樣就無法完成學業並且做大事。那麼他的競爭思想從哪裏來,這是每一個人都逃不掉的。
Thumbnail
藉由純粹的影像紀錄,讓軀體在時間的來回擺盪中,自顧自地成長自己的故事,《日子》無一不是這樣透著日常生活的力量以及對情緒、感受的真實描繪。日常的沉默與靜止都在目光注視下醞釀出動人的情感,無聲勝有聲的成就影像最原始的魔力,每幀平凡的瞬間,都悄悄地鑽入我們積了灰的思緒深處,重組我們對電影、對藝術的想像。
Thumbnail
由何藍逗、蔡凡熙主演的淒美愛情電影,故事以台灣為拍攝背景。因為一卷錄音帶,失聯多年的男友林漢聰再次闖進趙心卉的生活中,帶著觀眾一同回到他們相遇的高中時代。在高雄與新竹的南北距離之下,在那只能用錄音機留下聲音的年代,面對一切的衝突與隔閡,甚至是學長陳孝名的出現,更是這段愛情裡的一大考驗。
Thumbnail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在20世紀70年代的臺北大稻埕,一位名叫阿政的少年在狹窄的巷弄中面對著種種挑戰。儘管受到身體行動的限制,卻擁有著豐富的內在世界和自身的堅韌和樂觀。本文描述了他與同學的交往、尋求清涼的冰果室和那位曾經欺負過他的少年之間的故事。藉由這些人物的互動,本文展現了善良、信仰和力量。
Thumbnail
本片基調讓人想起去年Disney+上架的《沒有季節的城市》,同樣以311災情為引子,然而實際上核心是描寫一群人因各種原因而群居在一起,互相扶持,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只不過一個是活人的聚落,一個是死人的聚落。本片的主角群大多是死人,所以面對的問題不再是柴米油鹽等生存問題而困居於災民安置地,而是死有餘憾
Thumbnail
去北師美術館看「蔡明亮的日子」,展場的文字是手寫在展牆或斑駁的紙面上,空間中散佈著一些擺飾、舊椅子,和幾幅他畫李康生、亞儂和椅子的油畫。走在裡面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讓我想起他的電影,以及一些感動的地方。
Thumbnail
繼《來美術館郊遊》與《無無眠》,2023年蔡明亮導演再次走入北師美術館,有別於前兩檔作為「在美術館裡重新打造另一電影場景」的展覽,《蔡明亮的日子》更像是引領觀眾翻閱導演的私人日記,親身瀏覽何謂生活即電影、如此密不可分的創作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