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三變

含有「精神三變」共 4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本篇文章,想來分享書中在討論男性受媒體的影響時,在章節中出現的概念,由社會學家涂爾看提出的「失範」所帶來的影響。 為什麼推倒傳統權威,迎來的不是從此過的幸福快樂的日子 ? 1897年,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認為:「人們所屬的社區越是緊密連結,並且受到道德權威約束慾望,他們自殺的可能性就越低」。
Thumbnail
  離開學校之後,沒有人再主動幫你標記你在相同類型的事務上重複了幾年,新鮮感日益降低,熱情也一點點被消磨。一年級的新鮮人經常有一種發光的眼神,在那樣的亮光面前,很難不開始相信自己變老。某種意義上,高三生確實比大一生老,因為高中生涯的時鐘已被他走到尾聲,該走的路都走過了,便沒辦法凝望著遠方跳躍地向前。
  在一片荒蕪之中,我們變成石頭。就像《媽的多重宇宙》裡面表現的,我們也可能就只是那樣。我們並不是一個等待某一天會「碰!」地一生嘣出猴子的那顆了不起的石頭。就是一顆任意的、路旁的、即便被指派給薛西弗斯,最終還是得滾回原位的石頭。
《可憐的東西》由尤格藍西莫執導,艾瑪史東主演。電影中有兩種主要的影像風格:一是「由遠拉近」的鏡頭,二是「窺視」的鏡頭。這篇文章將從這兩種風格切入,談電影中探究精神的轉變、窺視關係的轉變,以及電影如何把「人與神」和「女與男」的論題做出巧妙的交織,最後卻做出不對稱的處理,對此我將提供尼采式的解讀。
Thumbnail
5/5可憐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