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肥龍的生活札記

59 位追蹤者
歡迎來到「肥龍的生活札記」!原本使用「字耕農」做筆名,練習用文字耕耘生活的一畝三分地。在成為二寶爸後經歷了一段沉寂,發現生活有許多「基酒」,閱讀-寫作-親子-文化......,當個「字言字語的爸tender」~進到沙龍時代,決定同步我最早使用的網路名稱來經營:「肥龍的生活沙龍」
avatar-img
56會員
176內容數
歡迎來到「肥龍的生活沙龍」,這裡主要分享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化生活」,偶爾分享「閱讀心得」以及「字言字語」等雜談想法。若是剛好我的文字讓你有所共鳴,很歡迎你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有在買茶葉的朋友,應該會看到有些產品會標榜手採一心二葉......但是說實在的,機器採摘能有效率、降成本,......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麼分辨這兩種採茶方式吧
Thumbnail
醫療金筆客-avatar-img
2024/03/27
3
謝謝分享~👍👍
3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7
1
醫療金筆客 不客氣呦
1
src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3/25
4
下面那張揉得比較圓一些,可能濃一些。
4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5
普普文創 我的經驗,濃淡跟浸泡時間還有置茶量比較有關係。
有些人擔心外面的茶飲製作過程,喜歡自己泡茶,但又懶得或沒時間使用茶葉、茶具…拿個保溫瓶放個茶包加入熱水,就出門了。 今天就來聊聊茶包吧,剛好手邊有一些不同的類型,就簡單來分享一下實際經驗。
Thumbnail
醫療金筆客-avatar-img
2024/03/24
2
謝謝分享~
2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4
1
醫療金筆客 不客氣,祝你找到自己喜歡的茶品。
1
src
CV教養生活-avatar-img
2024/03/23
3
感謝分享!請問茶包的材質會影響到茶的味道嗎?還是細微到可以忽略?同理,我在耳掛式咖啡上也會有相同的疑問。謝謝。
3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4
1
CV教養生活 成本跟品牌定位有關係。茶包內容物的型態也會是包裝材質選擇的考量。
1
點一柱鵝犁帳中香,使用玻璃蓋碗,泡上一款包裝寫著梨山茶的好茶,給自己一個靜心的儀式感。 傳統文化中,宋朝人就有所謂「閑情四事」:焚香、掛畫、插花、點茶。香與茶,都能讓人心情放鬆愉悅…
Thumbnail
CV教養生活-avatar-img
2024/03/23
5
感謝分享!「漢文化生活儀式感,不是單純擺拍,行為做作而已,而是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讓自己的心靈可以沉澱的時光。」👍邀請課業壓力大的媗日 來這坐坐😊原來您也有研究「香」?
5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4
1
CV教養生活 臥虎藏龍阿
1
相信你一定聽過「我們製茶只採用一心二葉的部分...」這樣類似的廣告詞,這一心二葉就好像金科玉律一樣,是採摘茶葉的最高標準。難道除了這部分以外都沒價值了嗎?
Thumbnail
Angela Chen-avatar-img
2024/03/28
3
非常認同:"喝的是茶湯而不是吃茶葉",謝謝分享。
3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8
Angela Chen 謝謝認同^^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3/20
3
時光飛逝,老了十歲。加油。
3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0
1
普普文創 讓我們平安健康度過下一個十年
1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CV教養生活-avatar-img
2024/03/21
2
「茶葉(好水好土)來源」越來越難了😅
2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2
CV教養生活 對啊,像是大禹嶺也被林務局收了不少茶園。但也有茶農/茶商的二代三代,導入好的管理/製程與品牌行銷,讓台灣茶在國際上有不錯的表現!
在挖貝平臺上,鶴茗提供了一個訂閱制的服務,每個月選用主題茶樣,來品味臺灣茶的多元。他們家的包裝精美,內容是精心挑選的臺灣茶,對於想累積臺灣茶知識的人來說很有價值。
Thumbnail
普普文創-avatar-img
2024/03/18
3
茶葉可以做成這樣的生意!很不錯!
3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18
1
普普文創 很有趣的模式,對於想累積不同茶風味經驗的人來說,算是很值得的學費。
1
首次進圈只想偷雞   2022年五月,LUNA幣大跌事件,我跟風進場抄底,但知道風險極大,所以只有嘗試性的丟了3000臺幣當學費。   果不其然LUNA無力回天,第一次當投機客就被「捉雞」套牢。而當時所有虛擬貨幣都受到牽連,所幸也換一些比特幣、乙太幣、狗狗幣放著玩玩。
Thumbnail
悅染頑碧-avatar-img
2024/03/17
2
我也不敢貿然進幣圈
2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17
悅染頑碧 陌生的市場不能貿然進場,可以瞭解後再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