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二葉重要嗎?-肥龍找茶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相信你一定聽過「我們製茶只採用一心二葉的部分...」這樣類似的廣告詞,這一心二葉就好像金科玉律一樣,是採摘茶葉的最高標準。難道除了這部分以外都沒價值了嗎?

咖啡因與茶胺酸你看重誰?

raw-image

  根據農業部茶與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簡稱茶改場)的資料顯示,茶胺酸是茶葉自然存在的氨基酸,且對人體好處多多,能安定心神(多巴胺鎮靜作用),讓人感到舒服愉悅(刺激大腦阿法波)。

  喝茶能提神,是因為茶葉中有咖啡因,能讓人精神亢奮。那你可知道茶葉從嫩芽(一心)到葉子再到枝梗,茶胺酸跟咖啡因的比例嗎?

我重新整理茶改場的研究數據如下(以下資料皆來自《富含茶胺酸的幸福茶》這篇文章。

茶胺酸比例

  1. 逐葉遞減(一心一葉約12.46mg/g,第六葉約1.98mg/g。)
  2. 梗含量遠高於葉(第二節茶梗約67.16mg/g,第一節約62.18mg/g,這是傳說中的五倍嗎?第五節含量也比葉子高兩倍有餘。)

咖啡因比例

  1. 第一葉含量最高(54.42mg/g),第二到六葉含量約40mg/g。
  2. 梗含量遠低於葉(第一節梗22.44mg/g,將近第一葉的一半;第二節梗9.72mg/g,持續遞減到十分之一左右。)

手採茶的現實狀況

  撇除機械採茶那種無差別的採摘方式,看了一些介紹茶園管理以及手採茶葉的紀錄,也發現採茶人對於茶葉的採摘,看重的是要成熟不過老為原則。沒有成熟的葉子採摘下來也不合適,對茶樹的生長也是傷害,一心二葉只是一個方便的採摘參考。

  有時候第三、第四葉的葉子也還是嫩的,那當然就能作為製茶原料,放著變老就是浪費。採摘茶葉算重量的,當然是多多益善阿~就算有老闆要求一定只能採摘一心二葉,部分想提早完成工作量的採茶人,也會偷偷採摘到三葉四葉來加速自己採摘重量達標。(這個行為不好啦~)

喝茶不用梗梗於懷,好喝才是重點

  除非你所費不貲買了標榜完全一心二葉製作的茶葉,那就真的要錙銖必較一下。否則喝茶是要讓自己開心,喝口感風味佳的,真的沒必要在意茶葉中還有很多的枝梗,畢竟你喝的是茶湯而不是吃茶葉阿~

  只要茶湯口感風味好,枝梗可是貢獻不少茶胺酸的呢!甚至有比賽茶因撿枝而挑出來的茶枝梗,被專門用來做「奉茶」的原料,因為本身品質好,又是比賽茶的副產物價格相對非常低廉,用煮的茶味一樣香氣十足。有些擔心攝取過多咖啡因或是喝完茶睡不著的人,也會專門挑選茶枝梗當作泡茶原料呢!


-- 這裡是肥龍的生活沙龍-文化生活體驗【找茶筆記】,我會與你分享我喝茶找茶的心得與筆記,讓生活多點不一樣的文化體驗樂趣。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肥龍的生活沙龍
56會員
176內容數
歡迎來到「肥龍的生活沙龍」,這裡主要分享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化生活」,偶爾分享「閱讀心得」以及「字言字語」等雜談想法。若是剛好我的文字讓你有所共鳴,很歡迎你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肥龍的生活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6
  有在買茶葉的朋友,應該會看到有些產品會標榜手採一心二葉......但是說實在的,機器採摘能有效率、降成本,......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麼分辨這兩種採茶方式吧
Thumbnail
2024/03/26
  有在買茶葉的朋友,應該會看到有些產品會標榜手採一心二葉......但是說實在的,機器採摘能有效率、降成本,......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麼分辨這兩種採茶方式吧
Thumbnail
2024/03/24
有些人擔心外面的茶飲製作過程,喜歡自己泡茶,但又懶得或沒時間使用茶葉、茶具…拿個保溫瓶放個茶包加入熱水,就出門了。 今天就來聊聊茶包吧,剛好手邊有一些不同的類型,就簡單來分享一下實際經驗。
Thumbnail
2024/03/24
有些人擔心外面的茶飲製作過程,喜歡自己泡茶,但又懶得或沒時間使用茶葉、茶具…拿個保溫瓶放個茶包加入熱水,就出門了。 今天就來聊聊茶包吧,剛好手邊有一些不同的類型,就簡單來分享一下實際經驗。
Thumbnail
2024/03/23
點一柱鵝犁帳中香,使用玻璃蓋碗,泡上一款包裝寫著梨山茶的好茶,給自己一個靜心的儀式感。 傳統文化中,宋朝人就有所謂「閑情四事」:焚香、掛畫、插花、點茶。香與茶,都能讓人心情放鬆愉悅…
Thumbnail
2024/03/23
點一柱鵝犁帳中香,使用玻璃蓋碗,泡上一款包裝寫著梨山茶的好茶,給自己一個靜心的儀式感。 傳統文化中,宋朝人就有所謂「閑情四事」:焚香、掛畫、插花、點茶。香與茶,都能讓人心情放鬆愉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
Thumbnail
國際紅茶採摘等級,成就了紅茶世界化的宏圖霸業 台灣習以比賽茶區分品質等級,無論知名茶區,抑或綠茶,烏龍茶,紅茶,皆是如此! 紅茶發展不若中國綠茶或烏龍茶久遠,僅短短兩百年,即風靡全球百分之七十人口,這得歸功於工業革命時代的荷蘭及英國,定義了紅茶採摘分級劃分&產製規範,促使紅茶品質更趨穩定一致,並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Thumbnail
日式綠茶跟台灣綠茶,在品種上完全不同,雖然都屬於不發酵茶,但台灣的綠茶大多使用「青心柑仔種」,將茶葉萎凋後,使用「炒菁」的工藝加以後製。 而日本綠茶的品種以「藪北種」やぶきた 為主,也就是日本境內,茶佔比 70% 以上的主要品種,而且是用「蒸菁」的方式,做以後製。
Thumbnail
茶葉採收下來,送到工廠,想要製作成茶葉,要經過一道道繁瑣的工序。雖然消費端喝的只是一口清茶,但說真的,要喝上這一口茶,得花上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那麼,茶葉的價值,就不是只是末端看到的。在正山堂,認識了以往不太熟悉的正山小種紅茶,一群人在八馬茶葉喝到傳說中的大紅袍武夷岩茶。
Thumbnail
茶葉採收下來,送到工廠,想要製作成茶葉,要經過一道道繁瑣的工序。雖然消費端喝的只是一口清茶,但說真的,要喝上這一口茶,得花上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那麼,茶葉的價值,就不是只是末端看到的。在正山堂,認識了以往不太熟悉的正山小種紅茶,一群人在八馬茶葉喝到傳說中的大紅袍武夷岩茶。
Thumbnail
泡一壺好喝的茶,擁有三心,感恩的心、細膩的心及愛心,喝茶的人久久難忘依戀於心。 泡茶文化在各國 都有其聞名原因,日本茶道講究禮儀、精神層次,英國則有特殊香溢聞名花茶,台灣的茶香是樸實無華的自然香氣,沒有誰是冠軍,但都有相似之處,則是擁有三心泡的茶,茶香總能讓人心曠神怡。 喝茶屬自然健康
Thumbnail
泡一壺好喝的茶,擁有三心,感恩的心、細膩的心及愛心,喝茶的人久久難忘依戀於心。 泡茶文化在各國 都有其聞名原因,日本茶道講究禮儀、精神層次,英國則有特殊香溢聞名花茶,台灣的茶香是樸實無華的自然香氣,沒有誰是冠軍,但都有相似之處,則是擁有三心泡的茶,茶香總能讓人心曠神怡。 喝茶屬自然健康
Thumbnail
  有在買茶葉的朋友,應該會看到有些產品會標榜手採一心二葉......但是說實在的,機器採摘能有效率、降成本,......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麼分辨這兩種採茶方式吧
Thumbnail
  有在買茶葉的朋友,應該會看到有些產品會標榜手採一心二葉......但是說實在的,機器採摘能有效率、降成本,......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麼分辨這兩種採茶方式吧
Thumbnail
相信你一定聽過「我們製茶只採用一心二葉的部分...」這樣類似的廣告詞,這一心二葉就好像金科玉律一樣,是採摘茶葉的最高標準。難道除了這部分以外都沒價值了嗎?
Thumbnail
相信你一定聽過「我們製茶只採用一心二葉的部分...」這樣類似的廣告詞,這一心二葉就好像金科玉律一樣,是採摘茶葉的最高標準。難道除了這部分以外都沒價值了嗎?
Thumbnail
  距離上次寫找茶筆記系列,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之前寫品鑑茶葉的風味體驗,喝茶感受是很主觀的,沒有真的看到、聞到、嚐到,應該很難透過文字去感受到我所形容的那些味道。   那今天就來分享我在尋找這些茶來品嘗的一個經驗心得吧,今天還就真的來找碴一下。
Thumbnail
  距離上次寫找茶筆記系列,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之前寫品鑑茶葉的風味體驗,喝茶感受是很主觀的,沒有真的看到、聞到、嚐到,應該很難透過文字去感受到我所形容的那些味道。   那今天就來分享我在尋找這些茶來品嘗的一個經驗心得吧,今天還就真的來找碴一下。
Thumbnail
接觸飲茶文化,一定會有一個內容是介紹目前主流的「六大茶系」,也就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這順序也是依照製茶程序中「發酵程度」由低到高排列。
Thumbnail
接觸飲茶文化,一定會有一個內容是介紹目前主流的「六大茶系」,也就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這順序也是依照製茶程序中「發酵程度」由低到高排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