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來找碴,找好喝的茶可以很科學-肥龍找茶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味覺來找茶?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還記得自己感冒鼻塞以後,常常有許多食物的滋味吃不出來嗎?鼻塞以後好像很多食物變得索然無味對吧!因為我們對於食物滋味的感受,不是只有味覺,還要配合嗅覺才會在那腦中形成對某種食物的風味印象

  今天我們就先來聊聊「味覺」吧~

認識味覺受器

  或許有不少人看過,也還在使用這些味覺分布圖的概念吧?早期被認為味覺只有在特定區域被感受到,例如舌尖才能感受甜味。後來經過後人重新驗證才發現錯誤理解這張分布圖的意思。

google搜尋「味覺分布」

google搜尋「味覺分布」

  根據比較新的科學證據,味蕾上感覺受器其實都能感受到「(鮮)、五種味覺辛/辣是痛覺喔!

圖片來源:科學人雜誌

圖片來源:科學人雜誌

  味覺分布圖,是在表示某個區域對某味覺有著比較高的敏感度,這也是根據實驗統計出來的結果。

  所以對於想更進一步瞭解茶風味的人,切記要讓茶湯充滿整個口腔,讓舌頭上每個區域的味蕾都去感受茶湯的反應,所以有些人會用類似「漱口」的行為,加強茶湯在口腔內前後上下的刺激與感受。

茶湯味覺來源

  茶葉中含有許多物質,我們先簡單來瞭解喝茶感受到的味覺因素有那些吧~

  兒茶素(多元酚類/茶多酚),又稱茶單寧,是苦的主要來源,無發酵的綠茶中自然含量高,所以大多數人喝綠茶會覺得比較苦澀。再來是大家比較孰悉的咖啡因,在茶中的則被稱為茶素(theine),帶有味的分子。

  茶葉本身是植物,行光合作用本來就會製造葡萄糖供自己生長,甜味來源除了葡萄糖還有果糖、麥芽糖等醣類部分胺基酸也是甜味的來源。

  也就是「鮮」味,主要源自茶葉中的茶胺酸(氨基酸)、茶黃素等,目前知道的回甘機制是味蕾上的鮮味受器被胺基酸等分子啟動後,讓大腦感受到鮮甜回甘的感覺。


  以上是茶湯主要三種味覺感受,還有兩種味覺在茶中是比較少出現,部分茶品或味覺敏感的人會品嘗出來。

  茶葉中有一些自然的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製茶過程中也會產生新的有機酸,如棕櫚酸、亞油酸、乙烯酸等。

  有一些紅茶,在製作過程中因為全發酵,會產生比較多的有機酸,所以有些人喝過的紅茶中有些會感覺到微酸,但自然的酸味並不會停留太久,很快就會轉化成感甜的口感囉~

  茶葉中也含有無機物礦物質,但基本上很難在茶湯中品味出鹹味,除非是因為土壤元素或施肥特殊,使得茶葉無機物含量增加


綜合感受

  有句話說「不苦不澀不是茶」,但若是有好的茶葉(好水好土)來源,配合上好的製茶工藝,茶湯中的苦澀味其實很快就會轉化,留存在口腔中的還是以甘甜為主,這就是一款好茶湯。

  肥龍目前實踐的找茶經驗中,有喝過微苦回甘、微酸生津(分泌唾液)的茶葉,也確實喝過一些滾水沖泡不苦澀,放涼也依舊甘甜的好茶葉~

  希望透過這篇實踐與學習筆記,能幫助到格友自己找茶時能找到心儀的茶品!


主要參考資料


--
這裡是肥龍的生活沙龍-文化生活體驗【找茶筆記】,我會與你分享我喝茶找茶的心得與筆記,讓生活多點不一樣的文化體驗樂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V教養生活-avatar-img
2024/03/21
「茶葉(好水好土)來源」越來越難了😅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2
CV教養生活 對啊,像是大禹嶺也被林務局收了不少茶園。但也有茶農/茶商的二代三代,導入好的管理/製程與品牌行銷,讓台灣茶在國際上有不錯的表現!
真是長知識了~難怪有的茶喝了苦澀感很重,有的卻完全不會,讀完對茶有了更多了解,謝謝分享
肥龍的生活札記-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20
Queenie's - 淬煉生命的旅程 好的茶葉基本上苦澀感不會很重,有也是一下就轉甘甜。喝過怎麼泡都不苦澀的茶真的會回不去了呢
avatar-img
肥龍的生活沙龍
56會員
176內容數
歡迎來到「肥龍的生活沙龍」,這裡主要分享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化生活」,偶爾分享「閱讀心得」以及「字言字語」等雜談想法。若是剛好我的文字讓你有所共鳴,很歡迎你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肥龍的生活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26
  有在買茶葉的朋友,應該會看到有些產品會標榜手採一心二葉......但是說實在的,機器採摘能有效率、降成本,......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麼分辨這兩種採茶方式吧
Thumbnail
2024/03/26
  有在買茶葉的朋友,應該會看到有些產品會標榜手採一心二葉......但是說實在的,機器採摘能有效率、降成本,......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麼分辨這兩種採茶方式吧
Thumbnail
2024/03/24
有些人擔心外面的茶飲製作過程,喜歡自己泡茶,但又懶得或沒時間使用茶葉、茶具…拿個保溫瓶放個茶包加入熱水,就出門了。 今天就來聊聊茶包吧,剛好手邊有一些不同的類型,就簡單來分享一下實際經驗。
Thumbnail
2024/03/24
有些人擔心外面的茶飲製作過程,喜歡自己泡茶,但又懶得或沒時間使用茶葉、茶具…拿個保溫瓶放個茶包加入熱水,就出門了。 今天就來聊聊茶包吧,剛好手邊有一些不同的類型,就簡單來分享一下實際經驗。
Thumbnail
2024/03/23
點一柱鵝犁帳中香,使用玻璃蓋碗,泡上一款包裝寫著梨山茶的好茶,給自己一個靜心的儀式感。 傳統文化中,宋朝人就有所謂「閑情四事」:焚香、掛畫、插花、點茶。香與茶,都能讓人心情放鬆愉悅…
Thumbnail
2024/03/23
點一柱鵝犁帳中香,使用玻璃蓋碗,泡上一款包裝寫著梨山茶的好茶,給自己一個靜心的儀式感。 傳統文化中,宋朝人就有所謂「閑情四事」:焚香、掛畫、插花、點茶。香與茶,都能讓人心情放鬆愉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Thumbnail
有些人擔心外面的茶飲製作過程,喜歡自己泡茶,但又懶得或沒時間使用茶葉、茶具…拿個保溫瓶放個茶包加入熱水,就出門了。 今天就來聊聊茶包吧,剛好手邊有一些不同的類型,就簡單來分享一下實際經驗。
Thumbnail
有些人擔心外面的茶飲製作過程,喜歡自己泡茶,但又懶得或沒時間使用茶葉、茶具…拿個保溫瓶放個茶包加入熱水,就出門了。 今天就來聊聊茶包吧,剛好手邊有一些不同的類型,就簡單來分享一下實際經驗。
Thumbnail
在烘焙咖啡豆時,烘焙師會盡量突顯咖啡的風味,或者依照個人喜好去突出咖啡的某些特質,例如想它甜些還是想酸味多些,口感厚一些還是薄一點清爽些,然後經過杯測根據烘焙師自身的資料庫中找到適合這咖啡的形容詞。所以會見到很多水果類,堅果類,朱古力,花香,茶感等字眼甚至一些很古怪不常見的形容詞也會出現。
Thumbnail
在烘焙咖啡豆時,烘焙師會盡量突顯咖啡的風味,或者依照個人喜好去突出咖啡的某些特質,例如想它甜些還是想酸味多些,口感厚一些還是薄一點清爽些,然後經過杯測根據烘焙師自身的資料庫中找到適合這咖啡的形容詞。所以會見到很多水果類,堅果類,朱古力,花香,茶感等字眼甚至一些很古怪不常見的形容詞也會出現。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距離上次寫找茶筆記系列,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之前寫品鑑茶葉的風味體驗,喝茶感受是很主觀的,沒有真的看到、聞到、嚐到,應該很難透過文字去感受到我所形容的那些味道。   那今天就來分享我在尋找這些茶來品嘗的一個經驗心得吧,今天還就真的來找碴一下。
Thumbnail
  距離上次寫找茶筆記系列,有一段時間沒有更新了,之前寫品鑑茶葉的風味體驗,喝茶感受是很主觀的,沒有真的看到、聞到、嚐到,應該很難透過文字去感受到我所形容的那些味道。   那今天就來分享我在尋找這些茶來品嘗的一個經驗心得吧,今天還就真的來找碴一下。
Thumbnail
接觸飲茶文化,一定會有一個內容是介紹目前主流的「六大茶系」,也就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這順序也是依照製茶程序中「發酵程度」由低到高排列。
Thumbnail
接觸飲茶文化,一定會有一個內容是介紹目前主流的「六大茶系」,也就是「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這順序也是依照製茶程序中「發酵程度」由低到高排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