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訶多馬
1995年次台北人,現在就讀國北教台灣文化研究所,在這裡主要會記錄自己生活當中的隨筆,影評和書評,個人的專業比較偏向在文史宗教方面的討論。
摩訶多馬
1995年次台北人,現在就讀國北教台灣文化研究所,在這裡主要會記錄自己生活當中的隨筆,影評和書評,個人的專業比較偏向在文史宗教方面的討論。
25
篇文章
0
專題
3
追蹤者
0
勳章
0
NFT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這些體面人奪走了我們的世界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本新書,美國一位傳播學教授傑西·林格爾(Jessa Lingel)寫的《被互聯網辜負的人:互聯網的士紳化如何製造了數位不正義》(The Gentrification of the Internet),這是由浙江人民出版社翻譯的簡體書。
發佈於
影評書評
2023-11-20
3
作者之死
2023.10.25(三) 在讀碩士之前,聽到有人學位論文寫五年、六年,甚至博論寫十年的也有,覺得很不可思議。以前在大學期間,我也有申請寫學士論文,從找指導老師、提出問題意識、找資料、翻報紙、寫草稿直到完稿總共也就花大約八個月的時間,所以我預計自己碩士論文應該也是一年之內就可以全部完成。
發佈於
生活隨筆
2023-10-25
3
告別之後,便是倒數計時
今年十月的一個新番《葬送的芙莉蓮》是個故事設定很有趣的漫畫改編動畫,它的故事背景是有著勇者、魔王、精靈、魔法的異世界,所以照理講故事設定就應該是勇者經歷了一番成長歷程,和他的夥伴們最終一起打敗魔王。但相反地,在動畫第一幕便是勇者和他的夥伴們打敗魔王歸來了
發佈於
影評書評
2023-10-07
4
緣滅之時
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普賢行願品〉 這幾天幾乎都睡不著,那些話語彷彿一把把尖刀反覆地凌遲著我的心,在網路上被黑特的感受原來是這麼地痛苦、無助、孤獨、與想死,這種感受時刻地不安、焦慮、作嘔、絕望,居然比失戀
發佈於
圈內記事
2022-11-30
5
不執著
今天晚上跟一位之前一直很想蹭的推友吃飯,但見面之後才發現他情商頗低,最後我們整頓飯沒有講五句話,真是非常敗興而歸的一次會面。 後來回想這兩周的推聚,都是比較隨意地發文看誰有興趣的參加,沒有特別再執著挑選人選,但沒想到都有特別的效果,大家很輕鬆地就一起做某件事,其中也不再有
發佈於
圈內記事
2022-11-30
1
相認識
有個笑話是這樣說的:一般人們交往時會有所謂的「戀愛四壘」的階段性目標,可能一壘是見面、二壘是擁抱、三壘接吻、回到本壘才是做愛;但在推特或軟體上的同志們,第一次見面便是約砲、二壘是一起跟團出遊、三壘是單獨約吃飯聊天、最後回到本壘才是知道對方的本名。所以,如何才算是真正認識一
發佈於
圈內記事
2022-11-30
0
自從離開神學院之後
自從離開神學院之後,在這兩年中,跌跌撞撞地也算是做了不少事。脫離了基督教的神學侷限,體悟到了種種神學境界,是過去十幾年完全不能相比的。脫離了基督教的道德束縛,得以在人生選擇、情感性愛等方面都過著自由主義式的生活。脫離了基督教的群體生活,開始是去設法經營多元的人際關係,認識
發佈於
生活隨筆
2022-11-30
0
殺生
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地藏菩薩本願經》 《殺生》這部2012年的中國電影,在講一個中國西南方虛構的的牛家村,村裡維繫著某些特殊的習俗與規定,以維護從清朝以來的「長壽村」名號,裡面有一位孤兒名叫牛結實,時常惡作劇作弄村民、破壞村子裡的習俗,以至於人們對他恨
發佈於
影評書評
2022-11-30
0
電影《哈勇家》裡面的語言、文化與信仰要素(有雷)
最近還正在上映的原鄉/家庭主題的電影《哈勇家》(GAGA)獲得了金馬的多項大獎,導演陳潔瑤(泰雅語:Laha Mebow)獲得最佳導演獎,飾演雅夢阿嬤的林詹珍妹(泰雅語:Kagaw Piling)更以素人之姿一舉獲得最佳女配角獎,飾演以諾的張祖鈞也是第一次演戲就獲得提名最
發佈於
影評書評
2022-11-25
6
血觀音與心經
楊雅喆導演的《血觀音》可說是2017年金馬獎的最大贏家:故事本身獲得當年的最佳劇情長片、扮演棠夫人的惠英紅獲得最佳女主角、扮演棠真的文淇獲得最佳女配角等獎項。《血觀音》的故事是在講述90年代的台灣剛民主化改革時,當時政壇腐敗的樣貌,它和《大佛普拉斯》一樣都是在描述台灣上流
發佈於
影評書評
2022-11-21
7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