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觀音與心經

2022/11/21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2022.11.21(一)

楊雅喆導演的《血觀音》可說是2017年金馬獎的最大贏家:故事本身獲得當年的最佳劇情長片、扮演棠夫人的惠英紅獲得最佳女主角、扮演棠真的文淇獲得最佳女配角等獎項。《血觀音》的故事是在講述90年代的台灣剛民主化改革時,當時政壇腐敗的樣貌,它和《大佛普拉斯》一樣都是在描述台灣上流階級的腐敗,但《佛普》是透過底層人的視角側面描寫上流階級的花花世界和如何濫用權勢,而《血觀音》則是直接描寫出上流階級中扭曲的家庭關係和人際關係。因此從《佛普》來看,上流階層是這個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但從《血觀音》來看,上流階級本身也是被金權扭曲人性與關係的受害者。
和《佛普》一樣有很多類似的宗教象徵符號,在《血觀音》中的觀音像也是被用來作為犯罪的工具,而當主角棠夫人在陷害人時仍在佛堂裡念《心經》,也一樣充滿了諷刺意味。因此這篇就來看看《血觀音》中的一些佛教元素與經文的關係。
《血觀音》劇照
一、殘暴的母親
作為一部犯罪懸疑片,《血觀音》雖然不是驚悚片,但仍放入有些讓觀眾有心理壓力的元素,除了角色本身外表與行為的反差讓人感到的不寒而慄以外,每次鏡頭轉到觀音像時,讀者就會感受到一種「又要死人了」的壓力。最早觀音像名義上是農會林家要送給立法院長夫人,在贈送時觀音斷手,之後發生林家血案,王院長因此醜聞纏身自行棄選;因爲院長夫人沒有收下斷手的觀音像,因此棠寧又用其用來賄賂營建署的官員,然後因為收購案不順利這位官員又「被自殺」;後來棠寧又把觀音像送到警察局給廖隊長,之後便透過性愛照片威脅廖隊長隱瞞真相;最終廖隊長把觀音像送回棠家時,棠寧正好在海上被炸死。因此這是一尊名符其實的「血觀音」。
如果看這幾年國片中具有宗教元素的驚悚片,就會發現「女神」時常是那個令人恐懼的核心,例如《還願》當中的慈孤觀音、《咒》當中的大黑佛母,都被認為是邪惡力量的源頭。當我們在各種神話故事中聽到「女神的詛咒」以及「女神的復仇」時,這恐怖的威力似乎比男神的詛咒或復仇還要來得更深刻,這可以是神話學當中一個很重要的性別議題,有些神話學者認為人們在石器時代時便有一種對「大母神」(Mother goddess)的原型恐懼,榮格(Carl Jung,1875-1961)認為這種情緒源自於「無助的嬰兒」對「具有力量的母親」的一種敬畏感與恐懼感,因此「殘暴的母親」與「慈祥的母親」時常是女神一體兩面的性格。
因此為何本劇要使用「觀音像」來作為串連整個故事的關鍵物品,而不是其他佛像、羅漢像、甚至瓷器、字畫來作為交易的物品?因為在一場一群女人主導的權力遊戲中(在本劇裡所有的男人都只有被利用的份),便需要一位女神來作為象徵,而血觀音本身就象徵著棠夫人——外表看似慈祥,但實際上心狠手辣;外表看似都在幫人、救人,是大菩薩,但實際上卻是陷害所有人的幕後兇手。因此可以說,她外表雖有觀音慈祥的一面,內裏卻是個「殘暴的母親」,是位「逆反的觀音」(anti-Avalokitesvara)。
斷手的觀音像
二、逆反的觀音
在電影後段,棠夫人在棠寧生死未卜時,流著淚在佛堂前念著《心經》與《往生咒》,對照著棠寧在海上被炸死的畫面,可能會讓很多觀眾覺得棠夫人這是鱷魚的眼淚,她根本就對棠寧沒有愛。不過有趣的是,在後來的演員訪問中,棠夫人的演員惠英紅說這兩段經文是她要求導演加上的,因為當時她母親剛過世,她每天也都會替母親念《心經》和《往生咒》,因此這兩行眼淚是真實的。而我認為劇中棠夫人對於女兒去世的傷心也是真實的,但為了權力的慾望,她還是設法克服了這樣的情緒。
因此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棠夫人具有很多反差的形象,當營建署的官員亡妻求她主持公道時,她說:「我也只是底下人,上面的情形我不清楚。」但她卻才是掌控大局的人;最後結局時她對上位的馮秘書長說:「到了這個年紀,很多事情都會看淡了。」但她後來卻在桌子底下把手放在馮的手之上,顯示出她才是對權力慾最強的人。但她為何能夠隱藏的那麼好,無視自己的情緒,以至於把所有其他也追求權力的官員、太太們都蒙在鼓裡?這位「逆反的觀音」她的修煉法門就在她時常會唸的《心經》中。
棠夫人把手握到馮秘書長上面
《心經》一開始提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白話翻譯一下,意思就是:觀世音菩薩修習智慧法門(般若波羅蜜)時,領悟了「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皆空)的道理,以此來度一切苦厄眾生。棠夫人也不斷地在佛堂中念著:「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觀音菩薩是因為照見外在的環境與人內在的情緒慾望都是空,所以才能無執著、無拖累、自在地救度眾生;而棠夫人則是以此「法門」看破親情、友情、愛情、甚至是自己的情緒,讓一切都服務於自己的權力慾。
當棠夫人抓著棠真的手練書法時,她便一邊暗示著棠真把林翩翩殺掉,她就對棠真說:「當你聽到恐怖的聲音,只要你勇敢面對,它就會消失;當你遇到恐怖的事情,只有你面對它,你就再也看不見它。」這便是《心經》中所說的:「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香味觸法」,透過「不執著」的方式來修煉無情,這便是一位逆反的觀音。
棠夫人手把手地教棠真如何變得無情
三、無愛的輪迴
《血觀音》很特別的一種講故事的手法,便是邀請說書人楊秀卿來透過台語勸世歌的方式作為串場的旁白,把整部電影說成是一則因果報應的故事。電影一開始的轉場,便是從唸歌詩的舞台轉到棠寧所畫的「棠家三代畫像」,而這個畫像便被放在佛教的六道輪迴圖中,象徵著對劇中人物的因果報應。在六道輪迴圖最外層有一個大怪獸面露獠牙,掌握著這六道輪迴,這便是象徵無明的無常死主,代表著眾生之所以無法脫離輪迴便是因為「無明」(對真理無知)的緣故。
被無常死主所掌握控的祖孫三代
在劇中,《心經》只有出現前半段,提到這種智慧法門便是要照見五蘊皆空,而《心經》後半段則是講說修習這種法門的結果:「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白話大致上翻譯的意思是:菩薩依照這智慧法門,得以心無罣礙,因此便得以沒有恐懼、遠離不正當的夢想慾望,最終達到涅槃。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諸佛都是透過這個智慧法門,而得以成就佛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
因此修習五蘊皆空的智慧法門,是為了要遠離對自我的執著以及遠離這世間不正當的慾望,以最終脫離輪迴,成就佛果。但劇中的人物們,不僅沒有「心無罣礙」,反而各個都陷入顛倒夢想之中,從農會林議員、王院長夫人、副議長助理、一直到最終的大魔王棠夫人,她們都相信她們能夠隻手遮天,神不知鬼不覺地達成自己的目的,但最終所有人都遭到了現世報。
在《十善業道經》中提到,如果人要累積善業,便要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妄語(說謊)、兩舌(挑唆)、惡口(語言粗俗)、綺語(花言巧語)、貪慾、瞋恚、愚痴」等惡業,結果在《血觀音》當中,劇中人物所有類型的惡業全部都犯過了。因此劇中的人物最終不僅無一脫離輪迴,反而在扭曲的人際關係中製造出了一種「無愛的輪迴」,棠夫人培養棠真,最後反倒被棠真所折磨便是最明顯的例子。電影最後說:「最可怕的不是眼前的刑罰,而是無愛的未來。」在彼此猜忌、陷害的名利場中,人們在當中不斷造業,因此也就被困在這無愛的輪迴當中,永世不得超生。
摩訶多馬
摩訶多馬
1995年次台北人,現在就讀國北教台灣文化研究所,在這裡主要會記錄自己生活當中的隨筆,影評和書評,個人的專業比較偏向在文史宗教方面的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