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Chang

Andy Chang

4 位追蹤者
有幸擔任一群優秀學員的領導者,希望這個平台能在他們夜深人靜、煩惱浮現的同時解決他們的疑難小雜症。
4會員
7內容數
學習,學習,「學」跟「習」。學習必須遵循大腦守則,就像電玩遊戲有它的遊戲規則。了解規則、有效執行,你也可以為自己打造學習行動力!
全部內容
由新到舊
國文課本我都精讀一遍了,為什麼依然抓不出考試的範圍? 社會科背得滾瓜爛熟,結果一項條約就考倒我了。 單字、片語明明平常累積的不少,結果還是很難寫出正確的引導式翻譯。 我想,以上問題………
Thumbnail
前陣子我才為自己的未來所苦惱:我這輩子最想繼續往下做的事情有哪些呢?如果有,我到底該怎麼做呢? 坦白說,至今我仍想不出答案,因為我的處事閱歷不夠豐富、很多層面這邊沾一點、那裡踏一些,如零散片段的拼圖,尚未拼湊完整的人生藍圖,加上不論是自己、還是學生,都各自有各自的課題需要解決,於似乎,重新定義這些
Thumbnail
關於學習三要素的發佈順序 在正式討論內化前,簡單說明前幾篇關於學習三要素的介紹順序,如果你有仔細留意,應該會發現並納悶:按順序是先「輸入」、再「內化」、後「提取」。不過第一順位卻是先介紹提取,因為主要宣達的受眾對象是學生、或是對於「為了升學目的而有學習問題者」的角度傳述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複習方
Thumbnail
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不斷努力的人。 這是球后戴資穎曾說過的話。 不論你從事哪種運動、技能、競技,除了生平的第一次接觸外,再來就是不斷地修正、練習,最後成為自己最寶貴的學習經驗。 除了前篇文章對於提取的介紹外,接著要探討的是輸入,你聽到單詞、看見的架構、做過的實驗、聞過的氣味,全然都會儲存在腦海
Thumbnail
輸入(Input)、內化(Inside)、提取(Extract) 接觸任何事物之前,首先我們會需要「印象」就好比人有第一印象(高、瘦、具權威、或者親和力。),而知識的第一印象在於複雜性、來源性、專業性...等等。 不論是哪種印象,都會暫時儲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並透過有效思考(也就是內化。)成為短期
Thumbnail
人人都會閱讀,閱讀是將提升所見所聞的必經之路,也是在週日午後邊搭配著伯爵紅茶、邊細細品嚐書香內頁的消遣,不論你的目的是什麼,要透過閱讀達成某種目的,並具備意義,你要將自己成為海綿,收放自如、內化自己。本文將以學生的角度來討論閱讀,既然是以學生的角度分享,就會把首要目標放在為了塑造好的升學表現,而擬定
Thumbnail
如果在未來,你的個人特質有機會幫助到他人,一定要義無反顧去執行。 這是我在求學階段,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分子生物學教授對我說的話。 永遠記得當初第一次上那位教授開的課,是多麼的緊張!學期末僅留前「1/2」課業成績的學生,被當掉了則是明年再連絡。 一些原本常常翹課的同學,只要到了要上分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