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特質的啟蒙

2023/07/2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在未來,你的個人特質有機會幫助到他人,一定要義無反顧地去執行。

這是我在求學階段,一位我非常尊敬的分子生物學教授對我說的話。

永遠記得當初第一次上那位教授開的課,是多麼的緊張!學期末僅留前「1/2」課業成績的學生,被當掉了則是明年再連絡。

一些原本常常翹課的同學,只要到了要上分生的那天,乖乖地早上八點準時拎著蛋餅奶茶到教室,連插著吸管都要小心翼翼,哪怕自己成為班上與教授相連結的「對講機」。

「如果你想透過出席,來改變期末成績的話,確實是有必要的;因為你只要缺了兩堂,總分會從A掉到B。」

不管怎樣,除了猛嗑原文書、搞懂繁雜的Signal transduction、DNA synthesis、Cell cycle、背下許多Protein、Enzyme的功用之外,接下來就是永無止境的Group meeting、期中期末Seminar...。

那一年這麼認真?不,是該這麼認真,一直以來就該這麼認真,記得許久以前也看過某位部落客說過一句話:「不要用幾十年的努力拼上好的學歷,最後只換來只求六十平安過。」教育是什麼?本份又是什麼?教育跟本份又有什麼關係?好的學習態度難道是一件很難理解的事嗎?

只可惜,我敢說自己超過三分之二的求學生涯,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分數到哪我就去哪,甚至當年看著大家推研究所,我也就意思推了一下,上了之後沒有感覺出特別喜悅,對未來只有白茫茫的一片,我的特質是什麼呢?為什麼當初教導我的人說我的特質比較適合幫助到實質的「人」而不是對研究、科學有所貢獻呢?

後來仔細回想種種事蹟,像是早期不論是報告、團隊討論、帶領實作課程,儘管對象涵蓋到具組織性或單一性,我在從事溝通、傳遞、宣達某樣訊息(不論是什麼)是快樂、自信的,簡單來說就是樂於分享。並將這個分享,能夠用正向輸出給需要協助的對象,引導思考,使對方安心。這個現象從我開始任職補教後,隨著工作進展才開始真正慢慢地體會。

接下來會透過這個平台,依序分享關於升學者可能會產生的懵懂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與回饋對需要的人能給予相當程度的協助。

2020年3月 · 台南青鯤鯓

2020年3月 · 台南青鯤鯓


Andy Chang
Andy Chang
有幸擔任一群優秀學員的領導者,希望這個平台能在他們夜深人靜、煩惱浮現的同時解決他們的疑難小雜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