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兒Cari
Cari,本名張婉兒,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畢業。以電影劇本《一渺流年》獲106年度優良電影劇本優等劇本獎,並持續嘗試以影評文字尋找、追逐、書寫影像。個人網站:【尋影者 CINE|CARI】。
婉兒Cari
Cari,本名張婉兒,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畢業。以電影劇本《一渺流年》獲106年度優良電影劇本優等劇本獎,並持續嘗試以影評文字尋找、追逐、書寫影像。個人網站:【尋影者 CINE|CARI】。
14
篇文章
0
專題
0
NFT
0
勳章
31
追蹤者
7
追蹤中
追蹤
贊助作者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釀人物|光,帶他走向遠方──專訪攝影大師李屏賓
他身旁常有二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來當場工,總是站得遠遠的。他總會問對方的名字,並請對方參與一些更有技術性的工作。而年輕人總是驚喜且快樂地投入,愛呼他「賓哥」,與他像朋友一樣相處。「我不太喜歡階級,我很少利用我的權力。」他說。在現場的他雖是統御百號人的龍頭,卻沒有絲毫架子,讓人願意靠近,也絕不虧待人。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2-11-18
22
釀影評|《神隱少女》:混沌幻境的再見混沌
從追隨父母踏進魔法世界的那一刻起,千尋不得不開始自己做決定。但她所作的每一個選擇,皆未有半分的蓄意模糊,更無意遮蓋掩埋,甚至敢於承擔。就像她曾本於良善,將無臉男迎入湯屋,她也會負責領他踏上離開的路。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2-09-14
18
釀影評|金馬 58|《月老》:把一個愛情故事說到極致
中二癡情男苦追可愛女神,對於這樣的狂愛我們不是非要買單,藉小說中粉紅女調侃阿綸的形容:九把刀宇宙中的愛情觀確實非常「自我」。關於「一萬年都不會改變」的愛情神話,可以是貽笑大方的天真謊言,也可以是震懾人心的信念。關鍵在於,觀眾能不能從中感受到那滿腔的孤勇與無法撼動的篤定,若可以,故事就有了動人的生命。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1-11-25
17
釀專訪|尋找存在的曖昧與真實──專訪《四樓的天堂》導演陳芯宜
長年拍攝紀錄片的經驗,讓陳芯宜對人的洞察敏銳又感性。她說自己不是不喜歡喊卡,而是「當演員的狀態對的時候,我會覺得他就是那個人,那個存在,我就可以繼續拍下去。我把他當成真實人物在拍,我就會渴望知道溢出劇本之外的東西會是什麼。」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1-10-29
13
釀專題|《廣島之戀》:莒哈絲的碎片化私我敘事
麗娃向日本男人講述了她和他的故事,最後,他們以「內韋爾」和「廣島」彼此相呼。當城市與人合二為一,召喚的既是個人,也是歷史,是歷史記憶的續延,也是個人生命的延伸。而這一切,都是藉著《廣島之戀》的文本達成的,以流動之記憶,以傾訴之言語,為生命之全新載體。故事在被說出的那一刻即是永恆。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1-05-30
6
釀專題|華語推理劇的春天來了嗎?
傳統公案小說以官方辦案與懲惡揚善為本,訓誡意味濃厚,較不重對懸疑感的經營,而破案模式也常有冤魂破案等超自然力量介入。然而在歐美影劇與日本推理小說的長期洗禮下,現代觀眾對推理劇的想像早已不脫推理技法與謎團詭計。於是如何巧妙鋪排謎題、編織犯罪手法,便成了一大考驗。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0-11-24
12
釀特務|女影 2020|台灣競賽單元:新世代的「沒關係」青春
縱然這三部片鏡頭下的年輕個體都乍看自我且稚氣未脫,但在種種看似消極的「無理取鬧」背後,其實都承托著頑固的個人信仰。比如《未命名》中的改名執念,《她他》中一點都不可信的七夕傳說,《家庭式》裡參加畢業旅行的小執著。分明都是小到不值一提的瑣事,卻在片中被主角捧在掌心珍視,且卯足了勁追逐。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0-09-16
7
釀專題|《螢火蟲之墓》:氣了哭了,然後呢?
【鬼不見的鬼故事】專題|《螢火蟲之墓》是在乞討觀眾對劇中人的同情嗎?在我看來並不是的。它詳實揭露戰爭對年輕生命的滲透侵蝕,和對人格的癲狂扭曲。不論它的初心是反戰與否,這樣一部動畫倘若只能換得觀眾對劇中人的一句共情感嘆,或矢口痛罵,恐怕也太過廉價。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0-08-18
8
釀特務|北影 2020|以藏區的靈性詩意,寫女性的生存之慟──專訪《氣球》導演萬瑪才旦
「人越長大就越容易會失去一些靈性的東西。」〈氣球〉小說中的這句評述令人印象深刻。事實上,在拍攝電影前,萬瑪才旦先寫了小說,在獨特的宗教文化場域下,藏人對自尊的堅守、對性事的噤聲,都被他信筆寫透。而那股渾然天成的聚落氛圍,也讓他搬移到電影中。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0-07-17
9
釀影癡限定|奇士勞斯基《藍白紅三部曲》:「異鄉人」的雙生三色(下)
雖然主題與表現手法各異,但三部曲的故事其實皆是以一條簡明的目標線貫穿。《藍色》說的是如何悼念,終於哭出來;《白色》是如何振作,終於明白愛;《紅色》是如何前邁,終於心打開。而在行到終點前,它們也都歷經了路途周折,並幾乎奉行了工整封閉的頭尾循環。
發佈於
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
2020-05-31
3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
想閱讀更多
婉兒Cari
的內容?
立即追蹤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